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於人們的物質條件還是精神狀態?

勝郡


物質條件好了,人才會有追求精神的需求,一個連吃穿都愁的人是不會追求精神世界的。記得當時有一位教授(這個教授具體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上課時問學生一個問題,孔子帶著學生遊齊國,看到齊國有很多人,很高興,孔子會向他的學生說出什麼話?課堂上許多學生認為,孔子是教育家,當然會說:“教之”。而教授的回答是:“錯,應該是富之”。人只有富裕了才會知禮儀,識廉恥。所以人類文明的進步首先是物質條件改善了,才會帶動精神狀態,才會有更高的精神文明。






六扇門人jgy


世上的事,生住滅壞,週而復始,即輪迴。

進步?嬰兒到壯年是。那壯年到暮年又是?

死又是?

文明也是生住滅壞,從搖籃到極盛,由盛到衰而湮滅。如同從來沒有存在。

每個文明都有有文字的人的時代和上古神的時代。

神的時代真的是神話,還是另一個湮滅了的發達文明?

如果我們的科技文明在三十年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出現,又失控,而衰落湮滅。

五千年後,我們的科技,對他們而言。

是不是也是如耶穌,所羅門,張道陵一樣的魔法傳說?


張欣帆


人類文明和進步是決定於精神的昇華,物質只是反映社會的表象,而實質是精神決定的。

從奴隸制到封建到資本主義,物質是不斷豐富的,文明也在不斷提高,但根本核心是強權政治,關鍵時候是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一小撮統治階級所服務。這是統治階級和強權政治的精神意志所決定的:帝國主義侵略丶種族滅絕和濫殺無辜百姓,就是具體的表現。

只有偉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才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最高思想。社會主義就是天下平等丶公平和和平,在追求更多的物質的同時,讓大家共同享受社會發展的紅利和美好生活。

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加固了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又決定了經濟基礎。兩者不可偏廢,但精神起決定性作用。


夏雨風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決定一切。有了物質基礎,人才能有時間去思考,才能產生思想,產生創造的動力。正是這些,決定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的發展。


千年蟲1672


取決於精神狀態!


用戶2163251890389


首先物質是基礎,而精神是動力。這二者缺一不可,理由如下:

1.古人云:倉稟實而知禮節。如果生存都不能保證,談何精神?

2.所謂的文明,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各種關係的總和。這種關係不是一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類對物質世界和精神領域的探索不斷深入而發展變化。

3.在人類能夠保證自己生存的條件之後,大家有了妥協和退讓的餘地,這才產生了精神需求,而精神上的正確指引又引導人類向積極的健康的文明方向進步,促進人類的存續和發展。

4.這就象一個人,如果沒有安全的食物、居所和衛生條件,很快就會死亡。談什麼精神?而對於一個精神頹廢、墮落的人,再好的物質條件對於他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必然是在物質與精神平衡發展下的果實,二者缺一不可。



聖谷凡心


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是不可逆轉的,猶如一個人從孃胎裡出來然後慢慢長大,到壯年成家立業,再到老年最後走向生命的終點。他是一個宇宙空間裡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就是一個生命體的軌跡。

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在於人的物質條件還是精神狀態?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背後投射的是值得觀照的。因為,精神狀態與物質條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個統一需求,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一陰一陽謂之道;精神狀態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法典,他指引我們人類不要迷失方向,要效法天地、大道的品格,這樣我們就與自然融為一體。物質條件是我們的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養命之源,也是非常重要,猶如帶兵打仗糧草先行,如此!


非常器


都都是,沒有物質哪來的精神


Tom棗


應該是精神狀態


臨安石墨烯地暖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人類一直在進步,那麼文明瞭嗎?物質是提高了很多,但是滿足的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