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老人总是说“养儿防老”,现在还行得通吗?你怎么看?

伊人间


如果养儿不能养老,那么,还养儿女干什么?难道是闲来无事,养儿女玩儿吗?恐怕不是吧?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养儿防老的概念永远是正确的!否则,将会没有人愿意去生儿育女了。

那么,有人会说,现在有一些儿女是不愿意赡养父母的啊!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现在,而在历史上就有一些儿女是不愿意赡养老人的。民间小调“拉荆粑”说的就是儿子不赡养母亲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儿子仅仅属于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儿女都不愿意赡养父母。

我们村就有许多孝顺儿女。他们任凭自己过得苦一些,也会积极地赡养自己的父母。其中,有一个何某某,因家庭接二连三出了几场意外,导致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是,何某某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过。无论父母有什么需求,哪怕是自己出外借钱,也会尽力满足父母,从来不让自己的父母受到任何委屈,被乡亲们称为“大孝子”。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现在的儿女都很忙,况且负担很大。根本无法赡养自己的父母啊!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认为,我认为这都是忤逆不孝的表现。在父母养育自己的时候忙不忙?有没有经济负担?他们是如何将自己养大成人的?倘若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养大成人,自己就根本没有任何借口不去赡养父母。如果自己还想找理由拒绝赡养父母的话,只能说自己的良心已经坏了。

前几天,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则报道,报道中说,某男子在媳妇的怂恿下,拒绝赡养父母。父母出于无奈,将儿子告到了法院。结果是儿子既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又被法院拘留了15天。我真的不知道对于这样的结果儿子心里会感受如何。

儿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儿女的这种义务都不能解脱。否则,人类的社会伦理道德就已经彻底沦丧。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养儿防老的概念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能行得通,因为,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准则。倘若失去了这个准则,那么,人类的繁衍生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老胡说三农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能力道德传承体系,那就是要讲究仁孝礼仪。所以在中国养老跟国外养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基本上是以养儿防老为主,以前是现在还是,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里面仍然要坚持以养儿防老为主。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低,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虽然现在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额度较小,等到60岁以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比较少。像今年我们当地养老金的缴纳费用,是从300 、400 、500一直到6000的标准来计算的,但是对于一般农民家庭来说,很少有缴纳6000这样大额保险费用的,基本上都是以最低保障标准来缴费,也就是说很多家庭都是交300块钱一个人。而按照今年我们当地养老金的领取标准是每个人每月111元。

说实话,100多块钱对于农村人来讲,确实很难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可能在60多岁的年纪,因为自己还能够劳动,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还勉励支持,但是如果年纪大了,对于这样的人一个月100多块钱真的是没有办法完全支撑生活开销。

第二,农村公共养老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同样难以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

目前农村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养老院和敬老院,但是它们只是针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享受农村公共养老设施。即使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公立的养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特别大,而现在农村老人也越来越多,一般的公共基础设施根本没有办法支撑这么庞大的人口,也不可能为这么庞大的人口服务。所以农村人要想靠公共服务来养老,这也是行不通的,也没有办法实现。

第三,农村私立养老市场仍处于空白,即使有农民也负担不起

都说农村养老市场是一个朝阳行业,是未来最大的一块蛋糕。但是真正想要进入农村养老市场,以私人或者资本的形式进入也会非常艰难。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有限,他们没有办法支付庞大的私立养老服务。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很多农民才刚刚摆脱贫困,仍然在向小康的路上奔波。很多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很大,如果再加上生病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家里有可能返贫,甚至再次陷入的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境地。所以想要靠私人养老市场来作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也是行不通的,它只能是一种辅助,只能是相对的为一小部分人服务。

第四,综上所述,农村养老仍然要以家庭养老为主

养儿防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到现在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农民家庭,仍然要以自己的子女为自己养老送终为最主要模式。虽然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而且很多子女跟父母之间的距离和空间也在不断的拉大,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者是在城市里面生活,而父母在农村,他们想要给父母养老送终,本身比过去难度较大,因为过去不管怎么说,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住在一起,都住在农村,相互之间多少都有照应,但是现在有些子女远离父母,根本没有办法在身边照顾他们。甚至可以说不是子女不想照顾,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需要工作,也需要挣钱,所以不得不离开他们,这就是目前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农村的养老仍然会以家庭养老为主,仍然是以养儿防老为主,这种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以上是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和理解,我觉得农村养老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但是目前仍然是以养儿防老为主,这个很难改变,您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对农村养老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


山九


完全行不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年轻人观念和处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生活压力大。

随着物价持续的高涨,还有随之水涨船高的房价,车价,现在的年轻人往往高校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刚毕业的年轻人,收入有限,开销又极大,能顺利的在城市里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二、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现在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能找到一份合适的且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面对办公室政治 ,面对996加班制度,面对收入不满意的状况,很多年轻人,及时想跳槽也会再三顾虑。一朝辞职 后面的路可能会更难走。

