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

02060519


目前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区也是出现了零增长的情况。有了地区已经开始解除了封锁,也是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毕竟从年前到现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对大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些工厂和企业。所以说今年也是值得大家铭记的一年,虽说国内的疫情得到了好转,但是国外的疫情还是不容忽视,目前很多国家的疫情也是非常的严重,那么对于此时,很多的国家出现了疫情后开始封城,那么我国的进口粮食会受到影响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大家都不必担心,毕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也是以农业为根本的一个国家,对于产粮地区,我国也是有很多像东北地区新疆地区的,都是比较产粮的大省,这些地方的粮食,可以说每年的产量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不用担心我国缺粮食的情况,但是有人会问了,那么为什么我国的粮食那么多,还是要去进口外国的粮食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好回答,毕竟我国的储备粮食有一定基础下,进口一些国家的粮食还是属于在后期有计划的储备,当然了,不进口粮食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些都是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

对于我国来说,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非常大的,用这么一句话说,如果我国的农民三五年不种地的话都不会缺粮,毕竟我国的粮食储备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况且在国外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当地也会组织农业生产,毕竟每个地国家的农业生产都是第一的第1位的,一个国家如果在防控疫情当中没钱了,那肯定要是想挣钱呢,所以说外国的农业也不会暂停,只是说缓慢的进行。但是不会出现不种地的情况,所以这个问题大家就不必担心了。


三农堂广讯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基本的保障还是会有的,当然,苦难也有,虽然说我国也是产量大国,可是我们每年也会有一部分向海外国家购买粮食的需求,要说因为疫情,中国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障,会不会受到影响,影响肯定会有,但是绝不会太严重。

疫情造成的困难确实非常巨大,而且今年还出现了一场蝗虫灾害,全世界很多国家也受到了蝗灾的祸害,粮食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会出现饥荒,出现挨饿的现象。

事情并没有到那么严峻的地步,受到影响这是必然的结果,毕竟因为疫情,全世界粮食产量肯定也会下降,因为现在疫情肆虐,很多粮食种植和收获也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影响会有,但是基本的保障应该会有。

在这件事情上,相信国家也会有应对措施。这几年其实我们很多人将地荒了。很多个体户种植没有了,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大的,其实应该鼓励这些地种植农作物,让粮食得到更大的保障。

苦难需要每个人都去共同对抗,相信这个困难我们一定会度过去,眼前的苦难这是会出现的,但是只要我们都团结一致,疫情会被打败,生活也会得到保障。


珞珈社


这点一点也不要担心,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足以使这个国家度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粮荒。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丶强国,应对任何粮食危机都胸有成竹。这一点绝对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国家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使祖国大好河山处处披绿妆。通过这些国策的改变,从侧面证实了这个国家己完全过了粮食安全这道关。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国家才有底气把这些剩余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当然一个国和民祖要时时处处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自大。我们国家还不很富,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土地流失还很严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挤占了原本属于产粮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于子孙耕。让我们的儿孙后辈代代有地耕,有粮吃。珍惜耕地应从现代做起,从我们做起。


闲散人居士


中国自产粮食每一年达到六亿多吨,其实可以满足国内最基本的粮食供应,当然了数据上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每一年都进口接近两亿吨的粮食,也就是每一年要接近千亿美元去用于粮食进口,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进口的粮食已经达到了我们数据上面自产粮食的四分之一那么多,具体现实中是怎么样的,这个我们也不知道。

反正现在留荒的土地越来越多,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工作,留守老人劳动能力有限,所以许多田地都没办法种植粮食,当然很多土地其实也种植了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给农民的收入带来很大的提高,所以现在很多农民都在选择种植粮食以外的农作物,只是种植比较少的粮食足够自家食用就可以,基本上现在没有多少人大规模种植粮食的。

当然每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和有限的种植规模以及欲望上获得增产,这个简直真的就是奇迹,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这个国家就是善于创造奇迹,所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面连年丰收增产这个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几十年前还有过亩产一万斤的说法呢,现在连年增产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奇迹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科学的规范和规模化的种植是我们现在增长的最好解释,土地数量多少没关系不会影响到增产,毕竟曾经说过亩产一万斤的,所以现在增产也不奇怪,只是每一年进口那么多的粮食,这个似乎在证明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粮食呢,其实给出的答案就是,零食产品副产品加工需要的,这些并不会当做主粮食用,主粮国产,副产品加工食用进口粮食,疫情现在很严重,按照这样下去,各方面其实都会受到影响,但是也并不至于说完全断绝,最多只能减少和提价,不会说直接断供,只要钱到位,这些都不是事。


