“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01

今天,姨父姨妈难得上我家吃顿饭,大包小包拎了不少礼物,姨妈家住市中心,她和姨父都有退休金,日子过得滋润,所以姨妈看上去比我妈还要年轻。

吃完饭我妈和姨妈在房间聊天,我妈问:"过段时间还去俊俊(我表哥)那里不?"

姨妈神色瞬间黯然,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和你姐夫两个人每月退休金一万多贴进去,还是不够花,不想去凑热闹了。"

"那边消费水平很高吗?"我妈不解。

"还行,消费跟生活习惯有关吧,有些事你看不惯也说不得,搞得心里很不舒服,还是回老家待着清净。"姨妈的一声长叹,终结了她和姨父给儿子儿媳当了3年免费保姆的糟心生活。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可以说,表哥既是姨妈的骄傲,也是姨妈的心事。

当年,表哥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去了外省一所211大学,大学读完留在了那座城市工作,表哥能自己挣钱了,姨妈却闷闷不乐,因为她希望表哥回老家,留在自己身边。

姨妈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表哥谈了一个当地女朋友,为此,姨妈不得不退了在市里预定的房子,给表哥在外省买了一套房子。

三年后,26岁的表哥和25岁的表嫂顺利结婚,他们在老家举办了一场婚礼,大家第一次见到表嫂,瓜子脸,皮肤有点黑,中等身材,话不多,但笑起来很好看。

表哥结完婚就回表嫂的城市了,姨妈来我家搂着我妈哭了一场,感觉姨妈像是嫁女儿,不像是娶了个儿媳妇。

这一次婚姻的结合开启了姨妈和姨父的奔波之路。

02

表哥婚后第一年过年,姨妈和姨父去表哥的城市过了个团圆年,那也是姨父和姨妈第一次没在自己家过年。

第二年,表嫂怀孕了,姨妈和姨父兴冲冲赶过去,却发现自己根本帮不上忙,表嫂吃不惯姨妈做的食物,她把自己的妈妈接了过来,而家里房间有限,最后姨妈和姨父出去租了房子。

每天,两个老人在租房里无聊度日,唯一的期盼就是表哥能够早点下班,姨父姨妈能够看一眼儿子,可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表哥,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加班,连看一眼都成了奢侈品。

姨妈便盼着过年,表嫂怀孕不宜远行,姨妈希望表哥能回老家过个年,但终究没回成,表嫂上厕所不小心滑倒了,加上身体素质不好,表嫂小产了。

那年冬天,姨妈和姨父两人回了老家,大年初三在我家聚餐,姨父喝酒的时候,突然就哭了,把大家吓坏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一个长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泣,姨父说表哥很难回家过年了,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缠上。

果不其然,第三年,依旧是姨父和姨妈两人回的老家过的年,表嫂再次怀孕了,表哥推了加班,尽心尽力地伺候。

次年春天,表嫂顺利生下一个胖小子,姨妈和姨父早在预产期前就飞过去了,看到姨妈发给我妈的照片,表嫂整个人也胖了不少,抱着可爱的宝宝正在喂奶。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表哥的孩子从出生就是喂奶粉,一口母乳也没吃,听说是表嫂担心影响身材,所以没给孩子喝母乳。

为这事姨妈和表嫂发生过争执,姨妈希望表嫂能够喂母乳半年,表嫂却连半天都拒绝,最后还是姨父将姨妈劝去了出租屋内,这场争执才不了了之。

或许,没有孩子以前,婆媳之间还可以表现得客客气气,相互尊重,可是,当血缘关系在孙子身上得到延续以后,婆媳关系就成了生活的一地鸡毛。

表嫂生完了孩子以后,表嫂的妈妈就回去了,表哥的理由是,岳父一人待老家太孤单,应该回去陪陪老人。

自然,照顾孩子的任务全都落在了姨妈和姨父身上。

因为表嫂不喜欢在家里囤菜,当天买当天吃,所以每天天没亮,姨父就早早起床,赶去集市买新鲜蔬菜水果,就买一天的量,姨妈则在家里按照表嫂给的食谱做饭做菜,给孩子换尿布,洗衣服。

吃完饭姨父拖地,姨妈哄孩子,化奶,表嫂则在房间做自己的事,只有孩子睡着了才会挨着表嫂。

到了晚上才是最累的时候,姨妈几乎不敢合眼,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得去化奶,换纸尿裤,那一百多天,姨妈忙得没给我妈发一条消息。

最后还是我妈主动打电话问候的,姨妈说照顾孩子太累了,她第一次体会到,我和我妈都笑了,表哥的出生难道不是她第一次体会到带孩子的辛苦吗?

