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的三清,和《西游记》中的三清是一样的吗?

用户106399491867


原著党答一波。三清的名字都一样,也的确是三个人,但在封神中,一气化三清是老子修炼的一种秘术,也就是说,三清都是老子的分身。而在西游里,三清就是道家所谓的三清,西游第7回安天大会曾经出场,乃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一、秘术

本节讲封神。

诛仙阵上,老子与通天这对师兄弟越说越僵,终于到了动手的地步。

两人在陷仙门中大战,谁也奈何不得谁。老子见不能胜,有心要显一显玄都紫府的手段,于是“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

只听正东上一声钟响,来了一位道人,自称上清道人,吟四句诗:

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第二个道人从正南上来,自称玉清道人,亦吟四句诗: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

又从正北上来一道人,自称太清道人,也吟四句诗: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濛剖处我居先。参同天地玄黄理,任你傍门望眼穿。

老子为何修炼此秘术,比较靠谱的猜测是,应该就是专程对付通天。

上一篇文章已经写过了,通天的实力显然在两位师兄之上,老子和元始早就看不惯这位小师弟,口口声声都是要拿他去紫霄宫。

二、三清

三清是老子的元气所化,都属于老子的分身,所以那三首诗讲的,也正是老子本人一生的里程碑事件。

1、得道

这是神性的老子。

老子得道于混元初判时。混元指元气之始,既然已有元气生发,证明其时天地已开。

太清所吟,就是对他得道过程的深入阐述。自云出生于鸿濛初剖之时,参透天地玄黄之理就是证道为圣。

2、出关

紫气东来与函关初度都是典故。老子见周道之衰,遂西出函谷,关令尹喜见紫气浮关,知有圣人路过,便请求著书。老子留下五千言传世,即《道德经》,又称《老子》。

封神中的老子的确就是历史上的老子,不止这个典故对得上号,名字也是一样的。诛仙阵上,通天见他拉偏架而大怒,直呼其名便是“李聃”,这正是史记中老子的名字,姓李名耳,字聃。

可这里有个BUG,时间对不上。

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按《史记·卷六十三》,“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则其约卒于前411~前371年。

他西出函谷是因为见周之衰,这也正常,自周平王前771年东迁洛阳,周道便彻底衰微,且从此再也没振作过。

而封神故事发生在武王伐纣之时,亦即公元前1046年前后。

那么春秋时期的老子是如何穿越500余年——不,是穿越数十甚至数百万年,成道于混元之初,并出世于封神时代呢?

原因恐怕还是圣人不独能挪移天地乾坤,更能挪移时间长河,他虽出生于百万年之后,却在证道为圣之后,强行将时间长河中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挪移到了数百万年前。

3、至昆仑

老子出函谷之后去了何处,封神原著中出现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化胡为佛。

玄都洞口有副对联:

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鸿濛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上联是说得道,下联是说化胡。《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渡流沙,到了西域,持如来节,收弟子无数,开创了佛家一脉。

第二种,昆仑传道。

玉清道人吟了两句诗,说“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他出函谷关后到了昆仑山,将中国西面的夷人尽行归化到道门麾下。

两种说法,其实都预示了西方教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的来历。

直白的说,接引、准提其实都是老子的弟子。

三、西游

本节讲西游。

唐僧师徒几个行到车迟国。此国堪称灭法国,敬的是道士,灭的是和尚。

原来当日虎力、羊力、鹿力三大仙,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夺天地之自动化,换星斗之玄微。三人基本控制了车迟国的宗教信仰,惑得国王拆了寺庙、追了度牒,给道士当奴才。

孙悟空听之不胜之忿,当夜跑到三清观去,把那帮道士狠狠涮了一把。

三清观供奉的自然是道家的三清,孙悟空不识三清,还亏得猪八戒提醒:

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

当下孙悟空变成元始天尊,坐了中间;八戒变成太上老君,坐了右边;沙僧变成灵宝道君,坐了左边。却将真正的三清圣像,全扔进了茅厕。八戒还像模像样的做了一篇祝文:

