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卧龙镇:奏响春耕生产“奏鸣曲”

记者 杨哲洋 通讯员 王洪科 王永亮

阳春三月,咋暖还寒。可在永城市卧龙镇广袤的田野上,村民群众有的在整地、有的在撒种、有的在锄草,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图卷......

大棚里面机声隆

在卧龙镇潘楼村得利家庭农场的10多个塑料大棚里,农场主赵得过驾驶着一台小型旋耕机正在旋耕土地,由于疫情的耽误,他准备种植的30多亩大棚西瓜整整延迟了30多天。随着镇党委政府复工复产工作的宣布实施,赵得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开展整地作业,并聘请村民开始西瓜苗的移栽,决心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天耽误了收,人耽误了丢。虽然疫情耽误了西瓜苗的移栽时间,但是只要搞好西瓜苗移栽后的技术管理,控制好大棚温度,适时浇水施肥的话,今年的大棚西瓜一定能去过的一个好收成。”赵得过信心满怀地说。

像赵得过不误农时忙春耕的还有翟楼村的种田大户翟殿杰,他此时正驾驶着一台小型农机具一边翻土,聘请的工人就一边把留兰香根撒丢在犁沟里。留兰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精华主要由生长收获后的根茎蒸煮提炼而成。“我今年种植的40多亩留兰香,是按照提前签订的合同栽种的。按照以往的市场行情,到秋后,预计每亩可实现收入4000多元。”翟殿杰兴奋地说。

药材地里忙碌人

在石桥村潘丽丽种植的40多亩中药材基地里,碧绿的药苗散发着清馨的药香,镶嵌在药苗叶片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春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不负春光管理忙。此时,潘丽丽正指挥着药农掀起罩在中药材白芷上的薄膜,有序开展间苗锄草的田间作业。“前些时候疫情严重,大部分时间都是猫在家里不出门,现在随着复耕复产,一旦不对药材及时管理的话,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潘丽丽介绍说,春季是对中药材管理的关键时期,间苗、锄草一环紧扣一环,一旦田间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药苗被杂草吃掉,再或者药苗太稠密,导致药苗根茎不能正常生长、产量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收入。

而余庄村的药农胡茂枝此时正对10多亩已经管理好的中药材白芷,进行首次田间浇水施肥。“中药材白芷喜好大水大肥,每间隔半月左右就得浇上一遍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材高产稳产。”胡茂枝介绍说,去年种植的8亩多中药材白芷,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亩均实现收入5000多元。

据悉,自该镇开展调整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以来,目前,该镇已发展种植中药材1.5万亩。2019年,仅此一项该镇人均增收达1600多元。

科技服务“不打烊”

时下,正是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期,该镇农技人员按照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安排,分片入村指导农民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3月19日,该镇农技人员张祥宇深入伊庄村指导村民开展工作,他还把群众急需的防治病虫害的药物,送到田间地头,耐心讲解防治药品的配比比例以及应注意的自身防治措施,受到村民群众的好评。同时,该镇还采取网上预约、微信服务等方式,全天候提供春耕生产技术服务。

为确保春耕农用物资的供应,该镇还及时协调信贷部门,全力支持做好农用物资的储备。同时,该镇还成立农资服务小分队,根据农民群众网上预约订购的所需农资,免费提供上门服务,让农民群众不出家门就可得到满意的农用物资,及大地满足了村民群众春耕生产的要求,为实现农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种一粒种,秋收一担粮。望着田野里农民群众不误农时忙春耕的身影,土地“生金”、粮食满仓的丰收场景犹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