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子不约929


小编不懂装懂胡乱编,混淆视听真恶心。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什么?听我细细道来。刚恢复高考时,分为高考和中(专)考,都要高中毕业才能参加,不同的是,高考(含大专)分文理科,都要考英语,中考只是理科,不考英语。刚恢复高考的十年左右,大多农村中学都还没开设英语课,所以很多农村学生无奈只好考中专,其中不乏拔尖人才!当时的农门学子,唯有考上大中专才能跳出农村,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考上的确是凤毛麟角!一个村每年考上大中专没几个,考上中专就很牛逼了,考上大学更是十分风光的!同村的一位老兄,书读得很好,但就是中学没读英语,结果头一次高考总分就差1分,其中英语零分。老师为他可惜,动员他复习一年再参加高考。他整年重点主攻英语,第二年英语考了20分,没想到那年高考英语科分数从上年的75分提高到100分,结果那老兄还是差几分没考上,不死心再复读,没想到过两年英语科分数又提高到125分,再过两年直接提高到150分,那位老兄也是语言天赋差一点,每年英语考分都赶不上英语增加的分数,结果一口气复读六年,人家问他读几年了,他自嘲地说:读高九了!最后连中专也要考英语,这住老兄终究没有考出去,好遗憾!大概到了90年左右,高考又改革了,变成了现在这样,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中考有划分数线,上线者可读中专,也可上高中,当时大学丶中专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安排工作,中考分数高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都选择上中专,因为中专读三年毕业就有工作了,就能赚钱了,而读高中也要三年才能参加高考,能否考上还是未知数,即使考上大学还要读四年才能工作,夜长梦多!所以当时教育界流行一句话“一流学生读中专,二流学生上大学”,这种情况大概也有五、六年的时间吧,后来到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很多中专学校都升级了,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了才慢慢消失,直至现今中考就是上高中,和原来的中专就演变为现今的职业中专。所以要说30年前的中专生,水平就相当于现在的二本,那就是一叶障目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拔尖考生是因社会和现实的原因而无奈或是违心上中专而己。


苏碰周


这个问题我这个年令最有发言权!我是1978年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同年间,和我一起的高中同学(基本是73年一一74年农村高中毕业)90%都是报考中专,说实话,如果本人不是做民办教师(初中)也不会报大学,农村人考个中专都上天了,所以说高中上三年中专的情况那个年代比比皆是,是的,所学的知识方向不同而已,但出来工作后,加之80年代初,真是很吃香,工作也象现在一本985,211一样好分配!在时代的比较中,那时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985,211。本科相当于现在的硕博,硕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


永不放弃40839


这个我很有发言权。本人1985级北京一重点高校(现为985,双一流)大本。如果让我评价当时的中专生,我只能说,他们水平一般,见识短浅。

当时中专,从初中考。先别自夸中专生优秀。老师会提醒你,上高中,可考大学,上更好的学校;同时告诉你中专毕业后,分配基层一线的多等,供你选择。所以,一般学习成绩中,下的人会选择报考。

重点大本当时的确不好考。我当时本省排名前500之内,县级市排名前五名。所以选择余地很大。当年本科为4%录取,注意,有预考,预考后一大半人就光荣地回家劳动了。当时在人们心内,考上重点大本就象直接当官了一样,地方上的人对你肃然起敬。

重点大本,本科,大专,中专,这是当时的一个基本排序。所以,同学聚会,中专学生只是说经常在车间实习,我们一般说麻省理工的Dr.来学校讲学,外籍教师给我们讲课等等。

当然,当时人才极缺,中专生充实在一线。他们即使再不行,也会学几招,水平也有很高的。现在不也是吗?很多人就无法与马云比。


beijingwanger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回答的,毕竟30年前与如今的教育背景、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二者之间进行比较的范围、层次、角度等不同,所比较出的结果也会出现角度的差异。

那么,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如果从知识水平来讲的话,30年前的中专生肯定与如今的初中生相对都有一定的困难,毕竟那个年代的教育水平与现在相比基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30年前的知识角度、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现在相比都差着一大截儿,无法与当今社会的受教育主体相比较。

但是如果将30年的中专毕业生待遇,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的话,显然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有很大发言权的。

30年前的中专生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只要考上中专生,基本就算是端上“国家的铁饭碗”了。30年前的中专生毕业后,国家就会给予分配工作,师范中专生就会被分配到中小校中当老师,当然多数都会被分配到乡镇、农村小学中,但是他们都是可以获得正式编制的,而且还能获得城市户口,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身份的象征,在这样的诱惑力下,甚至有人并不愿意考高中,因为读高中的性价比并不高。

