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霸凌人或被霸凌,情绪是关键,认识霸凌与情绪反应的关联


避免孩子霸凌人或被霸凌,情绪是关键,认识霸凌与情绪反应的关联

学校就像个小型社会,小小年纪的孩子,却常出现排挤、霸凌。随着社会变迁,霸凌的类型变得越来越多样,有外显可见的肢体霸凌,容易被忽略的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甚至是新世代特有的网络霸凌,或反击型霸凌。同伴相处的难题,已成为许多孩子最大的困扰,也很可能是孩子变得「怪里怪气」的元凶。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认识「霸凌的种类与情绪反应」,进而找到「协助孩子应对霸凌的方法」。

24%中学生曾为 霸凌/被霸凌者

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小男孩欺负同伴的程度上比小女孩明显,而随着孩子长大,同伴的友好和排挤的程度都随之升高。

另一个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约 16% 的学生是被霸凌者,11% 的学生是霸凌者,综合而言 24% 的学生是霸凌/被霸凌者,也就是说,平均每 4 个孩子就有一个是霸凌或被霸凌的人。霸凌的种类以言语型、网络型最常见。

避免孩子霸凌人或被霸凌,情绪是关键,认识霸凌与情绪反应的关联

如何避免霸凌?「情绪」调解是关键

研究发现,是否霸凌或被霸凌,和当事者习惯应对情绪的方式很有关联。霸凌者习惯以宰制他人的方式处理问题,而被霸凌者常用压抑退缩、忽视的方式面对。长久下来,可能会习惯用过度高亢或卑微的方式处理事情,变成校园中的「恶霸」,或总是被欺负的人。

希望孩子好的家长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恶霸或被欺负的人,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关键就是要协助孩子避免总是用宰制他人、或压抑自己的方式面对困难,所以要练习觉察和处理情绪,多使用「我和你是平等的」的心态,不卑不亢的与对方沟通协调,或寻求他人协助。

避免孩子霸凌人或被霸凌,情绪是关键,认识霸凌与情绪反应的关联

而培养孩子调解情绪的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亲子好关系

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教养方式,会在无形之中养成孩子表达、沟通、应对情绪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同伴关系。

亲子常相处,拉近彼此的距离: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好且常共处,孩子的同伴互动关系也比较正向;反之,若亲子关系较为疏离,同伴关系也比较不好。我们可以推论,如果家长和孩子常相处,且有良好的关系,感到彼此「很靠近」,那么孩子会有充分的机会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用适当的方式沟通和讨论,比较不容易用霸凌解决问题,若被霸凌也敢于和家人说。

用「民主式教养」教孩子尊重:另一个研究则发现,「民主式教养」教出来的孩子,比较不会霸凌他人,而「放任式教养」下的孩子,霸凌他人的比例较高。我们可以推论,在民主式教养中的孩子,家长传达给孩子同时有教导和尊重的态度,所以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良好的沟通方式。

2. 和孩子一起「接住情绪」

霸凌或被霸凌者,常因不会适当表达内心情绪,而造成火山爆发、或压抑忧郁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试着用认知行为学派大师 Ellis 提出的「理性情绪治疗」来对待情绪。心理专家指出,接纳情绪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唯有接纳产生的情绪,接着处理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先允许情绪存在──接纳任何情绪:接纳情绪的关键在于:不论拥有什么情绪,都重视且接受;更不会因为是负面情绪,就急着把坏情绪抛开或假装没这回事,试着用同理、感同身受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再理性处理引爆源头──对事情的「评价」:处理情绪的重点其实不是情绪本身,而是对事件的看法、想法,因此可以试着用理性、客观的方式想一想,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绪?并试着从多个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或听听不同人的看法,能避免陷入非理性信念,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有情绪时被稳稳地接住,是一种很有安全感的状态,以后情绪又来了、想发脾气、想哭……的时候,比较不会用爆发或压抑的方式处理,也就比较不会成为霸凌或被霸凌者,而能适当的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并进而挖出真正的源头,有效地解决积累在心底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