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口糧”供給,濱州這家企業家禽飼養“不斷檔”

保證“口糧”供給,濱州這家企業家禽飼養“不斷檔”

當前,全省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生產秩序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山東同德大和農牧有限公司,探訪疫情之下的復工復產。

保证“口粮”供给,滨州这家企业家禽饲养“不断档”

據瞭解,山東同德大和農牧有限公司始創於1999年,經過20餘年的發展,公司已經發展為集飼料生產、養殖、合同雞放養回收為一體的大型產業集團。現公司下設飼料廠一處、存欄30萬羽高標準自動化817優質肉雞種雞場養殖場一處,817優質肉雞養殖場兩處,年出欄商品肉雞1000餘萬隻。

2月7日,隨著濱城區部分企業復工復產,山東同德大和農牧有限公司也陸續恢復生產。“我們原本計劃正月初六上班,受疫情影響,我們一直到正月十四才復工,那時候已經出現了飼料供應緊張的問題。”總經理楊孟梁說。

保证“口粮”供给,滨州这家企业家禽饲养“不断档”

楊孟梁告訴記者,公司共有48名員工,都是本地人,企業復產在人員方面沒有多大的問題,飼料生產最關鍵的還是缺原材料。“我們企業是復工了,但很多原材料跟不上。原料有五六十種,這些原料來自全國各地,大部分都復工復產了,但還有小部分沒有恢復。”楊孟梁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不得不購進一些高價原材料,“那個時候就不計成本了,養殖場裡的雞最多吃個7成飽。”楊孟梁說,生產量最低的時候比以往下降了約5成,由於部分原材料廠家沒有恢復生產,目前飼料廠的生產能力還沒完全恢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飼料廠生產的飼料一半有自家養殖場消化,另一半則供應給合作的養殖戶。走進同德大和第一養殖場,智能化的生產線映入眼簾,7個養殖棚17萬隻雞僅有12名員工進行管理。“我們廠裡的工作人員過年沒有回家,疫情發生後,每天都會進行消毒,確保安全健康。同時進行分餐制,外來人員登記消毒,陌生人員一律不讓進。”第一養殖場廠長楊建說。

保证“口粮”供给,滨州这家企业家禽饲养“不断档”

疫情防控期間,只是給飼料廠增加了成本和難度,經濟損失還不是很大,影響最大的是公司的養殖場。楊孟梁告訴記者,“當時養殖場裡有一批雞,正常出欄時間是正月初十,我們養的肉食雞是需要進冷庫分割的,但冷庫沒有完全復工,屠宰量很小,市場上攢了大量的雞,隨之價格也下降了,到了1.5元/斤,年前價格在3.7元/斤,雞場的損失大約到了370萬元。”

面對疫情,也倒逼企業提出新的發展思路。楊孟梁說,公司準備打造一個從種雞孵化到銷售的產業鏈,“從種雞孵化到養殖,建立一個小型的屠宰場,自己屠宰自己銷售。”楊孟梁說,目前產業鏈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6月中下旬,白條雞可以上市。“這個想法早就有,疫情暴發後,也推動了產業鏈的加快建設,建成後將減少外部環境的制約,享受整個產業鏈帶來的利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邊浩玥見習記者韓曉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