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保持幣值的穩定 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通縮的基礎

3月22日,國新辦舉行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佈會上稱,2020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漲了5.3%,這裡面既有剛才談到的結構性因素的拉動,同時又疊加受到了疫情對供給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既有結構性上漲的特徵,也有階段性上漲的特徵。應當說,疫情對供給的影響、對通脹的影響可能還會短期持續一段時間。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民經濟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產會逐漸跟上來,商品供給正在逐步改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物價整體的形勢將會逐漸趨於緩和,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預計會出現逐季下降的態勢。

以下為陳雨露回答記者提問時的發言。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所以,貨幣政策首要的是要保持幣值的穩定,既要保持對內物價水平的穩定,又要保持對外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物價涉及到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人民銀行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始終對此高度重視。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漲了2.9%,拉動上漲的因素主要是結構性的,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因為豬肉和其他部分食品價格供給不足所導致的。隨著各部門陸續出臺保供穩價的政策,積極進行預期引導,2019年通脹的預期是穩定的,通貨膨脹的預期沒有發散。

您剛才提到的2020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漲了5.3%,這裡面既有剛才談到的結構性因素的拉動,同時又疊加受到了疫情對供給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既有結構性上漲的特徵,也有階段性上漲的特徵。應當說,疫情對供給的影響、對通脹的影響可能還會短期持續一段時間。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民經濟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產會逐漸跟上來,商品供給正在逐步改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物價整體的形勢將會逐漸趨於緩和,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預計會出現逐季下降的態勢。

物價能不能夠穩定,還是取決於經濟的基本面,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總供給和總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通縮的基礎。2020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根據疫情的發展來把握好政策出臺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在這種情況下,既要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同時又能夠防範信用收縮的風險和經濟下行出現疊加共振,處理好穩增長、防風險和控通脹的綜合平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