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共衛生專家:疫情有可能持續到明年

英國公共衛生專家:疫情有可能持續到明年

(3月17日下午,多班由英國倫敦出發的客機陸續飛抵香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絕大部分抵港人士均有佩戴口罩,部份人更戴上眼罩及穿上整套保護衣,不過現場所見仍有少量外籍人士未有佩戴口罩。中新社記者 秦樓月 攝)


歐洲成為世界新冠疫情的震中。

據世衛組織最新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21日上午10時,歐洲區域新增病例23950例,累計確診128541例,累計死亡6000例。意大利成為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全歐確診人數破千的國家達到13個。


面對日趨嚴峻的新冠疫情,歐洲各國能否有效控制?《中國慈善家》雜誌專訪了英國胡佛漢頓大學健康教育學院公共衛生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若陵。


《中國慈善家》:據英國公共衛生局的一份報告,估計英國疫情會持續到明年春季,屆時80%(790萬人)的英國民眾染病,15%的人(190萬)可能會住院。對此您怎麼看?現在英國的疫情到底有多嚴重,未來可能會如何發展?


陳若陵:是的,如果根據目前的狀況,疫情可能要持續到明年春天,或者是更長一段時間,比如夏季。如果沒有新的措施出臺的話,或者沒有研製出有效的疫苗或者特效藥,疫情一直持續到明年是有可能的。這個判斷是根據流行病學原理、病毒的毒性傳播力,還有人群的行為學,以及政府的干預政策,這三者計算出來的。


對於疫情將來的發展,我不太樂觀,將來的數字肯定是要增加。


從目前來看,英國是5018個確診病例,233個死亡病例。目前,英國的病死率比中國高。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齡化,感染的老年人有的患有基礎疾病。現在這種病的死亡率計算都不準確。為什麼這麼說呢?最近英國政府說輕症病例不再做病毒檢查,不納入統計,所以它的分母小了,結果不是太準確。


《中國慈善家》: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提出的群體免疫力策略引起很大爭議,針對英國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您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陳若陵:群體免疫是醫學上的一個理論,提出這個概念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群體免疫是通過疫苗來進行的,病毒是減毒的。比如預防麻疹,有100個兒童,要有95%的孩子打疫苗,即便5人沒打疫苗,麻疹也不流行。群體免疫是放任病毒蔓延,但前提是這個病毒是減毒的病毒,這樣最終的死亡率才是低的。


我相信,如果英國首相的群體免疫策略搞錯了,他會聽民眾的意見,聽更多專家的意見,他會修正的。


我不認為英國政府在過去一個月採取了足夠的措施。

英國人跟中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確實不一樣,英國人就是要等證據,有的時候就錯過時機了。什麼是證據?一是從科研方面來的證據,二是從理論方面來的證據,三是從個人體驗得來的證據。個人的經驗,也是一種證據。


目前,英國政府主要的防控措施是建議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現在已經在做了。比如家庭隔離,英國這邊家庭住房面積大,這是一個優勢。我認為,政府應實行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還應該印一些小冊子,或者在網上給予一些詳細的指導。


《中國慈善家》:據您觀察,英國的醫療服務體系能否應付增加的新冠病人?另外,似乎歐美國家對戴口罩這件事也有不同看法?


陳若陵:英國醫療衛生體系有兩套系統,一個是政府裡的公共衛生部 (Public Health England,PHE),還有一個就是疾病控制系統,放在NHS裡。NHS聽起來好像只是負責治療的,但實際上它還有一個部門,就是負責疾病預防的。


現在,新冠病人基本上都在大醫院裡,分佈在重症科和傳染科等。隨著病人的增加,英國的醫療服務體系會有一點困難和壓力,包括缺乏個人保護設備。


西方人不願意戴口罩,也不能說完全是錯的。這裡面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密度的原因。確實,一般的口罩不能完全擋得住病毒。但我認為,戴口罩通過阻擋飛沫,至少能夠阻擋病毒的數量。1個病毒進來和10個病毒進來,預後可能是不一樣的。


歐洲的其他國家,比如德國、英國、瑞典,都是偏向於群體免疫,因為他們的語系是一樣的,都屬於拉丁語系,從人文科學來講,思維方式也比較相似。


《中國慈善家》:您認為意大利新冠肺炎病死率高的原因是什麼?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您認為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陳若陵:在早期,意大利沒有意識到病毒嚴重性,沒有認真對待,不採取嚴格防控措施,例如,機場管制措施,戴口罩、洗手和社交距離。


人群感染率在短時間內猛漲,病人太多,當地醫院應附不了,對很多病患者救治跟不上。另外,人口老齡化,老年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慢性病,例如大於的50%老年人有高血壓,被病毒感染的老年人容易致死。


因為國情不一樣,不是很多歐洲國家實行嚴格的人員流動限制。“抄作業”也抄不了,把中國的“軟件”拿過來了,放在意大利的“硬件”裡頭,可能不工作,因為這個“硬件”跟中國的“硬件”不一樣。


但我認為,意大利應該採取緊急措施,更嚴格的措施,控制社交距離,增加國際援助,儘可能地降低病死率、控制感染率。


《中國慈善家》:現在歐洲疫情形勢嚴峻,歐盟似乎無所作為。默克爾說這是歐洲自二戰後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在公共衛生方面,歐盟有什麼合作機制嗎?


陳若陵:在醫藥衛生方面歐盟有合作,比如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 Medicines Agency) 。在公共衛生方面,我個人認為歐盟在慢性病治理方面合作很好,如我參與的歐洲MONICA (心血管流行病學監測與防控)。


在傳染病方面,歐盟會有信息互通、資料交流,但面對這樣來勢兇猛的新冠病毒在各國流行,醫療資源共享的合作較為困難。今後歐盟委員會要在這方面加強,提升對傳染病大流行的控制。


《中國慈善家》:近期海外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激增,但也有部分人在回國和留在當地之間舉棋不定。您對此有何建議?


陳若陵:如果他們想回國的話,儘可能幫助他們回國。因為一個年輕人待在國外不是很方便,特別是疫情導致恐慌,父母親在國內也非常擔心。


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得到其大學同意併合理安排學習;二是一定要遵守防疫措施,回國隔離14天,不要傳播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