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心碎,你好》太真實了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看一本書入迷時會有熬著不睡,吊著一口氣看完了剩下的半本小說

發揚了失眠似的精神頭,這是好久沒有的感覺了

石康的作品永遠都用悲傷結束

無論內容時尚、粗俗或者直白,這次也沒有例外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心碎,你好》是一本很喪的書,它沒有名字看起來這麼文藝,


它無情的告訴你:所有的好都是從快樂中產生的幻想,既然是幻想,那便一切不復存在;


它又會說:生活的混沌就是隨波逐流,不能太高尚,也不能太卑劣,不能太富,也不能太窮,不能太善,也不能太惡,不能太理想,也不能太現實……;


它說:悲傷是一種很好的滋味,可牛啦。


  • 太喜歡這樣直白到說出生活真相,把你從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完美且恆定不變的夢中拉回現實,替每個人說出你不願打出的那一張“底牌”的故事。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開頭寫道:“我喜歡北京,北京叫我多愁善感,我相信我的感受,那是我脫胎換骨後的殘骸。”


我被周文那種灑脫的生活態度所吸引,簡直就是烏托邦似的,對身外的東西只是輕描淡寫,只注重自我,


唯有自我的意願才是正確的,把世界理解成自己的世界,把自己比作世界的濃縮。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接著他說著喜歡在北京活動的姑娘,她們好像雨中的深淵,而袁曉晨的出現並沒有改變他,至少沒改變他本來的習性,雖說可能讓他在風流的時候多了點兒負罪感。說起袁曉晨,我太喜歡這姑娘了


袁曉晨是個標榜的白領,反應著的一切都是現在女人陰暗面的寫照,很真實,


袁曉晨在周文那裡寄居,任性,讓周文體會到除了孤獨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袁曉晨把工作中白領的果敢和生活中的小女人表現的淋漓盡致。


慢慢的形成一種均衡,雖說兩個人都把生活過成“異地”都在為自己的自私做些什麼,卻都默契的相互默然,直到兩人感情到了一發不可收拾。


不可非議,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品質,這個品質放在個人感情生活裡就會被無限放大,大的形成自我保護,讓每一種衝擊都失效。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袁曉晨用自我迷住了周文,同時也迷住了自己,給自己一個放浪形骸的藉口,


周文也在對女人的虛榮中慢慢走向報復。無論誰對誰錯,


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深深的傷害了,都想挽回,卻因為那種自私造成的保護,


彼此刻薄,直到兩個人對彼此都不滿意,直到把以前美好當成了噁心的事。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最後的最後,袁曉晨的注視,聲調平淡“你把我們毀了”這句話是周文不願聽到的,


一種冷冷的感覺襲上心頭,他知道,她也知道,她們結束了。


周文在袁曉晨剛剛離開的時候,也曾經一度無法自拔,沒法自己在屋裡待著,


這種感覺我是理解透徹了,而且又加上了長期的不適應。


人啊,為什麼沒那麼點兒賤勁就會渾身難受。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時隔多年,一封沒有署名的信送來的時候,他知道是她,在信中,她使用的仍是小可愛的腔調,這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


從此便無交集,只是都知道隔著一段時空的她,還活著。


那些徘徊在街頭巷尾的凡人小事

那些爭分奪秒的感動與遺忘

那些我們臨死前可悲而盲目的生命衝動


生活在我們這個汙七八糟的世界上,我們很難得到什麼心愛的東西,


就是得到了也因為愚蠢而認不出,總之一切在所難免。

來看看體驗過心碎沒有?它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

石康告訴我們,你看,不出所料,得到心碎,是他應得的。


都過去以後只剩下一個坦白而俗氣的故事,只有這些,就是這些了。


心碎總是那麼真實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