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攻击是否真的威力巨大难以拦截?

viki丶


尽管理论上80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就能够称为洲际导弹了,但全球就那么10个手指头都数不到的核大国中,没有10000公里以上的射程,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拥有了洲际导弹,也就五大流氓拥有了。

2017年5月30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宣布,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获得成功。然而,俄罗斯就是不服,老美是大言不惭,老子随便打一发白杨-M洲际导弹(北约代SS-25)),有种你拦截下来试试,美国人当然不吭了,洲际导弹哪有那么好拦截的。

白杨-M洲际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是一种3级固体燃料导弹,既可机动发射,也可固定发射,弹长22.7米,弹径1.95米,发射重量47.2吨,投掷重量1.2吨,飞行距离将近20000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350米,用俄罗斯军方的话来说,能轻松穿越敌方反导防御体系。

据俄罗斯媒体披露,白杨-M洲际导弹增强了发射前的隐蔽性,提高了核打击成功率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可携带至少4枚分导式核弹头,所以反导系统很难将它们全部击毁。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前参谋长已退休的维克多·叶辛上将在俄新社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我与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主任的接触来看,我认为美国人将需要5至7枚具有拦截洲际导弹能力的防空导弹来拦截一枚白杨-M导弹。”

据悉,洲际导弹末端最高飞行速度为每秒4000米,而动能拦截弹的最大速度仅为每秒2500米左右,因此,仅从拦截速度来判断,要成功拦截来袭的洲际导弹,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美军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成功,官方自吹自擂牛逼哄哄美军将有能力保护美国免受洲际导弹的威胁,这就有点过分了,才导致俄罗斯的怒怼。

在那次拦截中,包括红外卫星和雷达系统在内的数个传感器率先检测、追踪来袭导弹,之后由海基X波雷达传送回目标导弹高分辨率的图像,以便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从诱饵和碎片中识别导弹,并作出反应,发出拦截导弹。

那是试验,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包括导弹的发射时间,飞行方向、雷达对目标的捕捉等,距离实战非常有大的差距,只能说试验成功对美拦截洲际导弹的信心打了一剂强心针,反导是非常烧钱的事,所以得给纳税人一个交待。

但不能发出美国有能力拦截所有来袭洲际导弹的杂音,那是误导选民误导全世界的吃瓜观众,俄罗斯当然第一个跳出来怒怼了,美国佬那么牛逼,老子射一枚白杨-M洲际导弹你拦截试试,美国人当然装聋作哑了。

美国人如果真能拦截所有来袭的洲际导弹,早就按捺不住了,肯定先灭了俄罗斯,然后,再对付别的不听话的国家,老子有洲际导弹打你,你打来的洲际导弹老子都能拦截,美国早就统一全球了,还累死累活打什么毛衣战,收几个关税的小钱度日。

当然,针对导弹防御局局长吉姆·叙林的自吹自擂,美国内也有清醒者戳穿了美军导弹防御拦截牛逼哄哄的鬼话,武器专家杰弗里·刘易斯就展现出自己的担忧:“我们导弹防御系统的成功率只有55%,18次拦截试验中就有8次失败。”


国平军史


例如萨德或者我们的红旗-19实际上都可以拦截速度高达14马赫的目标。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14马赫基本上已经是目前的反导系统系统的极限了。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的是萨德拦截弹的撞击速度大约是每秒2800米,红旗-19的撞击速度大约是2700米/秒。这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由于萨德或者红旗-19是拦截弹。因此在加速过程中并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承受力问题,通常的情况下这种拦截弹都可以在大约17秒左右的时间内加速到2800米/秒的水平。换算下来就是160m/s^2。大约是16G左右的加速度。后面的飞行基本上维持这个速度前进。


在加速时间内拦截弹可以飞行大约23公里远的距离,至于萨德防御区域半径200公里的概念上很多人还考虑的是一个平面距离,而更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做个三角函数看到导弹实际的位移距离——大约是260公里-290公里之间。

于是我们可以换算一下萨德导弹在打击最远目标的时候的飞行时间,这个算起来很简单除去了23公里的加速时间段基本上已经是匀速飞行了——这样大约要飞112-115秒也就是不到2分钟的时间。


咱们再来看看洲际导弹:这是一个没有缩减时间的视频,抱歉比较小。W君很难将一个长时间的视频不缩小放上来。大家默数一下导弹会在几秒钟内落地。

洲际导弹的末段速度大约是20-25马赫,咱们取中,计算23马赫的速度。

23马赫大约是7820米/秒的速度。记住这个数值,有用!


