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錦之戰為何以明軍慘敗告終?

Cherishmily


歷史發展總是有著特定的規律,一個王朝的興起,就會有著另一個王朝的衰敗,當時的明清兩朝就處於拉鋸狀態中,雙方不時的發起戰役擴充自己的領域,將對方消滅,在1640年(明崇禎13年)——1642年(明崇禎15年)間,爆發了著名的“松錦之戰”。

從明朝清朝交戰以來,錦州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明朝派了大量的兵力駐守在這,這樣做就是為了讓錦州成為阻止清兵進行西進的最後一道防線。清帝皇太極知道他們多次得不到明朝的寸土之地的原因就在於此,松山、杏山、錦州、寧遠這四個城必須要拿到,如果他們想要將山海關納入囊腫,而錦州又是重中之重。

1640年3月,皇太極為了攻打錦州,下命讓濟爾哈朗等人率兵建立了義州城,同年6月,又率兵圍困錦州,開始了漫長的持久戰。所謂的圍困就是採取將城外明兵的一切勢力清除乾淨的做法,並將百姓所種的莊稼糧食收歸自己所有,讓錦州城內的明兵處於斷兵斷糧的狀態之下。第二年3月,城內一些蒙古將領起了叛變之心,私下聯絡清兵,打算來個裡應外合拿下錦州,守城主祖大壽得到消息後,意欲擒住叛軍之首,阻止這場陰謀,誰料敵方鄭親王濟爾哈朗將計就計,直接攻城,內外夾擊,祖大壽難以支持,想要退回城內,向朝廷申請支援。

崇禎帝收到求救信函後,隨即命洪承疇率步騎13萬,會兵於寧遠,以解錦州之困。大軍到達寧遠之後,洪承疇下令大軍駐紮於此,先窺視錦州的情況之後,再決定如何採取作戰計劃。可是此時的崇禎帝因為迫切希望錦州能夠解困,駁回了洪承疇的觀望計劃,下令直接強攻。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次的冒進強攻反而得到了意外之喜,這次的進攻令清軍傷亡近乎慘重,明朝佔據優勢,這樣的戰績傳回朝堂,明崇禎喜不自勝,覺得清兵也不過如此,一再的下令進行強攻,清兵也一再的失利,幾經潰敗,不過接下來的情況就恰好印證了一句話:“天若令其亡,必先令其狂”,為雙方在松山發生的戰役埋下了伏筆。

一再的慘敗,皇太極親自出馬,觀察明兵的作戰計劃,重新修改了戰略,而前期的不斷勝利衝昏了崇禎帝的頭腦,只顧冒進,在明崇帝不顧實情一味催促下,洪承疇被迫放棄穩紮穩打的作戰計劃,雙方於1642年於松山再度兵戈相向。當時的雙方兵力大約是明13萬,清11萬,雖然從兵力上來說,明軍佔據優勢,可令崇禎帝沒想到的是,由於皇太極新採取新的作戰策略,導致了這次明軍大敗,陣亡約55780餘人,近6萬人,後期更是在清軍的紅衣大炮下,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毀,松錦之戰也就此結束,此後明朝再無組織能力反清。

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與統治者有著很大的關係,明崇帝的這次決定對明朝來說就是個致命的錯誤。


歷史雲頂


松錦大戰為什麼會敗,這估計不僅僅是後世人的疑惑也是當時明朝將領士兵們的疑惑。明明明朝的兵力更多,但是為什麼最後卻是一敗塗地的結局。其實,除了和兵力有關之外,最大的失敗的原因,還是明朝後期的整個政治統治過於腐敗,導致民不聊生,而滅亡大概也是因為民心所向。但是究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當時明朝崇禎帝的盲目快速地催戰,派遣明明應該守住錦州的洪承疇一味前進,而後來守城的大將祖大壽卻沒有膽量和能力,面對清朝熊熊兵力,卻只能選擇龜縮。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監督戰爭的兩個大將領祖大壽和洪承疇兩個人的主張意見不和,導致了整個軍隊不知道該聽誰的命令,不知該何去何從。而第三個失敗的原因,就是洪承疇失誤的指揮,如果一個將領在這般大戰之中出現了動搖和猶豫的指揮,那麼戰爭的失敗也是必然的。最後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在明朝軍隊之中,有很多貪生怕死的將軍官員。想想一個軍隊,將領都是畏首畏尾的,那麼還要如何起到帶頭的作用,讓士兵去勇往直前呢?

