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遲點復工會有企業破產?

王陽cium


目前,一些疫情不太嚴重的地方,已經發布了復工通知。但具體到各個企業,想真正復工卻不容易。主要是因為政策到了基層,往往被加碼甚至扭曲變形。

一是很難達標基層政府的嚴格要求,難以通過審核。

二是即使能通過審核,工廠也面臨著無人生產的窘境。儘管公安部,發改委多部門有明文規定,不得隨意封鎖高速公路、縣道、鄉道。但仍然存在“人進不去,也出不來”的狀況,且能到達工廠所在行政區域的人員還需要至少14天的隔離期間。

三是即使能勉強開工,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以實現正常生產。庫存的原材料用畢後如何實時補進供應?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能及時運輸出去?另外,在工作期間,一旦檢查發現有一人發熱,如果確定為疑似,就可能再次停工,所有員工繼續隔離。

那麼無法正常復工會帶來什麼嚴重後果呢?我們以製造業為例談幾點。

一、供應鏈

現代製造業生產是供應鏈、產業鏈深度合作的生態融合關係,再小的一個商品,也幾乎不可能獨立完成。這些環環相扣的企業必須一起動起來,才可以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良性運轉。

比如,如果一個外包產業鏈中極小的生產螺絲釘的供應商不能開工,那麼,即使強大如iPhone也沒法完成最後組裝,進入到商品流通環節。

所以,不能正常復工對供應鏈的良性生態關係是一種重創。

二、三角債

三角債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頑疾,問題由來已久,深入到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相互欠款已經變成了一種行業通用規則。越是門檻低的產業,欠賬越嚴重。

大的生產商找中型工廠代工生產,中型企業拿到訂單,先找原材料商賒賬,然後再分包給小企業,小企業再分包給微型工廠,大的生產商收到貨再發給銷售商和電商平臺,一環扣一環。一般收到貨之後2-6個月付款。於是形成了人人是債主,人人都欠債的尷尬局面。

如果其中有一家倒閉,那麼它欠別的合作方的債務也無法兌現,於是引發生態鏈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些小微企業,利潤很有限,而且可能還是應收款。年前房租、工資、獎金和備貨等之後,賬面現金已經寥寥,等待著年後的結算和流水。

所以,如果不能正常復工,這些小微企業賬面現金的捉襟見肘是導致其破產的直接原因。進而由三角債問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再贅述。總的來說,因疫情引發不能儘早正常復工的情況,對企業將產生較大程度的創傷,那些處於行業低端的小微企業真實地面臨著將要破產的嚴峻局面。


那些觸動心靈的文字


就以我們的印刷廠為例吧:

河南,小型廠,前後投入約500萬,工人25人,重要設備七臺,廠房1200平方。

工資:技術工人高點8000,普通工位3500,平均5500,共13.75萬。

房租:2萬。

電費:印刷機都是大功率設備,兩班倒,電費3萬

辦公費用及稅費約2.2萬。

伙食費:1.5萬。

機器折舊:按12年,每月4.5萬。

則每個月共約支出27萬

(有人會說,機器折舊可以先不算成本。你想一想,500萬投入的錢從哪裡來,借和貸。每月都得還)

收入:產值平均每月150萬,毛利不到20%即約30萬。

正常情況下,每個月約有30-27=3萬利潤,一年也不過32萬利潤。

印刷行業因競爭激烈,利潤率已很薄。

因疫情復工推遲一個月,工資房租約16萬,加上疫情後業務量肯定減少,2020年虧損已成定局,這還是3月份開始正常的情況下。若3月份還不正常,虧得更多。

所以,小微企業經不起天災和人禍。

若疫情繼續,業務下降,資金週轉不開,不得不裁員,裁員又導致生產能力不足,惡性循環開始,離破產就不遠了。



玉板橋愛歷史


如果問,這次疫情,哪個行業損失最大?大家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餐飲業。經營一家門店要租金,要付人工,要付水電費和設備維修費,還有囤積的食材變質了要扔掉……一旦停業沒有現金流進來,那麼每天就是白白的開支。規模大的,毎天幾萬,規模小的,也有幾千支出,最小的也得上千吧。沒有收入,誰能撐下去?