无法超越的足迹


这个关键要看封多久,如果单纯封了三个月两个月的,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但若长达一年之久,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因为粮食是季节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产口罩,加加班使使劲多上几台设备就出来了,时间上可以争取,粮食需要生长的周期,只要我们安全度过了这个周期,那么就会进行良性循环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产粮达到6亿吨,但是进口数据也连年上涨,尤其从2016年开始正式迈入“亿吨级”规模,而且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我们的粮食是个什么状态,我记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达过一种担忧,那就是我们的进口规模占比太高,而且相对应的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现在我们的储备是个什么状态,到底能够应付14亿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们才明白。

不过我们可以现实的种粮情况,其它地区不太了解,但从我们老家的情况来看,农村土地种粮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经济作物种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虽然种了,但是应用于小麦水稻这种主粮的并不太多,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吃粮主要来源还是靠购买,单纯靠当地农民的种粮,连农民自己都无法满足。


元芳有看法


虽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很多国家都封国了,所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肺炎疫情不能够及时控制住,全球的粮食产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即便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降低了,也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保障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

最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粮食的产量不断提升,单位产量也不断提高,所以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非常庞大的。比如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按照目前14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5公斤左右,相当于我国的粮食产量足够每个人每天消耗2.6斤粮食。

按照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来看,即便不进口,我国也完全能够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毕竟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刚好这个时间段也是春耕的时候,所以预计整个2020年我国的粮食种植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粮食产量保守估计仍然跟2019年差不多。

第二、我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

除了我国粮食自身的产量比较大之外,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价格稳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目前全国的粮食储备量大概是在1.5亿吨到2亿吨之间,再加上各大粮食企业自身的粮食储备量,保守估计我国的粮食储备总量至少达到3亿吨以上,这个粮食储备至少能够保证我国半年以上的粮食供应。

第三、我国的粮食进口来源比较多样化,而且主要以一些工业粮食为主。

目前我国是全球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进口粮食并不是为了满足温饱,而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我国的粮食进口结构当中,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是最大的,其中大豆进口的占比至少达到80%以上。比如2019年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额大概是在1.1亿万吨左右。



在所有进口粮食分类当中,大豆的进口量是最大的,2019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51.1万吨,占粮食进口比例至少达到80%以上。


而目前我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最多,比如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了6600多万吨大豆,占大豆进口总量的75%左右,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只有1664万吨。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国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进口总额每年也达到几百万吨,这些进口的数量跟我国自身的产量相比相对是比较小的。

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来看,目前进口的粮食主要以工业粮食为主,如果肺炎疫情进一步扩大,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了,那么我国的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到时但是跟大豆有关的一些大豆制品就有可能会涨价。

不过从整体来说,我认为即便肺炎疫情在各国蔓延,农业生产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比如我国一些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国,他们基本上都实行的是机械化的种植,这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不会太大,所以农业生产应该是可以正常进行的,这样他们粮食产量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肺炎疫情之后,很多国家肯定会尝试着出口更多的产品来振兴经济,所以对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一些粮食主要出口国来说,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他们的粮食出口肯定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这样我国的粮食进口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总之,虽然目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有可能短期之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涨价,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价格总体仍然会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贷款教授


南有大米,北有小麦,我国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无论是国内现有的粮食储备,还是我国粮食的高产能,都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再有饿肚子的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饿肚子的人太多了,饿肚子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国家十分重是粮食储备,在遇到自然灾害或粮价波动的时候,国家都能够从容的应对。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所以说别的事情都值得担心,但唯独对粮食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国疫情爆发之后,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什么稀奇古怪的新闻都能看到,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家里断粮了。

现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下来,很多地方都已经复工复产,而现在也是春耕时节,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疫情“余震”对农民的影响不大,所以该种什么种什么,半年后依旧是大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假设14亿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全国每天需要消耗70万吨粮食,那么去年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946天。当然,这种测算是建立在完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还会出口粮食。不过仅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国内粮食供给问题。



2020年全世界因为新冠疫情呈现封闭状态,有的国家国“封城”、有的国家“封国”,反正就是尽一切可能防治新冠疫情。这种封闭的防疫政策,对各国粮食生产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但是我相信我们国家能够解决好粮食问题。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新冠病毒都没有将我们击败,我们又怎么会被粮食问题打败。


国际视角浅说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还是很小的,也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相较于2018年增产了594万吨,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东北粮食基地)

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475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说吃饭是绝对没问题,而如今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早已不止于果腹那么简单,我们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得好。