姨妈说:"感觉那时候没这么多规矩,又或许我忘了。"

我觉得是姨妈忘了。人们习惯忘记伤痛,享受喜悦,姨妈全心全意沉浸在照顾宝贝孙子的乐趣里,完全忘了疲倦。

03

一晃半年,表嫂休完产假上班了,估计是为了弥补落下的业绩,表嫂变得和表哥一样,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姨妈白天带了一天孩子,晚上还会煮着营养粥或是排骨汤给儿子儿媳加餐,一直熬到很晚才睡,第二天照例早早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

有了孙子以后,最辛苦的人是奶奶,不知道是幸福还是不幸。

自从表哥的孩子出生以后,姨妈和姨父连续三年都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在表哥的城市过的年。

享受天伦之乐本该是人生一大美妙的幸事,可一旦扯上金钱的利益关系,便很难说美妙了。

本来姨妈和姨父两个月退休金有一万多,补贴孙子的纸尿裤,奶粉,零食玩具是绰绰有余的,但姨妈还找我妈借过几次钱。

我妈之前想着这个月借下个月就还,又是亲姐妹,根本没在意那么多,后来次数多了,我妈忍不住问了姨妈,姨妈才说出了实情。

原来,姨妈和姨父又为表哥买了第二套房,并且房贷由姨父和姨妈还,因为房子是增值品,所以第二套房可以看成是投资未来。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只是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姨妈和姨父去了表哥那里,两个老人生活费自理,又负担起养孙子的重任,可表哥和表嫂的吃喝拉撒竟然没向姨父和姨妈掏过一分钱。

"他们挣得不多吗?"我妈问。

"工资比我们高多了,自己消费了呗,买手机,买衣服,买鞋子,买包包,各种涂脸的,擦脸的,反正家里快递总是堆成小山。"姨妈长叹一口气。

我突然有点同情姨妈和姨父,他们虽然挣得比我爸妈多得多,可他们一直在负担三代人的生活,能不累吗?

子女年轻的时候,父母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是父母的责任,可是子女长大成人了,能自己工作挣钱了,还要靠父母养着,不得不说身上有很重的"巨婴"烙印。

中国父母的心思是自己有多少,便想给子女多少,因为父母疼爱子女,但是子女要学会拒绝,因为拒绝父母的无限期资助,是人独立成长的第一步。

同为独生子女的表哥和表嫂,习惯了被大人呵护照顾的感觉,即便自己已经有工作,能挣钱,却仍过着向父母索取,靠父母接济的富裕日子。

绝大多数子女的光鲜亮丽,都是因为父母在替他们负重前行。

04

去年,表哥的第二套房子装修完毕,因为第二套房子距离上班的地方更近,所以表哥和表嫂提前搬进了新房,姨妈和姨父带着孙子暂时留在了旧房子里。

说是旧房子,其实才买了七年多,住了四五年,因为只有四个房间,表哥表嫂觉得房子太小,没有私人空间,所以姨父和姨妈才倾尽毕生积蓄,又买了第二套大房子给儿子儿媳。

虽然第二套房子有6个房间,但姨父和姨妈从来没有在那套房子里睡过一晚,平时就是周末过去吃顿饭,送孙子过去见见爸妈,再就是表哥表嫂突然要出门,姨父姨妈过去接孩子回来。

去年9月份,姨妈的孙子提前上了幼儿园,表哥表嫂加班也没那么勤了,两人轮流接送孩子,带孩子在新房子里住,而姨妈和姨父两人仍旧留在老房子里,两老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每天坐在偌大的空房子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没意思。"姨妈又长叹一口气。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后来发生了一个小意外,有次表哥开会,表嫂当时出差了,姨妈打车赶去幼儿园接孙子,因为太心急,姨妈在学校门口扭伤了脚踝。

表哥不是很理解姨妈的心情,反倒责怪她太不小心,后来,姨妈养好脚踝伤后,跟表哥说社保在老家,老家还有亲戚人情要还,老家的亲戚也要走动,便决定暂时回家了。

去年元旦,姨妈和姨父回了老家,一回来没怎么休息就买了大包小包的礼物走亲戚,看望朋友,聊天喝酒,请客吃饭,只有回到了老家,他们才能卸下漂泊在异乡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姨妈在表哥那里当了3年的免费保姆,脸上没有看出岁月的痕迹,只因她把不快都憋在了心里,回来跟我妈聊天聊了好久,最大的感慨就是:"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不然谁都不开心。"

"那之后有什么打算呢?"我妈问道。

"出去旅旅游吧,吃好喝好玩好,按月给孙子打点钱就行,剩下的我们自己留着花,他们也该靠靠自己了。"

姨妈的这段话说得很漂亮,她和姨父每月退休金1万多,除去资助孙子念书的钱,剩下的就该留给自己,因为表哥表嫂都有正式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他们需要学会用自己的钱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不然,再多的钱都会嫌钱不够花,再富有的生活也会过得一团糟。

姨妈和姨父决定回老家颐养天年,我觉得对大人自己,和对子女而言都是很好的选择,都有利于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

05

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在《强风吹拂》里写道:

家人之间,最好不要对彼此有太多期待,就算关心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三浦紫苑一语中的点明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真相,要有适度的界限感,要有金钱的分寸感,不要无底线的"爱",也不要无原则的"帮"。

终有一天,子女也会成长为父母,那个时候子女终于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可是,父母已经老得哪里也去不了了。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可以反过来看,不要等待风止,树要自己深深扎根;不要等待年老,父母要自己好好爱自己。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亲戚当了3年免费保姆,终于醒悟

我有一个同学,她大学毕业工作后,她的父母就没怎么管过她,后来她结婚生子的时候,她父母拿着丰裕的退休金正在全国各地旅游。

那个同学说的一番话至今记忆犹新:

"我不会去责问,为什么父母在我生孩子的时候不来伺候我,因为我老公请了保姆,我们的小家庭我们自己可以处理好,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充实,因为我们没有依赖父母。"

或许,这才是幸福家庭的真相,子女的独立不是父母给的,是父母敢于放手,给了孩子一个独立的机会,孩子才成长为独立的人。

父母,陪孩子一程就放手吧,独立,要靠自己去完成,余生多疼爱自己一点,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