但是,還有一個行業比餐飲業更急更緊迫。商業、娛樂、餐飲的影響是一兩個月,代工與進出口是幾年,個別企業甚至是一輩子。我有幾個朋友是做水產品出口企業或是幫外企代工企業的,急得真是熱鍋上的螞蟻。一場疫情,企業真就到了生死關頭!

為什麼?這一個月來,由於疫情,他們在國外的客戶已暫停了與他們的進出口業務!按世衛的規定,要連續二十八天無確診病例才能解除,所以要想恢復進出口業務,至少要在五月份!而人家外國企業要貨物,要運轉,不可能等你幾個月吧!於是外國客戶只能在東南亞,印度或南美找進口商或代工!至少要等到開禁以後才進口我朋友們的水產品!如果覺得人家的產品更合適,甚至以後都不進口我們的,或不要我們代工了,所以它的影響可能有半年或一年,甚至一輩子!

總之,就我身邊的例子看,做餐飲的雖然損失大,但要關門的幾乎沒有,而且現在已慢慢恢復。但做進出口貿易和代加工的真的難捱,一時半會資金和業務接不上,真有破產的可能!


湛江縱橫哥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其實此次延遲復工的時間並不長,到目前為止延遲復工的時間還不足一個月,但就是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很多大型企業開始叫苦連天,包括一些中小型企業已經出現破產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實說白了就是企業現金流出現了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大型企業每年的純利潤好幾億,短短延遲幾天時間就開始公佈要貸款給員工發工資,到底當初的盈利去了哪裡?

延遲復工企業現狀

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復工的時間一延再延,延遲到最晚的3月1號,而目前部分城市風險相對較小的地方已經出現了批量的復工。

但是在疫情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有西貝莜麵最先開始哭窮,到底是真沒錢還是什麼原因,其實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那麼賺錢,卻沒錢發工資,難道不值得讓人懷疑嗎?

隨後又有王思聰一夜消費幾十萬的KTV遣散員工,到底是沒賺到錢還是利潤被提前消費了,其實做過生意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其中沒有爆出的很多中小企業也是在這次疫情中遭受重創,有網友給社長髮私信,表示公司破產了,沒有工作了,疫情結束後還得找工作,可見很多企業並不好過,企業陸續復工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比如噹噹網,一人感染,66人隔離,得不償失啊。

延遲復工為什麼企業會破產?

其實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的生存就是在破產邊緣徘徊,一旦遇到突發風險破產時坑定的,無法避免的,這其實和大眾創業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創業者資金不足,尤其是公司流動資金更是不足。

大部分企業其實根本沒有流動資金,就是我們個人沒有存款是一個道理,而大部分個人都處於負債中,企業也不例外。

所以說沒有流動資金和企業負債是遇到突發風險破產的最直接原因。

綜合來看:很多企業就是依靠每個月的業績維持流動性,一個月沒有業績的話,基本破產,合情合理,而且沒有業績的前提下還要支付工資,更是冰上加霜。


社長財經


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肯定會有企業破產。

目前受新冠肺炎最直接的影響是:由於疫情發生在春節,對餐飲業、旅遊業、文化業發生了最直接的損失。

根據報道,2019年(去年)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大約10500億,也就是今年幾乎要損失1萬億的收入。有些餐館可能在平時是保本或虧本經營、完全靠春節盈利的餐館,因今年疫情被迫關門而造成虧損的不計其數,可能因為餐飲業一般規模小,新聞報道都只能說有很多餐館倒閉,而無法具體查證。待疫情過後,或許報道會更多些。

