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就在,儿行千里父母忧,有多少人能真正地体会其中的真意?

平平安安吉祥三宝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何以为家?

小年轻可能没有关于与父母相处的紧迫感,因为他们在成长,他们要飞翔,他们的眼里只有远处的天空。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父母是我们一辈子的精神支柱和情感支柱。无论哪个阶段的人,这一点都会是他们的共识,而这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也会愈发感到强烈。而那些经历了生死离别的人,这又是多么痛的领悟。

那一年,父亲走了,才六十多岁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送走他的那个下午,院子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风是咸的,心是冷的。望着母亲瘦小的躯体,我突然感到她那么孤单,把母亲搂在怀里,这个家依然感觉到残破不全。泪眼依稀中,父亲的笑脸一次次浮现在眼前。记得是年关,因为有特殊情况不能回老家过年,于是赶在春节前大年二十九回了趟老家,父亲闻声迎出来,就站在走廊的柱子旁,准确地说是靠着柱子,此时的父亲病得已不轻了,只有老母亲在老家陪他。看到我,他笑得很欣慰,但旋即是失落,因为他没有看到他的孙子们,没有等到我们要回来过春节的消息。听母亲说,对联父亲已经贴上了,大门那么高,也可以想象到贴春联时艰难的样子。后来,听说孙子发热了不能回来过年,又赶紧催我回去,说家里也没啥事儿,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现在来看,父母是多么盼望一个家人团聚的春节啊。是儿子不孝!

记得还有一次,雪下得很大,积雪足以没过脚踝,由于雪太大,那个周末我没有回家,由于那时还没有手机,父母自然也不知道。到了中午,有人喊我,说有人找我。我赶到传达室一看,是父亲。原来是怕我冷,母亲让他给我送了厚棉衣棉裤。送他离开时,雪依然在下,父亲披着棉布单子,深一脚浅一脚消失在远处。当时就想,父母总是考虑到孩子,可孩子又有多少次考虑到他们的需要,特别是情感需要,又有多少次考虑到他们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啊,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我们的冷暖,挂念着我们的安危,总是以孩子的利益为重,不叨扰,不靠近,不添乱。可我们呢?我们又为了他们做了多少?

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老家因为他的离去而愈发荒芜,也愈发没有了思念的方向。 而遗憾却再也无法弥补。

我有时和同事探讨亲子之爱,都认为父母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子女回报父母的。举个例子,你可能舍得花费5000元给孩子配个眼镜,你舍得给父母吗?你动辄花成千上万的给孩子买这买那,同样的钱花给父母,就算你舍得给父母,我们扪心自问,哪个更爽块?事实是,很多我们买给孩子的东西,同样价值的我们并不舍得给予父母。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可是,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我们的疏忽和偏爱,而对我们冷眼相看,不因孩子的疏于看望而满腹怨言。他们总说,孩子忙,孩子们有自己的事儿。他们总是以孩子利益为重,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总是毫无保留的把最好的给予孩子。这就是中国伟大的父母亲啊。

百善孝为先。而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我们与父母的空间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而心理距离似乎也越来越远。对于父母,其实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那个用尽心思,花尽时间,费尽心力疼我们的那两个人,我们到底给他们做了什么?我们要回报什么?我们回报了什么?我们准备怎样去回报?

父亲永远离我而去了,人走了才感到我欠他的太多了。吃的,穿的,玩的,本来我可以带给他更多的体验,更多的快乐。如今,当我安享这这一切美好时,我总感到一丝丝悲伤,心想这些父亲都享受不到了,由于我的疏于照顾,他老人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哪还有资格享受着这些美好?好在老母亲还在,那就多疼疼她老人家吧,连同父亲的那份儿。

所以,尽孝紧早,父母在,是我们的福份儿,因为你走得再远,总是有一份永远不会消失的牵挂在陪伴着你,温暖着我们稍感孤独的人生。请握住他们的手,说:“爸妈你们和你们的孙子都是我们的全部,我永远爱你们。”





碧海清风20


去年初夏,逢巧有几天时间不用干活,我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回家看她,母亲非常高兴!我买了是当天下午的车票,告诉她大概几点钟到家,五百公里的路程,顺利的话也要6个小时就到,我怕太晚,叫她不用等我,影响她睡眠

