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蒙娜麗莎》的精神內涵其實在於對時代的無奈

關於名畫《蒙娜麗莎》的解讀可謂汗牛充棟,充滿著神秘性和爭議性,以我的看法,有諸多解讀是後人的過份解讀與揣測,達芬奇創作此畫時也許並沒有想那麼多,這副畫之所以是名畫關鍵在於它的繪畫技法和要表達的精神內涵。

《蒙娜麗莎》創作於16世紀中期,當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這副畫時,對於繪畫技法可以略講或者不講,畢竟歷史課和美術課的側重點不同。歷史教師重點解讀此畫和文藝復興的關係,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個問題著手。

名畫《蒙娜麗莎》的精神內涵其實在於對時代的無奈


第一,請大家觀察這副畫,有人說她是永恆的微笑,大家還看出什麼表情呢?同學們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看出憂傷、哭泣、恐懼、憤怒等等。

第二,請問同學們,達芬奇用一幅畫表達一個普通婦女的表情為什麼說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呢?

這個問題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宗教畫和此畫的區別,可以得出結論宗教畫的人物表情嚴肅僵硬,此畫表情豐富。緊接著教師反問表情豐富就是表達人文主義嗎?這樣把學生推入思維困境,起到不悱不發的效果。教師緊接著講解歐洲中世紀宗教統治下的人們的精神狀況,宗教認為人大哭或者大笑都是一種犯罪。所以《蒙娜麗莎》的表情大家想想對於宗教質問和人文解讀都可以如何看呢?

同學們紛紛踴躍發言了,對於來自宗教質疑可以解讀為不哭不笑。對於人文主義者可以解讀為可歌可泣。這就是這副畫表達的時代精神,人是有七情六慾的自然屬性,不能被宗教禁慾主義隨意束縛。但處於新舊社會交替轉型時期,那時候的人文主義者面對宗教勢力還不敢太明目張膽地表達人的自然屬性的訴求。所以同學們應該能明白這副畫的表情所表達的時代內涵了吧!

第三,如果重新給這副畫起個名字可以表達對那個時代的無奈,大家覺得起什麼好呢?

老師提出起個《哭笑不得》同學們覺得如何?發表一下見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