旅遊業受影響也很大了,春節將近20天不能出行,人民只有在家裡看電視,根據報道,2019年旅遊行業收入5000億,今年春節也一下就沒有了。

文化業主要是電影春節檔受影響最大,2019年春節電影檔收入是68個億,今年春節除了徐崢的囧媽在今日頭條上賣了5個億外,其他電影就只能推遲發佈了。


如果疫情繼續下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走勢,還將對各個行業甚至全球經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1)運動品牌Nike、Adidas以及服裝品牌H&M、Gap和Hugo Boss的部分在華門店暫停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

(2)蘋果關店,iPhone銷量或損失百萬部,新品發佈也將推遲;

(3)大眾汽車和寶馬汽車則宣佈關停在中國生產的工廠;

(4)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下調業績預期;

(5)意大利預計2020年旅遊收入減少45億歐元;

……

目前,北京K歌之王破產裁員;2020年2月6日,兄弟連線下培訓機構公開發布了《兄弟連創始人給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稱北京校區將停止招生,員工也全部遣散。隨著疫情繼續還有更多的企業倒下,但我認為疫情的出現,只會使一些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的企業倒下,更多的企業將會從這次疫情中學到很多經驗教訓,浴血重生、鳳凰涅槃、發展壯大起來。


了不起旳蓋茨


願因:

一,政策規定停工不停薪,停產一個月以內需全額髮放,停產一個月以上,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個比例發放。

二,企業並非都能遠程辦公,生產型企業不開工沒收入,還得有大量工資及社保,場地租金等開支。

三,沒有足夠現金流支撐,熬過去不知道會怎樣,熬不過去必死無疑,尤其是大量高負債企業,本身就是指望拆東牆補西牆。

四,小微創業公司前期投入大,開支大,業務量少或利潤低,本身底子就薄,經不起折騰。

五,進出口類公司面臨訂單違約風險,違約金就足夠壓垮企業。

以上為李吉祥工作室原創,作為13年專業投資團隊,給各位保駕護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可愛]



李吉祥


很多人對遲點復工就會導致企業破產,這一現象感到不可理解,事實上這個情況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

因為大部分人開工廠,都是要租場地的,一個月的租賃費都是不少的幾萬十幾萬的都有,再加上員工的工資,若是一個月沒有收入,只有支出,足以導致很多公司破產的了。

另外,還有一些存貨若是不銷售出去,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損失。這些損失都是不可估計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比如說廣州一個在商場裡賣衣服的個體戶,他一個月的租金很可能就有20萬左右,大家不要覺得20萬租金很高,事實上廣州做服裝批發的,租金都是這麼高的。這一個月若是不開工,20萬房租是要繳的。

除此之前還有備貨呀,要知道疫情發生的時候,也就是年前,這些賣服裝的都是有備貨的,他們備貨的服裝都是春季賣的。

但是,旺季的時候,正好開不了業。春季的衣服賣不出去,房租加上壓貨成本,就可能達到百萬這個數目。

可是,疫情過去了該賣夏季的服裝了,這個時候就沒有錢進夏季的服裝了。因此,他們就面臨著破產的可能。

所以說一個月若是沒有收入,就足夠讓很多人破產的了。就這還沒有算工資,還好賣服裝是用不了多少員工的。

但是,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業的打擊更大。

因為餐飲業的租金更高,他們都是在商業中心。若是一個月沒有收入,房租不減,人工工資要照開,進的貨物基本上也都報廢了。

就連餐飲業裡的海底撈和西貝這樣的巨無霸都頂不住了,就不要說小企業了。所以,一個月不復工,對於大部分企業都打擊都是重大的。

就如同我們一個月沒有工資,但是,房租要交信用卡要還一樣。可以說這一次疫情,每一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損失,尤其是企業的損失最大。