我们老家离县城还有一大段路,当我急怱忽赶回家里时,一看时间接近零晨两点了,我怕吵醒母亲,轻轻的推开门,母亲一个人在沙发上打瞌睡,房里的灯都亮着,我叫了一声,"娘"

我一時不知道说什么……

母亲看着我说,车开这么久?先去吃点粥,怕我路上饿着,先煮了一点粥放在桌子上。娘在,家就在,娘在,家里就有灯光。



默默地前行


父母健在,儿女就有了去处,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就没有去处,只剩归路了。

做父母的没有不喜欢牵挂自己子女的,并且心甘情愿的为子女付出。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走路,到求学成人进社会,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不知道父母要受多少苦难,花费多少心血。在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经济没有现在这样好。为了交学费,父亲总是在鸡叫之前,走二三十里山路,去砍柴卖,凑学杂费,并且还要赶上生产队出早工的时间。为了子女,他们甘愿受苦受累,没有一点怨言。

我成家后,为了生活,有两三年春节没有回家,听同乡伙伴说:总看见你父亲那些时,常常站在路边,看着远处发呆。我知道那是父母想念我们了,盼望我们回去一家能团聚。现在回想起来,总是后悔没有多陪伴他们,泪水就湿润了眼眶。世上没有后悔药啊!07年父母相继去世,我们再就很少回去了,只有每年的清明节,才回去一次,在父母坟前烧些香纸,坟上培些新土。做这些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寄托一下衰思。

自从父母过世后,家里的房屋都慢慢垮塌了。我知道这个从小就生活,长大的地方再慢慢没有了,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那个家了。现在想也罢,叹也罢。父母,老家,只能梦里再现!

百善孝为先,孝敬自己的父母要尽早,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多陪伴关心。父母不是要求儿女能给予他们多少金钱财富,只要能常常陪伴,拉拉家常,说说话儿,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养儿育女不容易,父母操心又劳力。

含辛茹苦拉扯大,腰弓发白眼昏花。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心。

君若行孝须尽早,父母恐怕等不了。

百善行孝它为先,传统美德代代传。


祖xin新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亡家就散,这是千真万确的一句话。家庭里边,父母就是圆心,有了圆心所有的圆都可以连起耒,没有圆心,圆就不是一个整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最掏心掏肺的,子女早上出门,父母无时无刻不挂在心,直到平安归耒。特别是现在子女出门都开车,父母手心纂着一把汗,哪种滋味我是心有体会。


用户4137194420541


不管你多大,也不管你去何方,儿女的远行里有着爸妈的不舍和担心。

去年年根我突然接到妈妈生病的电话,于是我立马赶回。医院里我陪床了八个晚上,妈妈的病情逐渐好转,第九天的早上医生通知我们,妈妈可以出院了。回到家我又呆了两天,因为工作,要返回南方去。

这天早上4点半被爸爸喊起床,今天回程的我一夜几乎无眠,晚上为了不让他们早起,我都没告诉他们几点的车,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早早起来。五点的北方天还很黑,妈妈执意让77岁父亲送我下楼,我只好顺从。小区里一片漆黑,突然7楼的灯光亮起,是妈妈,窗户里她的身影依稀可见。我的脚步变得沉重,心里不知啥滋味,我的远方,父母的不舍[流泪]


一个农村的小姑娘


“父母在家就在,儿行千里母担忧,”两句让人心酸想家的话,可能有些年轻人不能够体会其中的重要性,但是人到中年深有体会。漫漫人生路,有多少辛酸和压力无处诉说,没人理解,只有自己的父母,才会因你幸福他们就快乐,你艰苦他们伤心。在自己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时候,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祝天下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祈祷][祈祷][祈祷]






幸福sunny666


父母如在莫远游,游必有方圣人嘱。沧海桑田世事移,儿女不游怎生存。儿行千里父母忧,心念严慈常相慰。回家看看父心暖,各事安顿慈母欢。


汇侃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浩瀚162099573


说个类似的,但是肯定不能跟父母的爱相提并论。那就是,异地恋。不过,也要取决于异地恋双方的做法,无微不至,时刻联系,就是差人不在身边。这样的话,多少会有点担心牵挂对方在那过得好不好。只是父母的爱,担心顾虑的方面很多很多


陈小只0326


儿行千里父母担忧,老话没说错,走多远天多黑也奔家回,一进小院就喊妈,想想那时候一去不复反了。有妈多好有妈痛,想爹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