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1.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一时间万人空巷,全港疯狂,三周不到就取得了350万港元的高票房。

在李小龙和《唐山大兄》火爆全港的背后,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猛然地耸动了。他崇拜李小龙,他希望自己成为李小龙那样的武打明星、传奇人物。两年后,也就是在十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学武术。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李小龙

恰巧,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改变命运的时代。那个时代孕育出了"春雷"似的李小龙,在同一时间,成龙、李连杰、元彪、洪金宝等人正"含苞待放"。

他也将成为了其中一员。只不过有些人不仅成功了,而且成为了传奇,被广为歌颂和赞扬;他算不上失败,但却被备受争议,成为了人们"调笑"的对象。

他的名字叫曹荣,《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的扮演者。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

1991年,他在美国拍电影,遇到了已经移民美国的李连杰。那时候李连杰虽然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很年轻,"江湖地位"还没有形成。所以他们那时候还很亲密,像朋友一样在一起打牌,以兄弟相称。他亲切地称呼李连杰为"小杰""杰仔"。

但仅仅是一年之后,李连杰主演了《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紧接着又拍摄了《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笑傲江湖》等电影,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之后再相见时,曹荣已经要称他为"李老板"了。

一句"李老板",道出了曹荣的心酸。

论功夫,论打戏的拍摄,曹荣觉得自己绝对是甄子丹、李连杰级别的。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与李连杰成龙等人合照

可相比之下,他并没有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人那么光鲜;他被质疑了许多年,直到现在,一提到他,人们就会以"面瘫""鬼畜鼻祖""毫无演技"来诋毁或形容他。他为此苦恼了很多年。

但现在,在他接近60岁的时候,随着年轻一代人成长了起来,更多的人们开始渐渐地认可他、谅解他,感谢他给予的经典记忆。随之而来的,是对《西游记后传》的重新评估。

而他也比以往坦然了很多。他开始玩抖音,也开通了B站账号。他下决心要把《后传》重新剪辑一遍,把"鬼畜"镜头去掉,为喜欢他的观众们重"写"经典。

在这一系列简简单单的举动背后,关于曹荣,还有很多故事值得大书特书。

2.

曹荣学武术学了六年,从十岁学到了十六岁。年轻时他长相英俊,武术也学得不错,于是娱乐圈里就有人就建议成龙的经理人陈志强试着培养一下曹荣。但陈志强说曹荣岁数太小了,不能进。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一只脚差点踏入娱乐圈,却又立马缩了回来。这是年轻时曹荣的"不幸"遭遇。之后,在被社会洗礼了两年之后,除了一身武艺之外其他一窍不通的曹荣凭借家里的关系,选择了做警察,这一做就做到了二十一岁。

这时候他犹豫了,他心想,"如果我一直做警察,我会死不瞑目"。童年的梦想此时再次生根发芽,督促着他辞职去追求梦想。

恰巧此时有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曾经拍出影史经典《霍元甲》和陈真的香港大导演徐小明,打算拍一部叫做《霍东阁》的电视剧。此时徐小明正在招演员,但需要"武艺高超"。

曹荣毫无意外成功地入围了,在《霍东阁》里拿到了一个小角色。用曹荣的话说,他拿到的是一个"基本演员",角色很小,不过有固定工资,也算是进入演艺圈了。

之后,因为会武术,徐小明拍武侠片时就开始带着他,显然有意要培养他。在1986年,他做上了徐小明剧组的武术副指导,往返于大陆和香港之间拍电影。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风头正旺的李连杰,给袁和平当过跟班,给甄子丹做过配角,帮洪金宝做过事,还给成龙当了两部电影的"绿叶"。

在他的周围,李连杰成龙等人自然不必说,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和他同龄的甄子丹,在八九十年代也开始发力,大有追逐李连杰和成龙两人的势头。比他小近十岁的赵文卓,也被香港影坛誉为"李连杰的接班人"。

而他的地位却十分尴尬——说是演员,但演的都是配角,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角色;说是武术指导,却也是半吊子,比下有余比上远不足;说是导演,在风云际会的八九十年代,他更没有出色的影视作品。

3.

直到1997年,机会来了。

1997年春节,成龙和洪金宝主演的电影《一个好人》登入贺岁档,收获了4500万的高票房,成为了当年的一大现象级电影。在成龙和洪金宝出色的打斗场景背后,默默无闻的曹荣功不可没。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同年,凭借这部电影,曹荣拿下了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

同一年,香港回归,大陆和港台之间的演员交流更加便捷和频繁了。同一年,金融风暴爆发,香港电影市场突然"死亡",曹荣不得不来大陆混迹。

就在此时,他认识了《西游记续集》的制片人。此时的国内电影和电视剧拍摄亟须大量人才,这位制片人一眼就相中了曹荣。倒不是因为制片人有多么识货,而是那时候大陆的香港导演太少了,懂武术的更是少之又少。再说,曹荣这不是拿了一个金马奖吗?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的摩昂太子

曹荣也被大陆的阔绰给震惊了——比如拍一场三分钟的戏,央视就给他十天的时间拍。曹荣心想,天啊,这要是在香港半天就搞定了。现在要拍十天,那得花多少钱?央视实在是太有钱了。

这是曹荣"崛起"的起点。

而他的巅峰正是在被很多人吐槽许多年的《西游记后传》里。

他没想到的是,刚刚进入大陆电视剧市场,就与《西游记》结缘;他更不知道的是,和《西游记》结缘之后,他还能亲自体验一把饰演孙悟空的感觉。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版孙悟空

3.