这是萨德的AN / TPY-2雷达,负责最后对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在这个雷达探测并锁定到预期目标后,萨德拦截弹才可以发发射出去。

那么,AN / TPY-2雷达的作用距离是多远就是一个关键数值了——大约是600公里!这个距离并不是美国不愿意将这个雷达做的公里更大探测距离更远,而是地球曲率的影响导致这个雷达也就只能监测600公里之内的临空目标。再远则目标还在地平线下面呢。


那么好算了吧——7820米/秒的速度飞600公里的距离需要多久?大约只有76秒。这时萨德系统根本没有办法在76秒内完成捕获/锁定/发射/飞临/撞击这一系列的动作。萨德的动作是2分钟,时间还差了一半呢。


那么有的读者会想,缩小防御圈是不是可以让萨德这样的导弹系统拦截洲际导弹呢?

也不是,萨德如果只防御100公里半径的一个防御圈,飞行时间大约还真的是在76秒以内。但是弹道导弹的另外一个杀手锏就来了。

在弹道导弹临空的时候,其飞行轨迹是自恰变化的。萨德这样的防御系统很难适应弹道导弹的变轨行为。

虽然萨德有自己的变轨发动机,但是和洲际导弹的快速移动来比萨德的变轨发动机基本上就是小孩的玩具。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


因此可以计算出来萨德(包括我们的红旗-19)实际上仅仅能拦截14马赫以内的目标。这就是W君一直说的拦截弹的极限。



面对洲际弹道导弹,最好的防御方式是摧毁其发射设施。例如我们现在如果投掷到城市中的氢弹威力一般的来说会设置成30-50万吨当量。但是各个核大国还在积极的研制150万吨-300万吨,甚至是500万吨当量的氢弹。

别怕,这些大当量氢弹实际上并不是给城市准备的,而是单纯为了摧毁对方的核弹发射设施——发射井和发射场。这就是另外的一场军备竞赛了和咱们的问题相关度不大。


但在陆地机动发射设施和潜射弹道导弹的面前,目前大当量核武器也不能确保直接摧毁对方核弹发射场。于是——才真正的有了核威慑平衡,以及咱们说的二次核打击能力的说法。

所以大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去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的研制潜射弹道导弹的最终原因了吧——这玩意是绝对拦不住!


军武数据库


洲际导弹作为一个国家的核武力量平台,一直以来是合法拥有核武的五常最为重视的国防战略武器,再加之洲际导弹的大规模发射也就意味着末日的到来,所以也被称为“末日武器”。所以在矛盾之间就出现了想要拦截洲际导弹的“盾”,说起这个盾其实这几年可能不少人听说过的“中段反导”、萨德系统等词语都和想要拦截洲际导弹的盾有关。但是真实的洲际导弹之所以被称为末日武器除了其普遍搭载了迄今为止人类制造过的杀伤力最大的核弹头外,导弹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飞得远、飞得快。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弹道导弹说白了因为其飞行轨迹就是个抛物线,只要根据其发射点基本就可以判断出其飞行轨迹,继而发射拦截导弹拦截即可。但是在现实中拦截洲际导弹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还分为“很难发现”和“很难拦截”两个世界难题。

