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壓帶

知識點

  • 1、氣壓帶、風帶

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在熱力、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七壓六帶”。春分和秋分時,南北半球的氣壓帶和風帶恰好對稱,它們的的緯度位置和風向分別為:

①赤道低氣壓帶:分佈在0°±5°,盛行上升氣流;

②信風帶:分佈在5°~25°,北半球為東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

③副熱帶高氣壓帶:30°±5°,盛行下沉氣流;

④盛行西風帶:35°~55°,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

⑤副極地低氣壓帶:60°±5°,暖空氣爬升;

⑥極地東風帶:65°~85°,北半球為東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

⑦極地東風帶:85°~90°,盛行下沉氣流。

判斷風向可以依據3個步驟:①垂直於氣壓帶;②由高壓指向低壓;③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夏季向北移動5°,冬季則向南移動5°。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壓帶/風帶、氣候、地形雨、暖流寒流)

圖1 氣壓帶與風帶的分佈


  • 2、氣候的影響因素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多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寒流暖流、盛行風向、地形等,具體的影響為:

①緯度。從低緯到高緯,溫度逐漸降低;低緯地區盛行上升氣流,容易成雲致雨;30°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

②海陸。沿海地區海洋水汽充足,降水較多,溫差較小;而內陸地區距海較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較少,溫差較大;

③洋流。暖流對沿岸氣候增溫增溼,寒流則會降溫減溼;

④盛行風。從海洋吹來,會帶來大量的溼潤水汽,增加沿岸降雨;從內陸出來則較為乾燥,不易帶來降水;

⑤地形。迎風坡可以抬升氣流,在山腰處產生降水(地形雨);背風坡則會出現“焚風”效應,空氣乾燥,降水較少。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壓帶/風帶、氣候、地形雨、暖流寒流)

圖2 地形雨


例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壓帶/風帶、氣候、地形雨、暖流寒流)

圖3 例題

答案:(1)受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來自海洋的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響,增溫增溼;

(2)節省運輸成本、減少原料損耗、勞動力成本較低、地租較低。

精進精析:(1)分析降水的影響因素。①該地位於(12°N,60°W)左右,緯度較低,夏季容易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盛行上升氣流,容易成雲致雨;②該島嶼為東北-西南走向,從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該島嶼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東-西走向)。該島嶼冬季受到東北信風的控制,東北信風由海洋吹來(大西洋),帶來大量的水汽,島嶼東北部恰好是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容易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較多;③島嶼沿岸的洋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因此為暖流,對沿岸氣候可以增溫增溼,增加了沿岸的降水。

(2)分析製糖廠的選址。①該地生產甘蔗,直接在產地建廠,可以減少原料的運輸成本,減少原料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②該地勞動力成本更低,並且土地租金低,因此生產的成本較低。


總結

  • 寒流、暖流的判斷

本節例題考查的內容很多,解題思路為:①根據

緯度位置,判斷夏季、冬季控制該地的氣壓帶與風帶;②根據河流流向,判斷山脈走向,找出迎風坡;③根據洋流流向,判斷洋流的性質(暖/寒);④判斷工廠選址的優勢。其中,寒流暖流的判斷在考試中多次出現,主要有兩種判斷方法:

①緯度。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即從溫暖的海區流向寒冷的海區,即為暖流;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則為寒流;

②溫度。從高水溫流向低水溫,或者說等溫線向低水溫凸出,為暖流;從低水溫流向高水溫,或者說等溫線向高水溫凸出,則為寒流。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壓帶/風帶、氣候、地形雨、暖流寒流)

圖4 世界氣候與洋流的分佈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