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天怼地怼师长——民国狂人钱钟书


说起民国狂人,世人皆知的有“留着辫子学贯中西的辜鸿铭”、“一生自负著作甚丰的章太炎”、“恃才自傲的庄子研究专家刘文典”,却不知还有一位表面温文尔雅,实则睥睨群雄,经常口出狂言的一代文豪钱钟书。


01


从他的家族说起……


唐末,黄巢起义。


钱镠(liu)平叛有功,经后来的帝国终结者朱温举荐,受封“吴王”。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梁(后梁),钱镠受封“吴越王”。


此后,历经五代十国。吴越国三代五王,皆励精图治,修海堤、引水利,保境安民,富庶繁荣。


直至公元978年,眼见后蜀和南唐相继亡国,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也尽入赵光义怀中,钱镠孙子钱弘俶(第五任国王)纳土归宋,吴越国亡。


吴越开国皇帝钱镠,是为近代钱氏始祖。


怼天怼地怼师长——民国狂人钱钟书


钱氏一族,人才辈出。据钱氏族谱记载:


杭州一支有吴越王33世孙钱学森,以及他的亲侄儿、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


湖州一支有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以及他的儿子钱三强。


还有两支,分别从浙江嘉兴和吴兴渡太湖迁徙至无锡。


来自嘉兴一支,后人辗转在啸傲泾建了七房大宅院,后世名谓“七房桥村”,族人有国学大师钱穆(34世孙)和其亲侄儿钱伟长(35世孙)。


来自吴兴一支,有国学大师钱基博(32世孙)及其儿子钱钟书(33世孙)。


所以,1895年出生的钱穆,在1931年36岁时出版《国学概论》,请口中的叔叔辈分中的爷爷——时年44岁的钱基博作序时,其实是21岁的叔叔钱钟书代父执笔完成的。


太绕了……


02


1910年,加入同盟会两年的蒋介石,刚刚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在旧时吴越国境内,蒋介石和发妻毛福梅的儿子蒋经国当年出生。


同一年,吴越王后裔,第33世孙钱钟书也降生于无锡。


钱家子弟,勤读成风。


怼天怼地怼师长——民国狂人钱钟书


伯父钱基成中了个秀才,祖父钱福炯大失所望,直接拿起笤帚把儿子打了一顿。钱基成从此放浪形骸无所拘束,到30多岁只育有一女,算卦告知此生无子。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和叔父钱基厚是孪生兄弟,钱钟书出生当日,就遵照祖父钱福炯意愿,过继给了伯父钱基成。


不受宠的伯父钱基成,整天晃晃悠悠,后面跟着形影不离的钱钟书。在伯父喝茶看戏时,钱钟书拿着伯父给的几个铜板,买些零嘴,在路边的书摊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7岁时,我们还没认几个字,钱钟书就在书摊上把四大名著都读了个遍,虽然他也有好多字不认识。


1917年,后来的清华校长罗家伦,参加了北大的招生考试,结果作文满分,数学零分。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将之招入北大。


蔡校长可以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罗家伦,同样遇到了一个和他相似的考生。也正是蔡元培当年的惜才之举,延续到了学生身上,才成就了日后名满天下的钱钟书。


1920年,10岁的钱钟书刚上东林小学没多久,对他疼爱有加的伯父病故了。


他的教育权,又回到了生父钱基博手里。担任过薛福成长孙家庭教师的钱父时任无锡县图书馆馆长,对经常口出狂言又懒散的儿子重启了严厉教育。


这一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创建于江苏无锡的惠山之麓。


1923年,钱父前往清华任教。


这一年,出生于北京的杨绛举家迁往苏州。而钱钟书,也在次年考上了苏州桃坞中学。


历史的红娘,并没有安排同在苏州的两人相遇;9年之后的清华,将见证两人的一见钟情和白头偕老。


1925年,因病回南方的钱基博,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其年,发生了“五卅惨案”,为了抗议美国校长阻止学校致哀的行为,钱基博成为了首批离校的教师,同年创办了“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五卅运动的风波,同样波及到了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杨绛的亲姑姑,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引军警入校,打伤了学生骨干刘和珍、许广平等人。


而兼职任教于女师大的教育部处级干部鲁迅,和钱钟书同辈分的湖州人钱玄同,早于女师大风潮中,就坚定地站在学生一边,此番更是支持学生反对杨荫榆,直至自己被开除掉了教育部月俸300大洋的处级干部职位。


这或许就是钱钟书杨绛夫妻二人,在之后刻意和鲁迅没有交集的原因所在。


次年,刘和珍在请愿中丧生,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再次年,已无公职的鲁迅,南下执教于中山大学,顺便带走了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开始同居生涯。


鲁迅南下中山大学的那年,钱基博受聘于无锡国专校务主任。儿子钱钟书,考入无锡辅仁高中,国文方面已崭露头角,常常为父亲代笔写文。


1928年,一心想上清华的杨绛考入东吴大学。


若干年后,无锡国专并入苏南教育学院,并和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数理学院合并,成立了日后的211苏州大学。