所以說,不管是松錦大戰的失敗,還是最終導致的明朝的衰亡,都是歷史的必然。小人者難有大人之風,一個沒有勇氣的朝廷同時統治還不得民心,那麼怎麼可能還能夠繼續走下去。民心所向才是一個王朝能夠長久統治的根本。

松錦大戰明軍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1639,清崇德4年,明崇禎12年,清和碩睿親1639年,也就是清朝崇德的4年,恰逢明朝崇禎年12年,多爾袞開始致力於遼河與錦州之間的大路,第二年,大路建成,多爾袞開始在錦州的外圍屯田。而至此之後的兩年時間裡,歷史上有名的松錦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了。而這一場戰役明朝慘敗,究竟松錦大戰明軍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然而,從一開始,明軍還佔據了優勢,因為祖大壽的守城達到了效果。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卻犯了一個大錯誤,也是這個錯誤,讓命運的天平重新傾斜,明朝就此萬劫不復。崇禎皇帝命令洪承疇必須提前出關口,而守城的祖大壽在十幾萬清軍突然衝鋒的時候嚇得直接縮回了錦州,這也是明軍在這場戰役中失敗的一個原因,膽小鬼如何能夠打勝仗。其實如果當時祖大壽再守衛那麼堅持一下,多爾袞就有可能被消滅了。不過這都是後話,歷史畢竟已成定局。

在那之後,清軍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逐個擊破。在清軍的圍堵之下,洪承疇本該是要突圍的,但是卻又因為軍中某人的叛逃,導致了這個軍隊一如散沙,四散奔逃。最後,甚至連祖大壽也乾脆投降開城門迎接清軍。1642年,這一場戰鬥正式地結束了明朝就此滅亡,只剩下關外僅存的一座孤城寧遠,而清朝開始走向了長長的精彩的歷史的舞臺。

松錦大戰明朝還有多少兵力

松錦大戰,從1639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642年,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曾經的王朝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滅亡,而清朝開始向他們的山海關邁進。這一場戰役,可以說,明朝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僅僅是因為清朝的兵力雄厚,其實更多是明朝的皇帝和將領領軍膽小怕事造成的,否則,明朝也不至於損傷如此慘重。

松錦大戰是發生在松山錦州的戰役,故稱為松錦之戰。明朝清朝兩方几十萬的軍隊,從1639年到1642年,明軍最終一敗塗地。當時,在松錦大戰明朝還有哪些兵力呢?根據歷史的資料顯示,明軍當時參戰的人數達到了23萬人之多,而清朝大概只有13萬人,可是在戰後,明軍死傷人數達到了5萬餘人,而清軍傷亡人數僅一萬有餘。所以,在松錦大戰之後,明朝的兵力幾乎沒有了,歸降的歸降逃亡的逃亡,歷史上一個王朝的衰敗,總是樹倒猢猻散,如此無情。

松錦大戰在歷史上被公認為明清兩方的數年爭戰裡面最為重要的一戰役。正是這一戰役,使得清朝奠定了統一的基礎也使得明朝走向了滅亡。無論松錦大戰明朝還有多少兵力,在戰爭之後,明朝並無多少兵力,也只剩下寧遠這一座城池,而那時的清軍,軍情激昂勢如破竹,一步一步向山海關邁進。最終,明朝終於完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清朝,開始了他長達數百年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