按照30年前的中专生毕业后的待遇来看,中专生要超过现在的普通本科毕业生,甚至与国家985、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有一拼,即使当今国家985、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也需要参加体制内公职考试,才嫩更有机会进入编制内,可见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之大,但是当年的中专生却不用为就业发愁,只要考上,基本上就能拥有较好的发展。

其实,有人也曾经说当年中专生的“魅力”完全超过了高中生,这句话虽然有点过,但在很多地区也属于现实。当年如果选择了高中,可能就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高中的录取率太低,而且考上高中还要面临着录取率更低的高考,当年的高中生,也就是只有两三成的人有机会考上,如果放到基层的高中学校中,甚至还达不到两三成的录取率,也就是说在“高风险的高中”映衬下,中专生的好就业,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就超过了考高中。

按照教育发展的背景来讲,笔者认为将30年前的中专生,与当下的具体学历相比,可能并没有太明确的答案,毕竟年代不同,所衡量的标准也不同,也就无法以更加合适的标准来平衡。因此,在中专生和如今的学历水平相对比,很难得出较为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


东爱雨小公


我是1980届高中考上中专的。当年只有一次统考考试,过大学分数线的,可以报大学。不够的,报中专。再少的,报技工。我们年级共6个高中班,大约300名学生。预考获得考试资格的大约15个人。哪年大学录取分数线300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各科满分100分,加外语40分,合计满分540分。因此300分录取线应该要每科大概要合格。

我们年级硬碰硬考上大学的只有一个,上了新疆医学院。还有2个因为民族学生考汉语言,几乎加了一倍的分数,上了西北民族学院。

我报名的是兰州铁路技术学校,一方面是铁路单位的学校,一方面是内地的学校。因此分数较高。我们这个录取班的48名同学,分数过大学录取线大有人在。过300分的大概有一半的人。有的竟然过了10分。我是304分。当年没有大专一说。

兰州铁路技术学校的前身是下马的新疆铁道学院。这个是到了学校时听教学的老师说的。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兰州铁道学院的几乎一样,就是要求没有那么高,偏重于实际。

毕业后全班都回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当初的以为能不回新疆的梦破灭了。如果报名时知道要回新疆,估计大部分就报新疆的大学了。

到了各个站段,我们的领导,同事对我们的评价是比较高的,马上都能顶上去成为技术标兵等。

至于当年的中专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說等于大学本科有些争论。說就是大学专科,一点不吹。

如果从录取比例来比较,估计说是一本,也不为过。因为15/300=0.05,即5%的录取率。

不知道大家认可吗?


藏像


话说我就是30年前的中专学历啊,和现在相比,按照现有的高校招生人数来看,相当于现在一本,包括清华北大那些顶级名校。

我是1985年考上师范的,当年师范在全县招生45人,其他中专招生9人,一共55人。这55人基本上就是从第一名到55名选拨出来的。极少有“漏网”的,当时我的母校很厉害,师范生45人占到了15人,我当时是考到了全县21名,全县前五名有好几个就是我的同学,我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当时全校优等生里面只有一个黄姓的同学上了高中,后来考上了大学,因为不是一个班,后来没有怎么联系,什么大学也没有印象。他是我们当年小升初的时候的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他们家可能看得比我们远,选择了高中,而我们奔着吃皇粮、改户口而去的,就选择了师范。

当时的非农户口是很让人羡慕的,可以买到平价的粮、平价的油,平价的肉,平价的煤。当时,平价白面一毛多钱,而农民自己买议价的白面也得三四毛吧,这个记不清了,反正差价是很大的。拥有非农户口的人,也比我们农业户口的人显得很牛气。当时,高校的录取率非常低。全县只有一所重点高中,招两个班,100人。高考之前,还要预选。预选成功,才有机会参加高考,最后也上不了几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早一点把饭碗占上,就是大家当年的心理。

我还想说的是,我们的那些同学是真的很聪明的,就拿我和那位黄姓同学来说,我们是小升初时候的第一二名,但是在初中的三年当中,我们虽然也很努力,但是始终没有回到入学时候的那个巅峰状态。也就是说,第一二名,我们从此没有拿过。到了师范,很多同学更是表现出了极好的天赋,有的同学干什么都能干得很好。

