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鄉村“小醫院”擔當“大健康”

鄉村“小醫院”擔當“大健康”

鄉村“小醫院”擔當“大健康”

圖1:村衛生室中醫角

圖2:標準化村衛生室

“以前,我這骨質增生的老毛病,每次發作都要到鎮醫院作理療,一月要跑好幾趟。現在村衛生室像個‘小醫院’,中西醫都能看。腰背痛時我就到村醫那裡推一推、刮一刮,有三、四年沒去過鎮醫院了。”在談到農村醫改給老百姓帶來的健康實惠時,巴州區曾口鎮書檯村四社村民張平安讚口不絕。

近年來,巴州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重基層、保基本,全區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實現了鄉村一體化、陣地標準化、村醫職業化、服務均等化,農村基本醫療制度不斷完善,村民健康保障全面提升。

A鄉村衛生一體化 基礎更牢靠

白廟鄉柳林村鄉村醫生鮮新文說:“在鄉村衛生一體化發展中,我當場天可以到鄉衛生院幫助坐診。村民集中體檢時,鄉衛生院派醫生到村裡來給我幫忙,實現了鄉村醫療資源互補,農村醫療基礎更牢靠,百姓享受的健康福利更多。”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年來,巴州區全面深化醫改,先後出臺《巴州區鄉村衛生一體化改革實施方案》《巴州區鄉村醫生養老補助暫行辦法》,從體制機制上增強農村醫療衛生髮展後勁,實現人員、財務、業務、信息、資產管理一體化。

建立鄉村醫生“鄉聘村用”管理體制,村醫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選配,對無鄉村醫生的村,由鄉鎮衛生院從本院衛生技術人員中選派,確保村村都有鄉村醫生。將村衛生室各項收支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分村建賬。鄉村醫生勞動報酬由鄉鎮衛生院統一核算發放。統一規範村衛生室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基本設施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配置,定期更新。將鄉鎮衛生院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居民醫保等核心信息延伸到村衛生室統一採集、動態管理,鄉鎮衛生院掛包醫生負責業務指導。村衛生室房屋、辦公設施、醫療設備由鄉鎮衛生院按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統一清理核實,分項登記備案,定期盤點,防止流失,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過去鄉村醫療衛生工作管理缺位、工作脫節、服務失範等問題。

B陣地建設標準化 看病更方便

為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看病,近年來,巴州區先後投入農村醫療衛生髮展資金1.2億元,在全區建成標準化衛生院和中醫館29個,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和中醫角382個。鄉鎮衛生院規範設立了門診服務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區、輔助檢查區、中醫藥服務區、康復服務區、職工週轉房住宿區。內、外、婦、兒、中醫、老年病等功能科室齊備,徹底改變了過去鄉鎮衛生院規模小、科室少、服務單一的狀況。

“過去我父親當赤腳醫生時,村衛生室只有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老三件’,現在的村衛生室設備多了、功能齊了,村民家門口看病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曾口鎮石溪村鄉村醫生王成介紹,村衛生室除設有診斷室、治療室、理療室、康復室、中醫角、藥房外,還配備有輸液、打針、消毒和針灸、刮痧板、拔火罐、光療、電療等適用裝備。

“村衛生室規模大小和功能科室設置,都是按服務人口多少進行合理設置的。1000人以下的村,業務用房最低不少於60平方米,1000人以上的村,業務用房達120-200平方米。”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巴州區還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區為契機,強化鄉村中醫藥服務陣地建設。如今,全區423個村中醫角能提供給村民的中成藥都不少於50種、中藥飲片不少於100種、常用中藥材不少於200種。家住梁永鎮宏福村三社村民羅彥群說:“現在村衛生室跟醫院差不多,中西醫都能看,太方便了。”

C鄉村醫生職業化 群眾更信賴

“以前,我們叫赤腳醫生,靠扯草藥、掙工分維持生計。現在,我們不僅有了規範的村衛生室,而且每年還到區上參加免費職業化培訓,上班發補助,退休有補貼,工作舒心,養老放心。”清江鎮塘壩村鄉村醫生孫大權說。

近年來,巴州區大力加強鄉村醫生職業化發展。明確進入鄉村醫療機構技術人員學歷、年齡、職稱等規定,確保鄉村醫生隊伍“老、中、青”相結合的年齡梯隊和“高、中、初”相匹配的技術梯隊。每年由區衛計局牽頭,對在崗在冊的鄉村醫生集中開展1-2次適宜技術全科培訓,分期分批組織年輕鄉村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升履職能力。對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給予定額補助。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給予“一般診療費”補助,提供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按人頭撥付服務經費。對鄉鎮衛生院醫生下派到村衛生室工作的,由區政府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補助,對獲得執業醫師、取得主治醫師資格的,由區政府每人每年給予1000元、2000元激勵性補助。對鄉村醫生實施“一補三險”保障政策。對符合政策規定退出鄉村醫生崗位的人員,由區政府按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生活補助。鄉村醫生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區政府每人每年給予1000元補貼。工作期間由鄉鎮衛生院統一辦理工傷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醫療責任保險,有效化解鄉村醫生執業風險,解除後顧之憂。將鄉村醫生工作績效納入年度考核,考核結果記入村醫個人檔案,作為執業註冊、補助發放、職稱晉升、評先、續聘重要依據。

通過職業化發展,全區1000多名鄉村醫生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金碑鄉黃埡村二社高血壓患者苟良志長期在村衛生室隨訪用藥,血壓一直很穩定。他說:“現在村醫技術好,服務又周到,我信得過,用不著再往醫院跑。”

D健康服務均等化 保障更充分

在深化醫改工作中,巴州區把解決農村健康服務不均衡、健康保障不充分放在首位。出臺《巴州區深化醫改實施方案》,明確各級政府是健康供給的責任主體,各級醫療單位是健康供給的責任實體,區鄉各部門是健康供給的責任群體,全方位、多渠道滿足群眾健康需求。制定《巴州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巴州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辦法》,推動基層醫療服務以“治病為主”向“健康促進為主”轉變。明確鄉村醫生主要擔負保基本、防大病、控慢病、治未病的職能,做好籤約家庭公共衛生、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健康檔案、病後康復、健康隨訪、健康評估、雙向轉診等工作,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村民均等享有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制定實施《巴州區醫療衛生扶貧專項方案》,對建卡貧困人口、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慢性病患者等困難人群的健康服務工作實行鄉村聯動服務,政府兜底保障。

棗林鎮靈山村三社建卡貧困戶王華英去年患椎間盤突出,在區醫院手術治療,花去醫藥費12600元,通過新農合、醫療保險、健康扶助等政策報銷12440元,個人只付了160元。王華英說:“現在農村醫療政策真的好,為我們老百姓看病住院上了‘雙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