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问题:“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这样描写有什么寓意和暗示吗?


前言

杜甫的这首诗当然是写花落,不过,当时看到的到底是花落还是花开,倒也不一定。

大家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春天随时都有开花,也随时都有落花。一种花凋落时,又有另一种花正在开放。

而杜甫不写“花开时节”而说"落花时节",当然是有意为之。

花开与花落,有着的不同情感。下面大家可以和老街一起,比较一下诗人不同的选择,对于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一、杜甫的花开花落

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我们换一换“花开、花落”,看看有什么效果。

原诗使用落花时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改为”花开时节“是什么效果: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明显情绪低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花开时节则心情愉快,积极向上。

可以看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整首诗的情感色彩完全不同。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二、其他诗人的落花时节

下面分别录入几个不同诗人的作品,我们细细比较一下落花时节的哀愁。

宋·辛弃疾《婆罗门引· 别叔高》: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渺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宋·范成大《清湘驿送王柳州南归二绝 其一》

南归北去路茫茫,不是行人也断肠。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辛弃疾和范成大的两首落花时节,写的是离愁别绪。

金·段克己《暮春有感》:

忙携歌酒趁清欢,桃李多能几日看。欲识诗人愁绝处,落花时节一凭栏。

段克己的落花时节,写的是惜春,是对于光阴流逝的叹息。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三、花开时节的美好与希望

再看几首花开时节的作品,阅读起来明显心情轻松愉快。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朱熹《 海棠屏》

蜀树成行翠作围,花开时节更芳菲。主人梦亦寻春去,栩栩深穿锦障飞。

宋·陈文蔚《和赵守木犀》

花开时节趁柔金,冷露繁霜未许侵。况是天香无俗韵,一樽清赏有知音。

落花时节是向下的曲线,沉痛而失落;花开时节是向上的曲线,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四、杜甫为什么用落花时节?

一首诗使用什么意象,往往受到作者的情绪影响。

杜甫遇到李龟年的时候,未必眼前都是落花,一定也有新的花正在开放。

但是在愁人笔下,即使眼前繁华盛开,他也会因为一两多落花而悲哀,所以他更喜欢写落花。在开心人的眼中,虽然看到的更多是落花,他也会为枝头残留花朵而高兴。

杜甫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回忆过去的美好: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后两句拉回到眼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好风景,承上启下,是一种反语,风景虽好,却满眼是落花,为什么呢?因为今昔对比之下,风景不殊,却国事凋零,人生巨变。

安史之乱以后,两个人都成了天涯沦落之客。怀旧感今,过去的繁华美好,正如流水落花,随着光阴缓缓逝去。

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时节而不用花开时节,是杜甫有意为之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杜甫要表达的是今昔盛衰之比的悲痛,因此无论眼前是花开还是花落并不重要。

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假如用“花开时节”,就无法表达出杜甫的这种伤感了。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