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春節在家,最深的感悟,就是爸爸在飯桌上總是用詆譭式語言教育弟弟。弟弟低著頭沒說一句話,吃幾口就說吃飽,灰溜溜地走了。

我感覺整個吃飯過程,氣氛都沉悶悶地,真是連飯都不想吃了,內心十分贊同古人“食不言”!怕是中國人吃飯,多罵人少夸人,而指責人又會影響一桌人的食慾,所以乾脆不說話吧。

而相比打罵,更可怕的是詆譭式教育吧!而這種現象,還發生在不少家庭中,讓孩子變得毫無自信。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什麼是詆譭式教育?即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譏諷、挖苦和嘲笑別人,自己說得痛快,可別人聽了痛苦。

舉個例子,

小明:“哈哈,終於贏了一局,寫作業去嘍~”

媽媽:“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反正遊戲比學習重要,打遊戲多輕鬆呀~”

這一席對話任誰聽了心裡都不是滋味,父母就像抓到孩子“小辮子”似的,藉機挖苦,說風涼話。

也許孩子就是因為你這麼一句話賭氣:那好吧,我繼續打遊戲,反正你也這麼說。於是,惡性循環,父母越狠罵,孩子越叛逆。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中國語言學家王了一曾經說過:“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容易的是,1歲寶寶也會說話;難的是,如何應用語言對他人產生積極影響。

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詆譭式的說話方式,帶給孩子的只有中傷、打擊、詆譭等負面影響,對引導孩子繼續努力,克服困難沒有絲毫幫助。

卻還有很多家長不自知,以為這麼說話是激勵孩子奮進,但其實挖苦嘲笑與希望孩子成功,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而詆譭式教育更殘忍的是,會讓孩子一直活在父母的冷嘲熱諷中,自信心遭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自暴自棄。

目前弟弟就有點這種傾向,每次回話都是“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等。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那麼,如何改變詆譭式教育?一個有效的應對方法,就是將詆譭式語言改成鼓勵式語言,推薦3種鼓勵方式。

01積極地鼓舞孩子,怎麼怎麼做就更好了。

<code>×你的字還能再寫得難看一點嗎?像狗爬一樣。
√你的字寫得真是越來越好了,這個豎注意寫得再直些,就更好了。/<code>

02提前允諾孩子一個獎勵,鼓勵孩子去做這件事。

<code>×書都不好,還想玩遊戲賺錢?趕緊去寫作業。
√你要是現在寫作業,等會兒就可以多玩半小時。/<code>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03帶著希望的,幫助孩子下次可以更好。

<code>×考得這麼差還好意思拿出來看。
√來,我們一起分析考卷,看看還有哪些可以進步的地方?/<code>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很明顯很看出,鼓勵式教育比詆譭式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也更能積極地幫助到孩子。

換種說話方式,既輕鬆又不破壞親子關係,教育效果還可能比之前好100倍。家長何樂而不為呢?因此生活中,讓我們更多地用鼓勵式教育對孩子說話吧!

“怎麼不打了,繼續打嘛”,家長詆譭式語言,句句摧毀孩子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