03


1929年,钱钟书踌躇满志地报考了清华大学。国文英语成绩出类拔萃,数学成绩15分。


校长罗家伦约见了钱钟书,想着自己当年高考数学零分的往事,看着眼前酷似自己的才华横溢的学生,当即拍板招录进清华外文系。


同一年和钱钟书踏入清华校门的,有“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等人的王竹溪,还有建国后的外交部长乔冠华;晚一年入校的还有数学分数比钱钟书还要低的季羡林。


在校期间的钱钟书,还是没改口出狂言的老毛病。


朱自清、冯友兰、赵万里这些有名的教授上课时,钱钟书会不时站出来纠正他们的差错,由此得了“清华之龙”的雅号。


清华国学院创办人吴宓对钱钟书的才华也非常赏识,有次上完课,就顺便问问学生:默存(钱钟书字默存),你觉得我这节课讲得怎么样?钱钟书正襟危坐双臂抱胸,回了四个字:不怎么样。国学大师吴宓呆立一旁,半天没缓过神来。


当时的清华,像这样遭受过钱钟书嘲讽和批评的文史教授不在少数,所以他说出了那句最狂的话“放眼整个清华,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做我钱某人的导师”


再看看他怼其他大师的精彩语录:


怼著名作家林语堂: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怼已经自沉昆明湖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笔弱词靡。


怼著名作家周作人: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他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了。


怼沈从文“非正途出身”、怼张爱玲“大节有亏”……


1932年,从东吴大学到清华借读的杨绛,在清华的古月堂前,认识了才华横溢的钱钟书。


堂前月下,两人的对白也颇有戏剧性。一个说:我还没有订婚。一个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次年,两人订婚。钱钟书清华外文系毕业后,到了父亲曾经创办的光华大学任教。


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的钱钟书,和刚刚结婚的妻子杨绛,一同坐上了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的邮轮。


怼天怼地怼师长——民国狂人钱钟书


到1938年秋回国受聘清华教授时,出国的两人变成了回国的三人,女儿钱瑗一岁多。


而彼时的清华,也因为抗战的缘故,和北大、南开一路西迁至昆明,史称“西南联合大学”。


一年后,不知是当年做学生时怼人怼多了遭嫉妒,还是书呆子式的不通人情世故,反正钱钟书没有再接到清华的聘书。


离开西南联大时,钱钟书又说了句狂话: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然而恩师吴宓心胸开阔,还和陈寅恪奔走呼吁,力争留下钱钟书任教。


彼时,钱父已经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围城》中三闾大学的原型)任职国文系主任,钱钟书出于孝顺为由,转赴该校照顾年迈的父亲,同时担任英文系主任。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所有人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同的是,有才学的人到哪里都有令人艳羡的职位。


1941年钱钟书回上海时恰逢“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后兼南京中央图书馆编辑;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回清华任教。


动乱的民国,文人大师辈出。钱钟书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围城》、《谈艺录》、《人兽鬼》等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04


1949年,回到清华后,钱钟书住在林徽因隔壁。两人都喜欢养猫,而两只猫半夜经常打架,钱钟书就半夜穿着睡衣,扛着竹竿,帮自己家的猫把对方打的落荒而逃。


由此看来,钱钟书和林徽因应该是不对付的。据说他还专门写过一篇小说《猫》影射林徽因,小说里说到邻居李太太“最喜欢被男人簇拥”、 “操纵许多朋友”等等,指的应该就是林徽因家的周末沙龙。


建国后的钱钟书,逐渐摆脱了教务,重心转移到文学研究方面。50年代还和同届校友乔冠华一起参与了《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定稿小组,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而中断。


经历了两年半的“五七干校”生涯,1972年3月,时年62岁的钱钟书返回北京,开始了人生最后的鸿篇巨著《管锥编》的写作。


岁月不饶人,曾经的风华正茂激扬天下,也慢慢的被淡泊低调所取代。


此后,钱钟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身份,积极参与和组织了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1990年年末,电视剧《围城》上映,时年35岁的陈道明饰演了剧中的男主方鸿渐。在拍摄期间,陈道明登门到过钱钟书家,看到满墙的书柜和淡泊的二老,才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个戏子”。


当时浮躁虚荣的陈道明回老家后,就开始低调的读书兼修身养性;以致多年之后,国学大师季羡林都盛赞他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硕导。


电视剧《围城》上映后,剧组送来了万余元稿费,钱钟书拒收了,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称赞陈道明让给他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次年,“文化名人热”兴起,各电视台都准备了酬金,争夺采访拍摄对象。钱钟书谢绝了首批名单在内的邀请,并幽默的回应:“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998年12月19日,继前一年女儿钱瑗去世后,88岁的钱老也闭上了双眼。临走前,握着杨绛的手,用无锡话艰难地说了句:绛,好好哩!(好好的生活下去)


怼天怼地怼师长——民国狂人钱钟书


一代文豪,溘然而逝。只留下坊间的传说,和经久不衰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