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苦培养的独生女到国外念书后要嫁给外国人不回来了,父母拼命阻拦,你怎么看?

性感傻妞


事已至此,父母改变不了她的意愿。

于子女而言,到底是外出打工重要,还是陪在老去的父母附近重要?电影《平衡之间》里的主人公马珂给了一份值得参考的答案。

马珂是一名35岁的意大利人,年轻时曾与女友一块到法国巴黎打工,他擅长烹饪、精于海鲜。打工初,女友忍受不了贫困与他分手。后来,他的母亲中风两次,第一次他请假回老家乌迪内探望了母亲,第二次他没有。就在第二次,他母亲病故,等他返回,只看到已过世三天的母亲的脸。

母亲的突然病故让他悔不当初,他决定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回老家陪伴父亲。在老家乌迪内,马珂并未从事擅长的厨师工作,而是选择在父亲退休的工厂做一名普工,工厂效益并不好,经常减少工作时长。

马珂的朋友车祸死亡前给他介绍了一份外出当大厨的工作,拟聘他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处知名酒店的老板,一名优雅的老太太。马珂没有答应,他不想离开寡居的老父亲。虽然他的父亲隐瞒着自己的病情,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儿子享受生活的累赘,但马珂不想愧对母亲的事重演。

马珂陷入失去朋友的痛苦中时,一位活泼的澳大利亚女人奥利维亚来到乌迪内寻求设计梦想,并与他相识。在湛蓝的亚得里亚海边,他俩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古堡旁的葡萄园里,他俩同时发现自己处于十字路口,马珂可以去墨尔本发挥特长却留在了乌迪内,奥利维亚的上司要她去墨尔本她又不愿意。

在马珂的鼓励下,奥利维亚在乌迪内应聘成功。在奥利维亚的支持下,马珂决定去墨尔本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奥利维亚代替他陪伴老父亲,他也放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何况,父母给了我们血脉,把我们抚育长大,他们老了,我们应该跪乳、反哺。

打工挣钱、发展自己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老父老母的陪伴纳入到生活安排中。自己照顾不了,和自己的伴侣商量好,让她代替自己行孝。前提是,自己的伴侣愿意。以上是电影《平衡之间》传达出来的基本伦理信息。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追求爱情、亲情与友情的平衡。我想,外出打工者需要检视,出国定居者更需要检视。当过份自私蛮荒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内心就只剩寒冰与冷漠。


盛世繁华2020


我们医院有一次接受了一个骨折的老人,一儿一女,儿子定居在法国,女儿定居在北京,都很有出息!两个老人属于典型的空巢老人,七十多岁了相依为命!这天老爷子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了,老太太自己根本就处理不了,到医院都分不清东南西北!儿子是指望不上了,给女儿打电话,女儿也着急,但是一时三刻又过不来,女儿就托本家的一个小姑子,赶上小姑子也有事在外地,小姑子又打电话托自己一个闺密,拐了几个弯,老人总算有人管了!孩子有出息远走高飞了固然是好事,但是空巢老人的确也是悲哀!


无雨落花


我朋友也陷入这样的困境,他们两口子辛辛苦苦的把所以积蓄都拿出来供女儿去美国都大学,女儿大学毕业嫁了老外在美国安了家。爹妈两人刚开始还欣喜,时间长了,女儿美国化了,不大喜欢爹妈去美国了。接着变成几年去一次美国还不能在女儿家住十天以上。当爸爸的后来患绝症去世了。朋友孑然一身自己住在原单位分的老房子里,女儿几年回来几天看妈妈一次,也没有多少母女情可叙。朋友抑郁多年了。人生真的变得凄凉起来。


老卢K


说说我个人的想法,虽然我现在还没老到需要别人照顾的程度,但是我想我如果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他可以自己定居国外,生活的很好很好,是他喜欢的那种生活,我肯定不后悔。虽然等我老了那一天,他没办法照顾我,我可能一个人物质上很好,但是精神得不到安慰,我也不会后悔,我生孩子不是为了老有所依,而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一种传承,只要能把他培养的很好,我感觉我就已经做到了我生他的初衷。人肯定会死,终有那么一天,就算我最后病痛加身,但是我只要知道孩子过得好,过得精彩,我感觉我也不会后悔让他离开我身边。


SevlySnape


我记得看过一则报道。儿子出国留学,在国外成了家。钱挣得很多。没事儿就救济国外的一些穷人。他的母亲管他要钱。说你有钱救济救济你爸妈这边的亲戚。你爸妈这边的亲戚过的并不好。他儿子说穷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努力。有了孩子叫父母过去帮看孩子。父母在那边文化生活各方面差异不习惯。儿子指挥父母像保姆一样。儿子儿媳妇对带孩子什么都不管。后来父母一狠心回到了中国。不管他儿子了。


我是李佳慧


阻拦肯定是不对的,现在是啥年代啦,还干涉子女婚事。我也是独生子女户,一个女儿,结婚后又生下一儿一女,还有房贷,自身难保,那有精力,财力养父母,醒醒啦大礼包!