首先是很难发现,因为洲际导弹体型都不是很大,所以对于洲际导弹的发现基本都是依靠其发射时巨大的红外特征来追踪导弹继而判断其飞行轨迹。但是想要在不知在哪的崇山峻岭中发现相比周围有红外温差的洲际导弹最好的探测设备就是专用的天基红外侦察卫星,这个卫星虽然也是属于卫星行列,但是其研制难度却极大,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就只有美国拥有。
其次是就算天基红外侦察卫星能够尽快的发现洲际导弹,并及时的将信息传送给拦截指挥系统。但是对于导弹的追踪并且给出拦截参数等却需要超远程雷达来完成,比如美国建设在大型海洋钻井平台上的大型X波段雷达就是美国中段反导系统的重要一环,号称可以在4000公里外发现一颗高尔夫球。但是想要发现并锁定洲际导弹却是很难的,因为洲际导弹前面也说过其特征之一就是飞得快,比如洲际导弹在爬升阶段速度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慢的,也是最容易拦截的,像美国的萨德就是专门拦截这个飞行阶段的洲际导弹的,但是其缺点就是拦截系统比如很靠近洲际导弹发射场地。而且这个飞行阶段一般只有两三分钟,可谓是战机稍纵即逝。从初段的爬升阶段往后到中段再到末端整个飞行阶段中,洲际导弹的飞行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特别是在末端其飞行速度普遍达到了高超音速,别说是拦截了,就是发现锁定目标依现在的技术都很难做到。而且一枚射程上万公里的洲际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整个飞行过程一般都只有半个小时左右,所以不管是侦察锁定还是后面的拦截都是非常难的。
再一个想要拦截飞行速度特别快的洲际导弹,那拦截导弹必须比洲际导弹飞行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才行。但是洲际导弹本身就是国防战略武器,各国在研制洲际导弹的时候都是什么技术最先进最好就用什么技术,所以想要研制出能够比洲际导弹飞行速度更快的拦截导弹难度也是极大的。而且在拦截过程中,因为洲际导弹在整个飞行阶段从最开始的整枚导弹到最后只剩下1/10体积大小的核弹头的变化中,除了侦察、追踪系统要能够及时对不同目标特征的导弹做到实时追踪、不丢失目标外,对于拦截导弹来说采用何种拦截方式才是最难的,因为要想成功拦截速度极高的核弹头,拦截导弹的速度要快、而且机动性要大,所以目前最好的拦截方式主要还是“动能撞击拦截”,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拦截系统为了提高拦截成功率而不得不装载更多的炸药,但是却因为更大的质量而降低了飞行速度。但是相比利用炸药的近距离爆炸来拦截相比,想要在几千公里外精准无比的瞄准一个体型并不大、但是飞行速度极高的核弹头,可比我们经常说的“千里穿针”难上千倍,甚至可以用“千万公里击中蚊子腿上的一根毫毛”来形容。再一个现在洲际导弹虽然整个飞行过程中基本还是“抛物线”但是这个抛物线已经不是那么的圆弧了,因为发射洲际导弹的一同样为了提高其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洲际导弹的性能,比如飞行轨迹更复杂,导弹末端飞行过程中可以以不规则的飞行路线机动来增强其突防能力等,再有像俄罗斯的洲际导弹为了提高其突防能力, 搭载的核弹头不光可以机动飞行,而且其中掺杂了不少的“假弹头”和一些反电磁干扰的弹头,这样除了可以令敌方的反导系统的侦测系统失灵外,还能够以一些假弹头来消耗敌方真的拦截导弹来提高自身的突防能力。
最后说一个实例,像美国虽然有着世界先进的各种洲际导弹,但是美国一直以来也在发展能够拦截洲际导弹的反导系统。虽然时至今日发展了一些像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萨德系统、海基标准3反导系统等多种平台的反导系统,但是核心却是美国一直以来大力发展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该系统中除了像一些前面提过的天基红外侦察卫星、海基大型X波段雷达外,其最核心的就是一枚形似洲际导弹的拦截弹了。但是从美国新世纪以来的十几次试验结果来看,其拦截成功率只有不到50%,而且从每次的目标导弹的射程来算的话,其多达17次的拦截试验中,每次拦截都只是射程接近洲际导弹8000公里标准的远程弹道导弹,所以对于花费了不止几百亿美元、耗费几十年心血取得的结果来看,就算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只能是“望弹无奈”了。