例如,2019年我国白酒产量累计值达785.9万千升,这么多白酒,耗费的粮食何止千万吨。

另外还有大量的粮食被投入养殖业,毕竟大多数人更爱吃肉,而养殖业也是耗粮大户。还有我们现在的乙醇汽油,里面的乙醇同样是拿粮食制造的。

正是由于对粮食需求日渐多元化,精细化,国内市场对粮食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

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万吨,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合计10609.2万吨。

从我国进口粮食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豆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力品种,这是因为国内大豆的产量跟不上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是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豆,现在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仍然非常稳定,疫情对上述三国农业的冲击并不大。(进口大豆)

除了大豆以外,小麦、玉米、大米也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类,其中玉米主要是用于养殖业,例如喂牛、喂猪,作饲料。而小米和大米则主要是进口一些高端的产品,以满足国内高消费人群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小麦和玉米主要进口自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米主要进口自泰国和越南。而这些国家当前的农业形势也非常稳定,进出口一切正常。

总的来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绝对能够自给自足的,所进口的粮食只是用于高端消费人群,只有对大豆的进口比较刚需。

不过现在疫情对于世界农业的冲击极为有限,各大豆产区受到的波及很小很小,国际粮食市场也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而就算是粮食进口中断,我国的储备粮也绝对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对于国内粮食安全咱们大可不必担心。

(我国专业的粮食储备基地)


千佛山车神


说粮食,我想还是我们农民最清楚。病毒全球大流行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了,而且已经有40多个国家封闭了国门,禁止一切与外界的联系,这种做法显然是抗击疫情最好的办法,我们都是非常赞同的。但很多人就开始关心了,如果所有国家都关闭城门了,那么我们需要的粮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大家真的不用担心,我是一个农民,我最了解咱们农民的粮仓到底什么样,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咱们国家的粮食有多富有吧。

我们国家有着世界10%的耕地,这10%的耕地每年产的粮食可以供养全世界近20%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那么很多人问了,既然能自给自足为什么还每年要进口粮食,这个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粮食结构的矛盾性了。

我们进口的粮食主要就是大豆,进口大豆占了我们大豆总量的80%,这主要还是我们大豆的产量有限,我们把耕地都用在了小麦、玉米、水稻的种植。其实我们的小麦也是有进口的,但每年就300万吨左右,这些小麦主要是制作高筋粉的原料,因为我们种植的小麦筋度不够,为了需求才会进口国外的高筋小麦。我国水稻基本就是那种香米,而玉米主要就是一些产能过剩地区的玉米都会被我们国家低价收购。

看过上面的解释,大家是否对我们国家的粮食有了很大的认识呢,其实我们中国现在现有的粮食储备都可以够我们不种地吃两年的,就像我们这收玉米的都说,粮食太多了,粮站都不愿意收,底层都这样,何况我们的国储粮了,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粮食的问题。


一起种植


目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是85%左右。

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789.22万吨,粮食进口量1.15亿吨,其中大豆就有8800万吨。

总体来说,从温饱层面,我们不缺粮,从小康层面,我们需要进口一些大豆之类的粮食,从富裕层面,我们需要进口很多粮食。

其实就看你怎么看待了,遇上比较极端的情况,比如全世界都中断了贸易,那我们的6亿多吨的粮食总产量,也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了。

一个普通人,每年的食物需求大概四五百千克也就够了,其中食用的粮食大概占一半不到,其他的都是一些副食、各种荤素菜之类的营养摄入,以我们目前的粮食产量,足以满足民众的日常需求,只是在全球疫情如果长期持续、世界贸易大体“静止”的情况下,民众如果要享用一些“升级消费的食物”,可能会出现供应匮乏和价格上涨的局面。

另外,即使出现粮食一定缺乏的局面,我们南边还有缅甸、泰国、越南等稻米生产大国,进口就是了,直接陆地输入就行了,加强边检就好了。

只是,疫情时间长的话,我们需要的大豆、玉米等等大规模的粮食进口,会受限很多,这些大都是跨大洲进口,供应必然出现不足和短缺,相应的大豆加工和食品生产企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果疫情持续到下半年,那么除了粮食,还有鸡蛋、猪肉、食用油、盐、蔬菜等,这些副食类,价格都会不同程度的上涨,但不会出现长期的短缺现象。

另外,国家有着充足的粮食、猪肉、油类等战略储备,真到了关键时候,国家投放出来的储备资源,也足以让我们支撑到疫情结束。

所以,不必担心粮食的短缺。

总之,今年的经济形势也就这样了,好也好不了哪里去,坏么,也不至于坏的彻底,在努力攒钱的同时,还是要节流,管住嘴,管住钱,世界经济是一体的,美股的5次熔断,暴跌了20%的市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全球,现在还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冬天还比较漫长,我们还是要坚持,等待春暖花开的时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