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近幾年來看,除了自招、綜招、藝考等升學捷徑,還有另外一種高考升學捷徑就是“異地高考”,為什麼會稱之為升學捷徑? 請聽我細細的講一講

異地高考產生是因為城市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在異地工作,有一部分務工選擇在所工作地定居,所以子女也從老家遷到定居地進行上學。

2014年7月3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情況。《意見》稱,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逐步可在當地高考。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又稱“投機報考”考生,指的是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的高低,通過轉學或遷移戶口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應考。

總體而言,高考移民的移入地區分為三類,一是京、滬等經濟水平高而高考錄取分數線低的直轄市,二是經濟水平低且高考錄取分數線也低的東部省份,三是海拔高、經濟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錄取分數線更低的西部地區,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區。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過,異地高考的孩子的父母就在當地就業,高考移民那個孩子父母可能不在當地就業,孩子有當地的學籍,移民可能是沒有學籍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國家一方面開放異地高考政策,另一方面禁止一些家長想通過高考移民解決孩子升學的想法。

我認為無論是異地高考還是高考移民,說到根本,都是在追求教育公平。

一些外來務工者的子女,向所在地繳納了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贊助費、借讀費,卻在高考來臨時被打回原籍。

且不說此舉罔顧了外來工的勞動貢獻,單從如今各地高中課改、自主命題的角度而言,在流入地學習、回原籍考試,必定出現“水土不服”,已令這些學生未考先輸。

“讀書的政策總是會變的,而且相信會變得越來越好。”一度作為中國農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深圳女農民工肖紅霞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與許多農民工一樣,從進城務工的那一刻起,肖紅霞就夢想自己的孩子跟隨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最終參加高考,他們在追求公平。

同樣,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作為主要的“高考移民”的輸出地,共同特點就是考生數量龐大,整體應試教育水平比較高,但招生計劃相對較少、錄取率低。


提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富源學校的事件。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2019年,深圳市的一所民辦學校——富源學校因為在該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中成績異軍突起碾壓傳統名校,而引發輿論關注。輿論關注的重心在於富源中學“逆襲”的背後存在高考移民嫌疑,據悉,富源中學此次考試進入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餘名學生為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

高考移民是一個老問題,在國家推行異地高考政策的過程中又被放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源事件中反映出來的高考移民問題體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一是組織方從家長主導轉變為學校組織;二是移民對象從中低分學生轉變為高分尖子生。

之前曝光的高考移民事件,如2015年內蒙古高考移民事件,是公職人員父母藉助手中掌握的公權力進行權力尋租,學生父母非富即貴,屬於社會中的權勢階層。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富源事件中,高考移民的主要是高分尖子生,是河北的清華北大的臨界生,高考移民是為了衝擊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

因此,在引爆輿論的高考移民問題背後,富源學校在其中的角色也值得進一步分析,其背後所反映的教育市場化所帶來的負面問題更加隱蔽,也更加值得關注。

2020年1月9日上午,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通知》重點強調了五方面工作任務,其中第二條“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中指出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嚴格招生管理,優化考生服務。要求有關地方進一步完善高考報名政策,優化資格審核程序,確保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戶籍就業人員隨遷子女都能在當地參加高考。嚴厲打擊“高考移民”,切實維護高考招生秩序。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走特殊路徑升學,而是高考移民

2020年的高考無論是政策還是流程肯定都會更嚴,這對我們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其實是好事,公平公正安全的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所盼望的。

一定有很多的家長願意就“教育公平性”的話題展開更多的討論,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