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中學數學杜老師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覺得好多家長都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家長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教育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不願意看著孩子一點一點健康成長嗎?

首先要從我們家長身上找找原因。

1.長期在外工作或出差,起早貪黑的忙碌著工作,回到家後看到孩子或妻兒老小時,認為自己在外辛苦掙錢養家,妻兒老小卻在家不省心,讓自己莫名其妙的發火,甚至打罵孩子。

2.一個家庭中,父母長期處於夫妻不合睦,爭吵不斷,愛計較個人缺失的家庭,這樣就會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壓抑而扭曲,家庭沒有溫暖,更無幸福可言。

3.性格暴躁,過於強勢的父母喜歡把家裡發生的事情去互相指責對方,孩子犯錯惹事了,為什麼不去管等,一味的批評的語氣打擊家裡人,很難在這個家找到溫馨的感覺。

“子不教,父子過”或許這句話說的有些絕對,但是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和母親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兩個人的影響都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在這裡我們要急切的呼籲,如果有不開心的心事或工作方面的原因,請一定要好好剋制下自已的情緒,如果剋制不了,也不要當著家人或孩子的面渲洩。

家,是休息的港灣,家,是一個最溫馨的地方。

因為我們在家裡的行為舉止,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

還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國家周未的時候,都是家庭日,他們選擇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工作上。

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這些陪伴成為一個個美好的回憶,這都是每個家庭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遠遠超過物質的重要性。

記得看過一個小視頻,裡面的旁白講:

“別做失陪族,別讓忙碌空白了回憶,家人的幸福,只因有你”。


金墨白的育文雜記


因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可能家庭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孩子身上。我們也知道自己力量有限,這樣做的原因也是對孩子期望過高。作為一個80後11歲孩子的母親,我在這個城市打拼近十幾年曾經我覺得啥都是為了孩子?直到孩子的一句話我醒悟了。不再嘮叨,養孩子天經地義,願意傾我們所有照顧他們,結果請不要糾結!物質財富讓孩子為所欲為,精神如為空虛,沒有愛,學習將是冰山一角,當我不能控制情緒時,我總是告訴自己,帶個好頭,我總是警告自己,這樣會激化矛盾。在最憤怒的時候,我總是不再吭聲。你說我秋後算賬也行,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我不是裁判,我無法終結所有的問題,一起擔當的結果就是,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感受到愛。我最近用蒸饅頭來解決憤怒。要知道我擇偶標準第一條是會蒸饅頭,因為我不會。而現在都變了,曾經的假小子也要變得賢妻良母。一切皆是因為孩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4dc7a53b99e4cbdabbdca3f51776492\

城市裡的農村娃



天空笑語


或許就是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的人吧。

首先,應該就是愛的反作用吧,太愛了,所以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孩子,結果,忘記了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孩子對你給的愛,並不會全盤接受,你覺得你的付出與想得到的收貨相差太遠,所以,無法讓自己平心靜氣。

再者,就是現在的父母,都是獨生一代為主,就算不是,也是最多兩三個孩子,且物質條件都還可以,都是父母千般寵萬般愛中長大的,總以為自己還是孩子卻沒想到自己已經有了孩子,有了孩子,忽然發現自己得到的愛竟然被小傢伙搶走了太多,自己沒有轉變過來,相當於頭胎對二胎的態度,當然也不能心平氣和。

第三,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父母也沒有心平氣和的對待自己,自己的原生家庭就不是心平氣和,自己可能想著改變自己,或者自己根本就沒想過自己有錯,因為父母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只能忍受。

最後,自己是高知,也喜歡孩子,也想見證孩子點滴,但是,難免自己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有縷縷犯錯的時候,碰到一起,都不是聖人。


橋畔許仙


我現在也是一位媽媽,我想想說說我的想法。

我想,只要是愛孩子、責任感強的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希望孩子有不好的習慣,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更是想盡各種辦法教育孩子,可能都效果不佳,總是恨鐵不成鋼。

我家寶寶現在才3歲,調皮搗蛋,只要在家玩,就會鬧翻天,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對他大火,甚至打他,事後又很後悔。我覺得不夠耐心,對他要求太高了,就像很多人說的,好脾氣都是在外人面前才有,面對家人朋友,容易點爆情緒,因為對外人的態度,更多的是與我無關,無所謂,所以沒有情緒,得罪了人可不好啊。


所以,我經常會反思,對家人,對孩子要寬容點,要換位思考。有時候可能是我對他的要求太嚴格,他畢竟才3歲啊,不要催孩子,他會慢慢地成長起來的,我要溫柔點,耐心點,多抱抱孩子。

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父母的行為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我家孩子現在經常模仿我發脾氣說話的樣子。所以,要做到平心靜氣,要與孩子多溝通,學會換位思考,不然,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只會期待過高,失望越大。

真心地祝願每位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每位家長與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地很好,一起成長,一起發現生活的美!


大森林1990


我是朱老師!