第三,结婚压力大。

现在社会上男女比例差别比较大,男生想找一个合适的女朋友很不容易。

现在,很多女孩结婚的标准是:有房、有车、有存款。而对于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除了家里帮忙, 一般都拿不出这么多钱用来结婚。

甚至有些一线城市的小伙伴们,月收入10000+,都不敢谈恋爱,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现在的年轻人在生活、就业、结婚的三座大山压力下,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能力去照顾父母。

对于父母而言,还是要有自己生活比较好。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柱,会让你们的老年生活过得快乐安稳。

如果一味的把未来寄托在儿子身上,很可能会落到看人脸色、惶恐度日的地步。

嗨!很高兴遇见你。关注我,交个朋友吧。😊😊


W过客匆匆


我觉得还是行的 通的,10年前我和我老公我俩还跟啥一样的意志坚决的说就要一个孩子,等我俩老了就去住养老院,为啥两年前会改变主意生二胎呢,原因是我老公的舅舅生病住院。他就一个儿子,按生活条件是很不错的,自己开着私人医院,而且他舅舅有医保和退休金,他生病住院就一个儿子伺候,真的是忙不过来也吃不消,后来我老公他们几个表兄弟商量商量,他们几个轮流伺候,直到他舅舅康复出院。回来我老公就改主意了,他说无论啥样,孩子多一个,还可以有啥事儿俩人商量一下,再说我们这属于地级市,养老院也不是特别完善,估计到我们这代人老了大多还是选择,能自理在家,不能自理才有可能选择养老院!所以我俩生了个二胎,农村就更别说了,根深蒂固的老思想,除非那些五保户,要不大多选择还是孩子养老的!


炫淘儿


在医院心内科上班,住的都是高血压,心梗,脑梗等患者,遇见过一位大妈,住了三年,三个孩子轮流照看,尽心伺候。这样的儿女真的是可以防老的。也遇到过一位大伯,把自己的房产给了女儿,儿子没分到家产,生病住院,儿子很少来,大部分都是女儿伺候,但是时间久了,女儿也烦,后来女儿干脆找了个保姆,不来了,大伯对想念女儿,经常晚上让我们打电话给女儿来看他,女儿理都不理。总结:想老有所养,一,孩子小的时候好好教育。二,手上攥着几套房子,躺着床上不能动的时候,放话,谁对我好,我就把房子给谁[大笑]


中泰苗小护


“养儿防老”这是一个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主要是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走了有人处理后事,有后人延续家族血脉的一种传承文化,也是导致“重男轻女”的一个因素。以前农村“养儿防老”是行的通的,但是现在农村人“养儿防老”已经几乎行不通了,现在儿子女儿都一样,养儿不一定防老了。


现在年轻一代,都和父母相隔两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受教育水平和认知也在不断地提升。

说到农村,以前都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或者同住一个村里一个组里。但是现在人人都选择了进城务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农村里更多留下来的是自己的父母。

对于以前的农村,女儿出嫁了,就到别人家去了,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家里有事也指望不了多少,而儿子住在一起或者就在跟前住,有啥事都比较方便,生病了,老了也能够在身边。

但是现在的农村,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居多,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种地的也都是老人。一年到头儿子能回来也就春节,甚至几年才回来一趟。家里老人生病或者有事也不一定第一时间在身边,生个儿子和女儿没有多大的区别。

对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结婚后都会买自己的婚房,而更多的是选择和父母分开住,儿媳妇也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

城市里的老人也大多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养老金,还有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还有养老院,对他们而言儿女指望儿女养老也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现在养儿子更多是负担,养儿不一定防老还会啃老

现在对于农村和城市儿子结婚几乎都会提到要车要房,或者数目不低的彩礼钱,对于城市的中高层家庭来说不是什么事。但是对于城市中低层收入的家庭和农村仅靠种地的农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会压垮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脊梁骨,抽干几代人的血,大多数都成为了房奴,车奴,父母老了还不能停下来而继续工作,为儿子们拼搏。

所以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是农民多,城市里人口少,经商的也少,一个家庭需要壮劳力,生儿子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有力气可以赚钱劳作养家,为家庭分忧。

如今社会高昂的房子钱,车钱大多数父母都成为了儿子的房奴。尤其新生代的孩子小的时候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大多数都不能吃苦,很多人就成了巨婴和啃老族。

还有就是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愈演愈烈,相对来说像马云这样的人毕竟很少,二八法则,80%的人还是收入处于中下水平的,尤其是小孩子高额的教育成本,还有大病的高额医疗费,一般的年轻人是负担不起的。所有的一切开支现在压着年轻人,老人就不得不相应的分担,对于女儿来说还好一点,但是对于儿子来说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所以生儿子不防老了。