曹荣说过两个段子。

他说前几年,一个徒弟从大陆去香港看他,结果到了香港发现自己"混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没带现金。

曹荣对他的徒弟大发雷霆:出门不带现金,你傻吗?徒弟一脸委屈。后来曹荣才知道,在大陆出门确实是不用带现金的。

他的徒弟曾经让他玩微博,可是他玩来玩去,直到现在也就1.1万粉丝。别的明星用微博是来发布自己的"vlog"的,而他在微博里面却像个愤青一样痛斥街头的暴徒。

他的徒弟说,那你再去去玩一玩抖音啊。

他也玩了玩,结果发现原来抖音上发一条视频,可以有上千万的播放量。震惊之余,在网友的建议下,他又开通了B站账号。

B站官方人员一见"鬼畜鼻祖"曹荣来了,立马忙不更迭地盛邀他把《西游记后传》重新剪辑一下。

想到这部剧,他其实是充满遗憾的。所以他发了一篇微博解释说,《西游记后传》原本是可以拍得更好的,但是老板必须让拍三十集,可是剧本又不够长,拍出来的时间太短了。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

怎么办呢?只能一边增加文戏的镜头,一边增加武戏的镜头——把打斗的场景重复很多遍,这也就造就了后来的"鬼畜鼻祖"称号。

4.

现如今,曹荣已经接近六十岁了,相比于以前,他已经释然了很多。

曹荣在导演《天地传奇》这部电视剧时,记者曾经对他进行过采访。在采访中,当谈到电视剧的主题女娲和伏羲,以及电影的主演焦恩俊等人时,曹荣都侃侃而谈,表现得十分健谈。

但当主持人说"有网友说话很喜欢你拍的《西游记后传》,很喜欢这部戏"时,曹荣只说了两个字——谢谢。之后就结束了采访。每每想到这部剧时曹荣的心里就五味杂陈,欲言又止。

也许对他来说,《西游记后传》是一道过不去的"坎"。《西游记后传》在他心中的地位十分尴尬。曹荣曾经坦言过,《后传》中孙悟空原本预定的演员时六小龄童,他拍《西游记续集》的时候认识了六小龄童,所以最终敲定六小龄童,也是他决定并且谈判的。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

但最后还是出了点问题——六小龄童的夫人,也有可能是基于担心六小龄童把自己塑造的孙悟空形象给毁了的原因,强烈反对六小龄童出演《后传》中的孙悟空。

此时整个剧组也都陷入了焦虑。主演唐僧的黄海冰等人都是会点武艺的,现在六小龄童不来了,那换谁呢?你既要保证他演得像,又要保证演员能拍"打戏"。大家想来想去,就说现在唯一一个会武功的只有你曹荣了,要不然就你上吧。

曹荣心想,这哪成啊,六小龄童珠玉在前,拍不好是要被骂的。但当时确实是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是试镜。

化完妆后,他闭着眼睛,迟迟不敢睁眼,害怕太"丢人"。待到他睁开眼时,他突然有了一些信心。他心想——没错,就是我了。

于是,史上最"面瘫"的孙悟空横空出世。网友们也对他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质疑和"轰炸"。

多年以后曹荣委屈地说,我也没办法啊,六小龄童拍孙悟空时脸上戴了"面具",我是直接在脸上黏猴毛,实在是做不了表情。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曹荣版孙悟空

5.

2000年,《西游记后传》首播。最早一批《后传》的观众也已经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了。

当他们重新回顾这部剧时,猛然发现,除了"鬼畜"之外,这部剧的剧情竟然是出乎意料地完美。它结合了神魔、玄幻、言情、悬疑和惊悚等手法于一体,让现在的同类改编剧望尘莫及。

在人们的一片期待又或者是调侃声中,曹荣决定重拍"西游"电影《斗战胜佛》。几乎是同一时间,六小龄童也正式宣布了自己重拍"西游"电影《敢问路在何方》的打算。观众们不自觉又将这两位"猴王"对比起来。

曹荣的这50年:从被质疑为鬼畜鼻祖、最差孙悟空到晚年和网友和解

《斗战胜佛》

一边,是孙悟空最为成功的塑造者;另一边,是孙悟空最为"差劲"的扮演者。到底谁会更胜一筹呢?

在这背后,曹荣从寂寂无名到事业飞升,再从被人嘲笑到如今的释然并于网友和解,其中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