家長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這裡你所指的是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和不聽話的表現吧!這個不僅僅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很多時候,家長的做法也是需要反思的。

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孩子是從小長大的,他們年紀小,缺乏生活經驗和閱歷,也因為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旺盛好動等特徵而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孩子的錯誤會惹惱了家長們,很多家長由於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孩子的個性缺乏瞭解,所以就不能接受孩子的錯誤和不聽話。


家長總以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

很多家長朋友總是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給孩子制定了很多高難度的規矩,但是執行起來,孩子卻做的很不好。為什麼呢?這不完全是孩子的錯。因為規矩本身難度大,遠遠超出了孩子的執行能力,因而,家長們會很不順心,覺得孩子不聽話。例如,家長要求一個5歲的孩子每天要連續閱讀1個小時,所有的孩子都做不到。因為,5歲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往往只有15分鐘。


家長不能平等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覺得大人在孩子面前具有絕對的權威,孩子在家長面前就應該乖乖聽話,不能造次。所以,一旦孩子玩耍、打鬧,提出要求時家長朋友會很生氣,覺得孩子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所以,面對孩子的要求,家長朋友很容易生氣。



朱老師說事兒


家長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個人答案:愛之深、責之切。

01 不能心平氣和的原因

(1)太在乎

因為太在乎,所以我們希望孩子的行為都是規規矩矩,沒有差錯。每當孩子行為稍有偏頗,我們就擔心他們會惡化,從而極力地阻止。因為用力過猛,孩子無法承受,產生排斥。此時,我們更加氣憤,明明是自己帶的娃,為什麼不聽話呢。

(2)都是別人家的娃惹的禍

我們都知道“人比人,氣死人”。但是,我們還是不斷陷入對比的怪圈圈。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入學,再到孩子工作,最後結婚,沒有一個階段能阻擋我們對比。就算自己不想,也會不停地有人在耳旁吹風。

當我們想讓孩子複製別人家孩子的成功,學習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和優點時,卻忽略了孩子的差異性。孩子可能天生對某方面不敏感,或者有學習障礙,導致他們不能短時間改變現狀,家長需要多一點耐心,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3)屢教不改

孩子某種不良的習慣養成後,真的很難改變。我們會發現,我們嘗試了不同人的成功經驗,但是一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靈了。這讓我們覺得,孩子怎麼就跟石化了一樣,屢教不改。久而久之,我們一旦看到孩子的那種行為,彷彿自己心頭的一根刺,氣就不打一處來,氣孩子,也氣自己。

02 副作用

家長一聲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對於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瞭解自己,無法溝通。久而久之,對於家長的吼叫也就習慣了,自動免疫。

對於家長,每次吼完必後悔。擔心孩子被嚇到了,擔心孩子對自己失望了,擔心自己的形象就此毀掉了。即便如此,我們下次還會再犯。

03 如何做?

堅持四不原則:不恐嚇、不動手、不哭泣、不、不急於一時。

(1)不恐嚇:任何時候,都不要說狠話“媽媽不要你了”。

(2)不動手:君子動口不動手,棍棒之下無孝子。

(3)不哭泣:堅持告訴孩子“哭解決不了問題”。

(4)不急於一時:不要每次孩子一犯錯就逼迫他承認錯誤,搞得雞飛狗跳,嘗試一下“平靜中斷法”,父母和孩子都冷靜後再溝通。

總結

我想,再理智的父母再面對孩子的時候,都無法做到每時每刻心無波瀾。但是,當我們發現吼的作用越來越微弱,並且產生副作用時,我們就孩不斷吸取失敗的經驗。只要做到本可能10次發火,減到5次發火,本該“火冒三丈”,努力壓制到“一丈”,我們都是在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您的關注。


兔丫丫說早教


家長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的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有四點。

一是著急,為什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每天都要叮囑一遍:好好學習,不要貪玩。結果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崩潰!

二是家長要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心情有時也壓抑,壓抑就會爆發,所以也無法平心靜氣!

三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心如止水,有的人天生爆燥,做不到平心靜氣!

四是缺乏文化,面對叛逆的孩子不知道怎樣去溝通和教育!





八月的桂花正盛開


自己做了父母就會明白為什麼。前幾年學了一段時間心理學,以為自己能很好處理孩子的問題,但親身體驗後就會發現有些東西像我們做父母根本無法冷靜,比如後半夜發現孩子在用手機看網絡小說,作業根本就沒完成。作為父母既擔心孩子身體,又擔心馬上到來的中考(孩子初三),又氣又急,實在無法冷靜。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事關自己關心的人、愛的人就再也無法冷靜


斜風急雨混不怕


因為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的年齡段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如果把自己降到孩子同齡上,用孩子的眼光和思維邏輯去思考解決問題,那種大動肝火的脾氣就會少發。我有時候狠狠的教訓了自己的孩子後,一單冷靜下來,就會覺得確實是把我的期望壓在孩子身上,而且自以為他的思維邏輯可以遠超出他年齡的範圍,其實那都是家長自己想象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