我现在在带外孙,每月倒贴2000元办伙食,接送小孩上学,买零食,一天很忙。自已盘算着70岁了就回老家养老,不能自理了就进养老院,了却一生。


刘承泽3


我觉的不该让女儿在外国成家,实在太远了,中国这么大就盛不下她了,有点迷信外国好,父母从小把她养大,等父母老了的时候,想她的时候,最后一眼也许都見不到,多悲哀,像我一样,女儿婆家也是干里之外,三年二年都不来看我一次,来也是三五天,来去匆匆,就是为婆家养了个劳力,娘家的事多年都不问一句,后来我对门口邻居说,你看女儿嫁的那么远,也不知啥时候会来,他说,我知道她啥时候会来,我说,我都不知道她啥时候会,你咋知道呢?他说,别管了,你死了的时候她一定会来的,我一听,说的也对,我死后她一定会来的,我说,那时她来了我也不知道了,来不来不是一样吗?顿时觉的心里有些悲凉的感觉,还是不要女儿远嫁的好,这不,我女儿現在就后悔了,再不如当时嫁个离娘家近的地方了,嫁到外国,到以后有她后悔的时候!


赵红杰


我爷爷是名将后代,他对将要出国的堂哥说:“你从娘胎起就是按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不管你在哪里,你别忘了我们这个家的祖宗。”后来堂哥才知道,我们祖上曾抵抗过外强。堂哥学成回来在省城找到工作就把伯父伯母接过去生活至今。今年我们亲戚不知从哪里知道当初我堂哥在国外留学时,有个英国美女热烈追求他,如果两人结婚,我堂哥绝对有条件在英国发展。


曹3325018


哎!看到这条,我就想到了我的朋友女儿!去英国留学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看不起身边一切!说国人没有规矩,社会冷漠,甚至跟以前的同学聚会,因为有男同学抢着买单,居然把哪位男同学骂的一无是处,说是应该aa制,抢着买单就是看不起别人等等。那个男同学先是傻了,之后大吵,派出所都来了,结果把派出所训了一顿!他爹还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吧,女儿吵着要移民英国,看不起身边的一切,老爹急死了,跟我们喝酒说谁要是介绍男朋友,让他女儿回心转意,留再国内,就给一百万的现金嫁妆!欧美哪一套东西,对于一些生活无忧,没有压力的人来说,相当有市场!什么女拳啦,圣母啦,诗和远方啦!如果这位女孩没有他爹养着,大把的钱给她消费,那会有这么多屁事。



根宝模子


说说我的亲身体验,我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母都比较溺爱孩子,更何况我的孩子从小由父母带过几年,什么都不会自己动手,送出国外读书也是为了锻炼孩子,本以为让孩子出去读书即见了世面又长了知识,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出国前孩子给我说:妈妈现在中国越来越好了,我毕业后一定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听了这话我感到很欣慰,但是孩子在上学期间慢慢的接受了西方文化,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并没有找老外结婚,而是看到国内很多的不平等,比如国内老人的退休工资同样的工作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待遇,在国外只要是工作就有最低工资,按小时记工资,退休后,无论是总理还是普通工人,退休工资是一样的,另外看到身边回国的同学一两年后又再次出国,问起原因,就是无法适应国内的人际关系,我朋友的孩子回国在银行工作,按理说是不错的单位和待遇,工作两年后,孩子还是选择了出国工作,我作为母亲深知道自己孩子是一个善良正直不会耍心机的人,不会来事,通俗的讲就是情商低的人,曾经在上高中期间,她当时是班长,学校要选共青团员,但只有一个名额,班里另一个班干部就给我女儿建议咱们班干部,做个高姿态,把这个名额让出去,下次再入团,这次就不写申请了,我女儿听了这个建议,觉得可行,就同意了,并到老师处把申请要了回来,结果给我女儿建议的哪位班干部却没有要会申请,自然就加入了共青团,仅仅是高中生,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何况成人世界,我从心里感觉女儿定居国外,更适合她的个性,平静,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关系,不用看谁的脸色工作,只要努力工作,不分白领蓝领退休大家都一样多的退休金,不会像国内三六九等,至于给父母养老,不在于出国不出国,很多孩子就在父母身边一样不给父母养老,现在空巢家庭的老人,明明孩子就在身边,却从来不看一眼老人,有的老人过世在家都不知道,既然把孩子送出去,就不要阻拦孩子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别指望孩子给你养老送终,父母只是提供了孩子生活物质,真正培养孩子的是学校和社会,一切顺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