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城市没有农民工,城市会不会有三分之二的市民生活倒退?

每日大餐


看到有网友提出,如果城市没有农民工,城市是不是会有三分之二的市民生活倒退,这个提法真的有点诛心,客观的说地球离开了谁都还会照样转,这个不存在说谁更重要,提出上面的说法的本意应该是让大家讨论农民工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可不必如此来问。与这个问法向对应的还有一个,加入没有城市工人,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不是会大幅度下降?恐怕这个问题也让人无语,科学兴农认为没有必要去突出哪一个群体的重要性,他们都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如今我国更是提出了加速城镇化建设,而且还在有序的实施城镇一体化,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抛开城乡之间的偏见,让大家不要再被这种城乡户口问题所束缚。社会是一个整体,大家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就是了,毕竟国家机器本身就是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够运转下来的。

在最近连续几年时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农民工”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别的称呼,社会而言对于农民工这个本身中性的词汇是否带有一定的偏见,当然农民工这个词本身不具备任何贬义词,但是由于农民工社会本身属于弱势群体,给予他们适当应有的照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不少媒体也爆出社会某些人对于农民工会有一定的歧视性心理。比如说见到农民工乘坐公交车,会自动的拉开同他们的距离,怕自己的衣服被他们玷污,或许有些人认为农民工形象差,不干净,这些说的或许也都是事实,但是这些意见却也不该成为歧视农民工的理由。

而国家提出城乡一体化,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的目的之一,其实也是希望农村人、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能够更好的安排就业,在社会属性地位方面尽量做到平等。

当前农民工同样是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以本次新冠病毒发生地武汉来说,春节前人口数量1200万,封城之后人口数量大致只有700多万,人口外流500万,由于封城尚不到春节可以确定这500万人中大多数其实都是属于农民工类型,可想而知,民工数量是多么的庞大,而且由于封城还有诸多的农民工还没有能够出城,如今在武汉打扫卫生、社区送菜运输的诸多人都是民工,如果没有他们他们还能安然度过疫情吗?


科学兴农


农民工在城里主要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如果从历史上来说,农民进城工作还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有农民工这个词,在1984年才被命名。可见,在1978年以前,城里是没有农民工的,那时候城里人怎么过的?不一样照常运转?所以说不夸大农民工在城市运转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才是比较客观的。


题主的假设有一定的优越感,说“假如城市没有农民工,城市会不会有三分之二的市民生活倒退”?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地说,“地球离开谁照样会转”。80年代农民陆续进城找工作,从90年代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出现“民工潮”,确实对城市发展贡献巨大,在历史上也会留下浓笔重彩的记录。但只能说是一种“农业劳动力的大转移”,从第一产业转行到第二、第三产业而已,农民工们在城市的诸多岗位兢兢业业辛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和家庭生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财富。

但题主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也很荒谬。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倒退?指的是生活水平质量还是日常生活作息规律倒退?以前是农村支援城市建设,现在是工业反哺农业,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而不是晒那点自卑的优越感,市民要吃粮食要花钱购买,农民要穿衣服也要花钱买,谁能离开谁?所以说假设不成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不过题主可以换个说法,大家都回到80年代以前,看看谁的生活水平高些?80年代以前市民还是吃商品粮,农民还是自给自足,这样的生活好吗?肯定不好对不对?



历史不会开倒车,但有可能会暂时停滞。我也明白题主的意思,咱们举个例子,一个城市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喜欢宅家玩,不会做饭,然后早中晚饿了就会点外卖吃,送外卖的小哥是农民工,接单后会给女孩子送外卖,这个就是现在城市的一个生活常态现象。假设送外卖的小哥都不干了,女孩子就吃不上外卖了,没人送了嘛,然后女孩子的生活就乱套了,这就是题主要说的意思。但是乱套是暂时的,女孩子会想别的办法,自己去超市买米买菜,然后回家学着做饭吃,所以说女孩子的生活状态只是暂时的停滞,以前没有外卖她是怎么活下来的?

现在倡导城乡一体化,农民工进城,除了分流农村富裕的劳动力之外,也是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很多的工作岗位缺少人工,恰好可以做到互补。但农民工的数量太多了,有的地方的工作岗位还要竞争,这让不少的城市劳动力也有压力。农民工的生存能力很强,很多城里人不愿意从事的脏苦累的工种农民工也愿意干,所以还有和城里人争抢饭碗的“嫌疑”,但各凭能力吃饭也是生存之道没啥可说的。有些工种比如说钢铁厂、建筑工地、环保清洁等很多城里人不愿意干,都是农民工在做,确实对城市的发展和正常运作贡献不可小觑。


举个例子,一个2000万常驻人口的大城市,有600万的是农民工,农民工多从事和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菜市场卖菜工作,突然一夜之间这个菜市场的所有农民工都不见了都转移了,那么这个社区附近的市民吃饭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嘛,一天不吃饱都会抱怨。但这都是暂时的,因为地方的管理部门会重视民生,会出面干预,会从各地紧急调运生活物资来满足市民需求,然后再想办法安排市民来从事这个菜市场的正常运营等,所以说什么都是暂时的慌乱和倒退,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是几个人能左右的,更不是脑壳里的奇思妙想能发生的。


有人吃肉,有人喝汤,别想太多的不可能,多想想怎样提高个人家庭的生活发展。点滴汇成大海,只有农民都富裕了,这个社会也更富强。城乡一体化是发展趋势,谁也离不开谁,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谁离开谁都能生活,消除个人偏见,不互相看轻和贬低,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