魑魅涅磐


洲际导弹都是运核弹的工具,威力大是自然的。而且洲际导弹速度太快,就连美国拦截成功率都非常低,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了。

洲际导弹的拦截分为3个阶段,导弹点火加速上升阶段,中断拦截和末端拦截,可以说拦截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在导弹点火上升阶段来说,速度还没有这么恐怖,火箭发动机还在不断为这枚战略大杀器加速,导弹的个头也最大,雷达很容易就捕捉到,因此拦截难度是相对较小了。但是这个阶段各国都非常注重保护,比如美国在韩国、在日本部署萨德系统,其拦截半径在200公里,那么洲际导弹发射避开拦截区,不走这条路线便是了,很容易就规避开了,各国发射洲际导弹前也会用卫星在导弹沿线区域进行侦查,因此早期的拦截难度小但没有机会!

一旦导弹加速到5马赫以上,先有的防空系统拦截就比较困难了,而一旦加速到10马赫速度,拦截的成功率就变得非常低!更何况现在各国的洲际导弹都通过编程具有了机动变轨能力,拦截效率变得更低。美国1997年以来一共进行了60次的反导试验,其中大部分为中段反导(如果我们将加速10马赫速度到弹头分离这一段称为中段),成功了6次,也就是说只有10%的拦截概率!


至于核弹头分离后的末端反导,还是放弃吧,这个根本不大可能,除非采用同俄罗斯一样的“煤气罐”导弹,末端发射核弹拦截核弹头。为什么说末端核弹拦截不可能呢?在洲际导弹核弹头分离后,弹头朝着自己的目标飞去,还会伴随着众多假目标弹头掩护。而核弹在空中飞行的速度高达20~25马赫,大小却不如一个成人体积,也就是说一个比成人还小的目标以7公里/秒的速度机动飞行,要想将他成功拦截下来比登天还难!


狼烟火燎


洲际导弹的确称得上“威力巨大”,而且拦截起来成功率也很低。但是这拦截率低可不是因为什么“威力巨大”才难以拦截,因为“威力巨大”是形容弹头的。它的拦截困难主要来自高速和变轨。

火云邪神告诉我们,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然别用手接子弹)

洲际导弹本质上就是一枚有战斗部和控制系统的火箭而已,它会飞出大气层,在太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然后再按照轨道设定重新返回大气层命中目标。根据这个飞行阶段也可以将洲际导弹的弹道分为前段、中段和末端三个阶段。

而这其中,洲际导弹的速度是十分可怕的。一来,洲际导弹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之后才能结束前段弹道阶段,进入外层空间的中段飞行;二来,导弹本身的火箭属性也让其在没有大气阻力的外层空间进一步加速,达到一个可怕的速度;在进入大气层之后,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洲际导弹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升,达到一个难以拦截的速度。

基本上但凡一个洲际导弹,其末端再入速度都在20马赫以上,比如美国退役的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的再入速度能达到惊人的26马赫,也就是每秒8800米左右。这意味着他再入大气层突防的时间也只有几十秒而已。如果要拦截的话,就需要利用反导系统雷达侦测并计算出洲际导弹的具体弹道,并且根据弹道发射拦截防空导弹进行拦截。但是要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完成发现、锁定、计算弹道、发射拦截弹并且保证拦截成功,这个难度相当大……

末端变轨

另一方面,一些先进洲际导弹还有另一手,也就是末段变轨能力,相当于你防空系统发现了我,计算出我的弹道之后,我的弹道又变了,而且还是你很难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来的那种。相当于你发现了也难易测定真实弹道,并且发射拦截弹拦截。

和平卫士导弹的Mk-21重返载具,每个上面接一个W87热核弹头

更何况洲际导弹大多采用热核弹头,而且还是分导弹头居多。以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为例,他最多可以携带10个W87核弹头,你就算拦得下一个,也拦不住一群。更何况它还有之前提到的高速再入和末端变轨这俩绝活。