三年后,我们都分配到了广大农村的中小学中,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中流砥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自身的发展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除了极少部分改行从政后成了县处级领导,比如我们现在的县长书记等都是当年的师范生,也有的靠文学创作等异军突起的,比如前些天来我们这儿做讲座的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从一名初中老师化茧成蝶为当代著名作家的。

但是,这只是个别的。

现在,高校招生人数多了,我们县每年上一本的人数在100多人,其中不乏有650多分以上的,这个分数是能够上到全国前几名的大学的。按照这个来说,我的那些同学当中,就有很多属于大材小用了。

但是,现在的很多知识非常难,什么线性代数,什么C++了,什么Java了,我们都不敢碰了,从知识结构来说,我们与一本学生又差得很远了,我们就不和他们争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一代人还是赶上了好时候,大变革时期,只要敢作敢为,化茧成蝶的机会还是有的,比我们的父辈们强多了。


爱河北人


我是1964年曲阜师院(现在曲阜师大)本科毕业生,一直当教师,经历文革前后的升学考试,文革前中专以师范类较多,其他如动力中专,水利中专畜牧中专,较少,考试资格是初中毕业或相当学历,农村孩子为跳出农门吃国库粮,大多报考中专,高中嘛一个县只一所,多的四个班,小的仅两个班很难考,文革期是推荐制,所谓工农兵学员层次参差不齐,我就不谈了,恢复统考后,刚开始中专和大学分别招生,很多学生于同样原因选择考中专,甚至高中毕业又去考中专,目的是跳出农村,吃皇粮。 直到1981年,中专考与高考一张卷,按分高低录,大学录完,大专录,然后是省属中专,最后是地区(专署)录。至如对30前中专生如何评价?我我从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从知识层面看,因刚恢复统考,学校经过文革动乱,。已经不象样子了,师资流失,设备欠缺,校舍破旧,各方面都整顿和规范,我曾与考上中专学生交谈过,教材看仅比当时高中稍高一点,甚至不高于高中,,专业知识大多数还是文革前的,所以从知识层面看并不高!从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来看,这些考上中专的学生是自己拼博出来的,是骄娇者,出类拔萃的,社员们统称大学生,群众也另眼高看,是文化人有本事的人! 由于是自己拼博考上的,自学能力也强,自律也強,所以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也是积极向上,大多数做出一定成绩获得提拔,我十几年前曾回农村县城,很多县局领导都是中专生,是小单位领导的更多了,从这个层面讲,老中专生又是社会的脊梁,是社会中坚力量。 这几年又有变化,由于大学扩招学校规模扩大,大学生日渐增多,所以现在中专生就不那吃香了,提拔讲第一学历,老中专生虽在其位,但不如以前了。好多成了副手,成了调研员,这批老中专生离退休不远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user1089919244791


当年的中专有初中专和高中专之分,初中专是在初中毕业生中招录;高中专是在高中毕业生中招录。当时的招生制度并不科学,也不合理,初中专把相当一部分优秀学生招走了,对高端人才培养造成很大损失!我当时是高中老师。我一个表弟初中毕业考取了一所船舶工业学校,我动员他来我任教的学校读高中,三年后考上清华大学。我认为当时的初中专学生应该相当于现在985、211大学学生!


Laoguo997


我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中专生,毕业至今30多年了,我的文化水平也就那么一般般。虽然我喜欢在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中发表图文,可很多字要查字典核实。即使是这样比较认真,可仍然经常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发生。

感谢赶上了好时代,感谢党的恩。在那个人才缺乏的时刻,党把我们培养成材,又受到了重用。说句真心话,那时的中专生文化水平确实不怎么高,可待遇赛过现在的研究生。我们那时只要你考入中专学校,农户就变非农户,毕业后工作有保证,因为国家包分配。我的很多中专同学,大多分配在党政机关为公务员,也有很多成为事业单位骨干力量。

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是高是低,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不同,一个时期不能和另一个时期相比较。只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要找准自已的位置,一个螺丝钉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只要我们认清楚自已,努力努力奋斗,无论在何岗位,都可以做的骄傲。


李增喜3


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比较,那时候全国招生55万,现在全国研究生招生82万,大学招生850万,所以绝对数量来说那时候中专更厉害,但是现在的学生和那时候的学生不一样了,我那时候的学生,学的数理化比现在的学生强,但是现在学生的电脑水平英语水平是我们没有办法比的,工作中遇到电脑问题,还需要请教小年轻,英语更是这样,所以说不用比也不要比,一时一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