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系统性的学习中医?

用户6306426114252天


说一下关于自学中医的我的一些想法。

中医内容很多,如果仅仅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学习方剂是最合适的。因为如果想学习针灸,至少应该需要找个师傅,没事自己给自己扎几针估计也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注意,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方剂,而且是古中医学的经方。不包含针灸的内容。

(主要给非中医专业的中医爱好者们的建议,我自己也是一路摸索过来的,走了很多弯路。从实用的角度,你只需要精通伤寒论和内经,就可以了)

直接学习《伤寒论》,千万别从理论开始学习。

我发现很多中医黑就是仅仅停留在阴阳五行学说里面,他们对中医最本质的东西完全不懂,然后每天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在知乎里面乱喷。如果你打算学习中医,先学习《伤寒论》,然后再学习阴阳五行,你就会明白中医黑眼中的“跳大神”其实完全是误解,中医理论有非常美妙的地方。

如何才能入门《伤寒论》呢?

建议无论你选择倪海厦的《伤寒论》视频教学,还是jt叔叔的《伤寒论》讲解,都可以。目标就只有一个:入门。

《伤寒论》掌握和精通难,其实入门更难。如果没有老师讲解,自己一个人死看张仲景原著,会非常沮丧,甚至会打瞌睡。只有入门以后,你才能理解伤寒论,才会发现其中的美。

一刷《伤寒论》

我就是大约花了3~4天的功夫,每天大约10个小时,几天下来把不到40个小时的倪海厦讲《伤寒论》的视频给肯下来了。

学习完视频以后,我达到了入门的目的。

a. 重新认识了中医,发现了其中辨证论治的严密逻辑,也对中医充满了信心。

b. 倪海厦的讲课,非常有趣,就当做刷肥皂剧其实也很有意思。

c. 倪海厦不止讲理论,还举了很多医案的例子,正好可以配合理论。

d. 学会了六经传经、没有刻意背诵,几个经典的方剂已然刻在脑子里了。桂枝汤、麻黄汤、四逆汤、大青龙、大承气汤、白虎汤、……

e. 明白了几个基本的药,石膏、大黄、麻黄、附子……

f. 基本的感冒,敢给,也会给自己开方子了。

我认为,到达了上面几个条件,你基本上已经入门伤寒论了。

2. 入门以后,掌握《伤寒论》的知识结构。

入门以后,并不代表你可以掌握伤寒论的知识结构,如果想系统的学会伤寒论,下苦功夫的时候到了。

目前关于《伤寒论》的解读的书籍很多,大家的观点也并不尽相同。

我比较了很多人解读《伤寒论》的书籍,最后选定胡希恕。

建议两本书:

a. 《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b. 《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座》

二刷《伤寒论》

先去读a,把六经八纲辩证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

三刷《伤寒论》

阅读b,查缺补漏。

书籍a很好,胡希恕通过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把伤寒论的100多个方剂做了归纳和类比。读起来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a并不足够,所以系统学习完以后,需要刷一遍b,查缺补漏。

为什么建议胡希恕呢?因为他解释的伤寒论很简单,就是六经八纲辩证。没有其他大师讲述的脏腑、五行、等等比较复杂的解读。(并不是说不正确),作为入门以后,系统学习伤寒论知识,胡希恕讲解的结构更加清晰。

在系统的刷过一遍a以后,你就可以给自己看病、写方剂、熬药了。你也可以尝试给周围的朋友、父母、亲戚开方剂了。

注意,在刷胡希恕的伤寒论的时候,需要结合其他的用药的书籍来共同学习。不建议直接去阅读《神农本草经》,你可以读黄煌的或者胡希恕的用药心得的书籍(黄煌 张仲景50味药证)。这样,可以让你从药的角度,注意不是方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伤寒论,及其经典方剂。

在二刷和三耍伤寒论的过程中,你需要逐渐开始阅读医案。一遍读医案,一遍学理论,会更加扎实。

然而,《伤寒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3. 学习中医基本理论。

建议至少购买

a. 一本大学里面的中医理论基础的书籍

b. 《黄帝内经》

需要把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需要建立起来,几个基本的概念。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邪七情等等。

并不需要精度,至少要把几个重要的概念建立起来。

4. 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伤寒论》

四刷《伤寒论》

第四遍阅读伤寒论的话,你就可以选择其他大师的伤寒论书籍了。

比如陈秀园的《伤寒论浅注》、郑钦安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彭子益的圆运动,等等。

因为前面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伤寒论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迷茫。然后,再去学习其他大师的伤寒论解读。你会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最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赶紧过来分享:

任应秋的《中医各家学说》,里面十分系统地研究了中医的发展史、和各个流派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观点和代表作。任应秋,任老还推荐了也很多必读书目。对于系统学习过《伤寒论》书籍的朋友们来说,首先读这本书再去看看大家的书籍,会更加有启发。

本人正在层次四,所以剩下的就无法帮助你了,需要高手来补充。

我认为,下一步的学习,应该是阅读温病的主要书籍、精读《黄帝内经》、精度《神农本草经》,逐步开始阅读历史上其他中医大师的著作、学习更多的医案等等。

学习《伤寒论》是一条漫漫长征路,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你开始对人体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方剂、对药物也越来越清晰。慢慢学会如何通过中药来治疗疾病、调理身体、预防疾病……

---------------------------------------------------------

关于《伤寒论》,治病之法不过了了几种,方剂不过百余,常用药物不过数十种,如果你整个系统学习下来,其实,只有八个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完全可以总结出来《伤寒论》的治病原则。

我也是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人写的文章和感悟,后来理解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往往简约至极,请大家学习之后,自然会明了。

另外在最后一遍刷《伤寒论》的时候,可以参考胡老的伤寒论讲座录音,非常生动有趣。


小饶的生活故事


学中医必学的有: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学诊断学,

想学到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必须学:医古文,难经,易经,黄帝内经。

想学到能以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必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

遇到中医爱好者挺开心的~~

首先,入门课程有《中医医史学》(了解中医历史), 《中医各家学说》,《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然后,必须掌握的是《医古文》,《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

药的方面要掌握:《中药学》《方剂学》

这是基本够一个普通中医的水平了。

如果还有精力,可以继续学习的是《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

如果仍然有精力:《正常人体解剖学》,《针灸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科》,《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够详细了吧?中医不是一两本书可以看会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至于教材:我们学校选用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

全部学完可以在我们学校考几个学士学位了~~(笑)

全部精通的话就基本接近医神了~~(笑)

PS:医神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学校的前辈已经解决了股骨头坏死重生,重症肌无力等重病,甚至邓老教授在非典时期能用中医药治疗非典,不像西药激素治疗一样留下后遗症,只能坐轮椅(绝非吹水,有事实为证)。


和平大大兔


作为一个中医学学生 我可以说 首当其冲的是 背诵记忆 当你能很熟练的看出医生开药的方剂组成 第一步就算是勉强成功了

第二步 理解 理解分析 病症出现的原因 症状 以及态势

第三步 跟老师 跟医生下临床实习 去见识 去学习

第四步 勇于尝试 只要辩证准确 百分之八十的病症都能被治愈 一些疑难杂症之外

第五步 孜孜不倦的终生学习 说到这里 我很佩服我的老师,他每日清晨五点钟就起床学习 从上大学开始 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个习惯一直没变过!

我的感悟就这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