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虎力大仙等以为真个是三清降世,乞求圣水。孙悟空兄弟三人,一人尿了一大缸,三位大仙不知,一人尝得一口,都道有些臊气。

孙悟空等遂打出门去,竟阻拦不得。

作者老先生写这一回书,就是专门恶心道家的。

猪八戒在天上呆得久,自然是认识三清的。他说得很对,通常我们看到的三清圣像,的确元始天尊居中、灵宝天尊居左而道德天尊居右。

三兄弟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的亵渎三清呢?

原来在西游中,三清的地位并不高,蟠桃会之时,首先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其次才是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

但矛盾的是太上老君又厉害非常,实力地位几乎都与玉帝相等。

元始天尊除在安天大会出场感谢如来外,又曾请镇元子听讲混元道果。镇元子向来被视为西游超级高手,他既然去元始处听讲而不是元始来五庄观听讲,可见元始的地位该在他之上。

灵宝天尊则如同隐形人,除安天大会之外,再不曾出场。

从写作风格来说,西游比较正统,虽然明显贬道,但还算尊重事实。封神则因为写作者巨大的野心,处处要超越西游,因此读起来特别像西游的前传。当然,论文学成就,封神被西游甩了几条街,然而像杨戬战袁洪、老子一气化三清这些桥段也自有新意,这是相当成功的。

封神名世之后,对民间神谱的影响力则超过了西游。鸿钧一门,老子和元始道藏有载,鸿钧和通天则是作者的虚构。如此虚实掺杂,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鸿钧是现实道教的道祖,而通天则是灵宝天尊,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这里还是要澄清一下,鸿钧通天只是封神小说中的人物,请勿与现实挂钩。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王事情


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道教神话体系非常庞大,《西游记》中的三清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称是: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是指太上老君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其中太上老君位列三清的第三位。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 1、大道是造化根源;2、大道是教化根本;3、大道是万物主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另一种一气化三清出现的比较全面的,应该是《封神演义》原著所记载的。原著说道:老子“把青牛一拎,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上清、玉清、太清)。话说老子一气化的三清,不过是元气而已,虽然有形有色,裹住了通天教主,也不能伤他。此是老子气化分身之妙,迷惑通天教主竟不能识。”这里的一气化三清是指老子在大战通天教主时所使用的神通,并且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气散法消。

所以,此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公子太乙


盘古一气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

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是太上老君的神通。或者说功法


没好话说


老子的一气化三清和《西游记》的三清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问题真的能问倒很多人,对那个老子《道德经》又不熟,对老子的故事更加了解的人是少的不得了。与老子缘份不深。

老子的一气化三清,就是说老子现在成道了,他过去世修行的时候,三次三世修行表现了三个故事,总结起来就是老子一个人,三世每世名字不相同。三世修行每世修行都十分出色。

一般的对手,老子根本就不用一气化三清的法门,遇到强劲的对手,就使用了一气化三清的法力了。能与一气化三清抗衡的还真的没几个修行者。

《西游记》的三清就是代表三位上仙,一:太上老君:二:元始天尊,三:多宝天尊。

所以一气化三清就是一个人经过三世修行跟《西游记》的三清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含义大不相同。

无量天尊





A百姓心声共鸣A


封神演义中的老子一气化三清,是老子跟通天教主大战时,用分身法变成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李老君,而且法力跟老子本身的法力丝毫不弱,先后跟通天教主对战,都打了同天教主一顿。很厉害。但跟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根猴毛变成千万个猴子,而且战力不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子要比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还是差一点的。而西游记中的三清,却是指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个人


心如明镜台10


并不是一气化三清是实质分身术不只有老子会,很多有传承的仙都会就和巨化术、法象天地一样属于某个神系传承,少数其他存在也会完整的,大部分小妖小仙小魔都是用的幻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