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病房詮釋責任擔當的“國家隊”,一起記住他們

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國家援鄂醫療隊,由來自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醫務人員組成。

他們在重症病房詮釋責任擔當,是重症患者救治的主力軍

他們,你認識嗎?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由北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6家在京委屬委管醫院組成的國家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北大醫療隊在2月3日21時—2月4日3時的6小時內收治了24名重症患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郭維說,“這是我到武漢後經歷的壓力最大的一個班,現在回頭看,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ICU醫生廉文清說,“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還在大學讀書,17年後,輪到我們衝上一線了。”

北醫三院的潘維偉在援鄂抗疫期間迎來38歲生日。他所在的危重病區收治危重病患者50人,每次上班,都是體力、精力的巨大挑戰。他說,“雖然特別累,但是當看到病人渴望的眼神和對我們信任的神情,立刻渾身充滿力量。對我來說,最好的生日禮物就是患者出院。真心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武漢還是那個櫻花繽紛的武漢。”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內,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病床旁查房交班。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由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江蘇省醫療隊共同建設的聯合ICU在2月4日下午5時接收了第一位重症患者。

該患者極度呼吸困難,氧飽和度僅50%,須進行緊急氣管插管。而此時病房還未配齊氣管插管所必備的三級防護設備,醫生有暴露的危險。

眼看患者生命垂危,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沉著冷靜成功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得到維持。

北京醫院的醫生常志剛說,大家信心還是挺足的。有事一起解決,有困難一起克服。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棟10東新冠肺炎重症病區的部分護士合影。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攝

自1月23日以來,中日友好醫院共派遣6批醫療隊160餘人馳援武漢。

他們承擔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患者救治、東西湖方艙醫院輕症患者醫療照護任務,並派出最頂尖研究團隊,牽頭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研究。

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護理組組長趙培玉說,“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醫療質量,所有護理人員都盡職盡責,沒有一句怨言,因為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職責。”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說,救死扶傷是每一位醫者的初心,是每個人的信仰,並內化成了自覺行動,讓我們來之能戰。

一位又一位患者痊癒出院,就是對大家最好的鼓勵。

醫務人員身在前線,背後有來自醫院和全國各界無數人的關心和支持,這是一股巨大的支撐力量,讓每個人不拋棄、不放棄。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詳見:《以生命擔使命站在抗疫最前線》

策劃:蔡春玲 唐淑楠

編制:唐淑楠

審核:李豔玲

監製:張西立

在重症病房诠释责任担当的“国家队”,一起记住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