所以,我們都盼望著疫情趕緊過去,社會趕緊恢復正常吧。


不才講史


不少人會迷惑,企業平時不是在掙錢嗎,為什麼疫情下一兩個月都撐不住。

很多企業確實不是沒錢,只是沒有現金流,而資金流斷裂是最恐怖的。

企業盈利後,並不是所有資金都在賬面上的!除了每個月必須的原料,房租,人力成本等多項大額固定開支外,還有不少款項沒有立刻回來,也有部分營收被拿去繼續做投資擴張了。如果企業經營正常,賬面資金足夠企業運營;一旦停止收入,賬面資金能撐的時間就不夠久了。

像餐飲巨頭外婆家就表示在目前無法正常營業的情況下,日虧250萬。同樣的餐飲大牌西貝,早在疫情初期就宣佈目前賬面資金不夠支持3個月。

不開工,不只經濟利益受損。普通公司,老闆要對公司運轉和員工負責,特別是有些小公司很容易因此一蹶不振,倒閉也有可能;上市公司,股民和股東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推遲開工,提前預計好的工作計劃延遲甚至取消,影響公司業務穩定有序進行,影響合作密切的客戶的利益,影響行業的發展勢頭,甚至影響國民經濟和產業,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關注前程無憂,收穫職場乾貨,陪你走過求職路!


祝你前程無憂


很簡單,企業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太久,當然會有破產的風險。

首先是員工的工資福利成本。雖然企業沒有復工,但員工的工資、社保、公積金、其他福利都要支付。即使只是按基本工資發放,對很多企業來說也是不小的開銷。

尤其對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員工數量多,經營利潤少,平時企業賺的錢發完工資就沒多少的企業,現在沒收入還要發工資,老闆要是沒有足夠的積蓄,就很容易破產。

其次是企業的銀行貸款、土地廠房、商鋪的租金。一般企業都會有銀行貸款,每個月要還本金和利息。餐飲、零售類企業,商鋪的租金也不低。工廠可能還會有土地廠房的租金。這都不是小錢,沒有收入,很可能就沒法償還銀行貸款、土地廠房、商鋪租金。


第三是原來接到的訂單,如果不能按期生產交付,就構成違約,對方可能取消訂單並要求鉅額賠償。

大企業有資本同政府、銀行進行協商,中小企業沒有這種條件,在疫情下,就面臨較大困難。連西貝這樣的大公司,都說自己即使貸上款發工資也撐不過三個月,就可想而知,疫情持續,不能復工對企業影響有多大了。


上林院


首先要明白一點,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是不能沒有現金流。

沒有利潤的企業,比如之前的京東,並不影響它做得很大,也不影響它在米國上市。但是沒有現金流,房租要交吧、工資要發吧、社保公積金要交吧?這些都是成本支出,方面企業沒有錢來支付這些成本的時候,房東肯定不樂意,員工肯定要起訴,最終的結局就是破產。

另一方面,現階段很多傳統企業走的是線下的渠道,依靠線下渠道去開發業務帶來現金流,當疫情期間無法出門無法去開發客戶的時候,自然就沒有了業績,沒有業績也就沒有了現金流,然後就是上面說的了。

所以遲點復工會有企業破產的根本原因是企業沒有管控好現金流,直接原因是企業業務渠道單一。

西貝之前說是現金流只夠3個月,當時400家門店只有100家開了外賣,後面及時擴充到200家外賣,通過線上渠道收回很多現金流,所以才能夠緩和過來。

所以,無論什麼行業,都不能讓業務渠道單一化,並且現在已經是產業互聯網時代,沒有不合適轉型互聯網的企業,就看企業老闆是否願意去做,並且親自掛帥去做。

比如我認識一個做機房監控系統的,他們做得項目是靠招投標來的,但是他們的每次參加招投標都能夠中標,原因在於參加招投標之前招標方通過互聯網已經對他非常瞭解。所以業務線上化並不一定是線上成交,利用互聯網縮短成交路勁和週期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