现在养女儿的优势

都说生儿子是建设银行,养女儿是招商银行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呢生个儿子也不在身边,都是一家人天南地北的,像是我自己,我在上海深圳来回打拼,两三年才能回一次老家,我的爸妈经常都是我的姐姐在照顾。

生个儿子现在的成本要比女儿高,风险还比较高。生个儿子买车买房就把人愁死了,要是在不孝顺,没本事,找个儿媳妇嫌弃老人的,几乎生儿子跟没生一样,现实中有很多的例子。

生个女儿相对来说优势更大,生个女儿不需要花太多的彩礼钱,车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支出。对于结婚后她们也可以经常来家里走动,也不会有更多的负担,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

现在社会女的比男的有能力的越来越多,女儿要是有能力,有本事,还会给自己的父母买房,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跟儿子没两样,甚至比儿子更好。

总结:

无论是儿子和女儿都有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义务,儿子跟女儿一样。

现在社会男女平等,不该抱有养儿防老的思想,生男生女都一样,顺其自然生个啥就是啥。

百善孝为先,百行孝先行,让我们停下脚步,多回头陪陪我们的爸爸妈妈。

养儿防老无非就是图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生儿生女关键是他们能不能被你养育成才,孝不孝顺而已,而不是性别的关系。


炁公子


行不通,这老话已经过时了。

70,80后的父母们不指望子女们把他们养老,而子女们也不喜欢跟父母再一起。

现在社会变了,不像以前了。

以前是没有养老院,养父母都子女们为他们养老,现在有了养老院,孩子们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了。

父母们的心里是 想跟子女们再一起活到为止,可是子女们不喜欢跟父母一起啊.....

这事儿 别怪子女们,他们也很忙,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每天在外边跑来跑去赚钱 哪有时间赔老人家。

有世面 懂事儿 爱孩子的父母们是自愿去养老院过晚年的....


用户HANTAIRI


针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讲下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对地方多多批评指正!"养儿防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中古古代时期,很多家庭都会落实伦理道德的教育,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孝顺父母,正所谓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的养育才有我们今天的健康成长!当父母老了,不能动了,做女子的难道不应该主动尽孝吗?这不是一个子女该做的事情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养儿防老这个话题以前不单是在农村有这个话题,现在在整个社会都存在这个情况。咱们主要说一下在农村的 这个情况,以前一说谁家孩子多尤其是男孩比较多的时候,人们都是投已羡慕的眼光,说看谁家男劳力这么多,他家肯定比较富裕,等他老了这么多孩子一人给拿一点,就够他吃喝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不是当年的时代了。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家立业需要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还不算在农村行情渐长彩礼,随份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成大人给孩子盖房子办喜事以后,还没喘几天舒服气,又得承担起帮忙照看下一代的责任,等到下一代可以独立了,这老两口已是风烛残年。这是农村固有的一个社会形态。现在由于观念的改变,农村老年人不再以前一样背着三座大山养老了。新颖的社会养老院,活动中心,老年学堂,兴趣爱好,美食,舞蹈,旅游,文体医疗都是老年人的选项,老年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也可以发挥余热。国家对老年人也有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健康增加寿命。生男生女都一样早已是深入人们思想。所以以前说的农村养儿防老越来越没有市场!


津南小站人


以前农村人注重养儿子。由于社会发展很落后,我国在解放初期,就是以农业为主,政府倡导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大多数城里人回到农村分田,种地。只要有粮食吃不饿肚子,这是最好追求。女儿出嫁了,是人家的人。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只有儿子跟自己在一起,将来年纪大了,不能动了,就得依靠儿子了。而过去的媳妇是嫁鸡跟鸡,三从四德做人。恭敬长辈是他们的本份。所以以前老人依靠儿子养老心里也踏实。也就倒出了真理“养儿能防老”。

而现代与以前社会完全不一样,社会的需求不一样,人的境界不一样。所以造成当今社会养儿不能防老。从农村角度来说。农村人向城市流动了,农村每家的儿女都去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老人还是靠种地为生。而儿女在城市为了融入城市,在城市安居落业,需要终身奋斗,拼博才能有城市生活,在城市拼杀中,也许老人被遗忘了。只有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城市人,才会记得有老人的存在。有的孩子读书毕业,从农村走进城市,在城市安家,结的是城市媳妇,老人是靠不进儿子身边。还得留守农村,有大小病,儿子只能回家看一眼,给钱了结了心愿。

即使儿子在农村,大多数与儿女们分居生活。由于时代观念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当今社会贫富差别大,年轻人追求生活标准高,我的生活不如别人,用什么养老。

所以现代人养儿防老是纸上弹兵,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