铁匠工坊


纠正一下难以拦截不是因为威力巨大而是因为速度太快。

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段把导弹发射到大气层外这个过程大都是在发射国家领空范围内,核潜艇的潜射洲际导弹等反应过来也已经飞到大气层外了,第二阶段是在大气层外以几倍音速飞向目标上空,这是最有可能被拦截的阶段但依旧难度巨大,最后是到达目标上空再入大气层此时仅依靠重力带来的自由落体也能将弹头加速到十几倍音速如果此时再拦截留给防空导弹的时间只有几十秒但在巨大的速度差面前成功概率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成功了但已经到了动用洲际导弹的地步必定已经全面核战争爆发,世界上的有核国家就那么几个一旦引发核战争必将是全球性的,那时自求多福吧


用户3018156332161


洲际导弹就是这个洲能打到那个洲,象孙悟空一个筯斗十万八千里。可飞到玉皇大帝哪里听令指到哪里就炸哪里,弹体大,高超音速,空中可走直路或弯路,随带多弹头,真假弹头难区分,你说拦那一个,更何况变轨的弹头飞行速度快,睁开眼飞走了,眼一昨爆炸了根本拦不住。一般来说打大仗,打全球还有核弹头。毛泽东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我说:此弹日绕球几周。


光伏鱼家


这要看洲际导弹的性能和被攻击方的预警能力和拦截能力,对一般国家来说确实难以拦截,因为其没有强大的导弹探测设备和高效的拦截装备,但对于中美俄大国来说,也不是不可拦截的,因为他们都有针对战略导弹的超远探测侦查能力,能做到提前预警,又有高效的拦截装备,能做到提前准备,超远程拦截。


小易666


首先说,做为少数国家掌握的杀手锏武器,洲际弹道导弹的威力是巨大的,它是核大国保持核威慑的重要手段。因为洲际弹道导弹是核武器的载具,其射成超过8000公里,可以携带最多二十几枚核弹头,其威力可想而知,如果携带氢弹那就威力更大了。

洲际弹道导弹又分陆基发射和海基发射,陆基发射分为弹道导弹发射井架发射和可移动发射车发射;而海基发射则需要大型战略核潜艇做为载具。海基发射相对陆基发射更具隐蔽性和战略纵深大的特点,因此海基发射是做为核反击的主要力量。


如果说洲际弹道导弹是否容易拦截,那答案肯定是:很难,因为现代洲际弹道导弹不论是海基或者是陆基,其整个在航行的过程中会实现多次变轨,且速度极快,并且在到达目标上空时,其携带的核弹头会实现分导,像天女散花一样去攻击不同目标,其中还会有诱饵弹,所以很难拦截,即使拦截一部分,也会有漏网之鱼达到攻击目标,成功造成核打击。如果载有高超音速核弹头那想拦截,更是天方夜谭。

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有俄罗斯的萨尔马特、中国的东风41、美国的民兵三等,如萨尔马特,据说可以打到两万公里,威力大到一枚就可以毁掉一个欧洲国家。


时尚新播客



洲际导弹通常是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由于射程更远,速度更快,携带核弹头是国家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洲际导弹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的重要部分,肯定也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因此发射位置就是很难被探知的,而且还很难预警,这就增加了拦截的困难。

我们知道洲际导弹,通常都是点对点的发射,既采用一定的角度,一定的地点发射,那么它对应的落点应该是固定的。但现在的洲际导弹都拥有变轨功能,这就使得导弹的弹道变得不可预测,要想拦截不可知的导弹那无异于大海捞针。


现在的弹道导弹还拥有多分导弹头,即使拦截就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弹头依然可以命中目标,让拦截失效。

还有弹道导弹从外太空再进入大气层后,随着重力的加速,速度会越来越快,到了导弹的末端动能会非常的大,即使拦截的导弹能够准确命中目标,也对弹道导弹的影响不大,也不会改变弹道导弹的轨迹。

现在的洲际导弹都是携带核弹头的,由于洲际导弹前期发射极难探测,所以当被发现时也处于末端了,这时再拦截,已经到了目标的上空,拦截洲际导弹,核弹头在空中的爆炸恐怕比在地面爆炸的效果还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