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材:寫好記敘文的關鍵

記敘文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形象思維的手段,通過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來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對於一篇記敘文而言,至關緊要的是要選好材料。具體說來,應注意選取以下幾類材料:

一、有較強的情感內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說過:“小說是情感的記錄,而不是事實的重述。”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事件、線索等僅僅是記敘文的表層結構,其深層結構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內涵。或者說,事件、線索等只是承載情感內涵的框架,真正感動人的是蘊含在框架中的情感。為什麼有的文章看起來也是有頭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無味,不生動也不感人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記敘經歷”的文章中,最好要選擇富有情感內涵的經歷。那些沒有情感內涵的“經歷”不是記敘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掃除的經過記敘得再詳細,把一次實驗課的過程描寫得再具體,把一次郊遊的經歷敘寫得再熱鬧,如果其中不流淌著真摯的情感,也是不可能令人心動的,因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二、有較深的主題潛能的材料

所謂主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蘊含的基本意義,以及作者通過對材料的思考、體驗所傳達的基本思想和評價。前者是主題的客觀性,也就是說,這種基本意義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後者是主題的主觀性,是指作者對材料內涵的洞見與挖掘。主題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結合,所以魯迅先生要求“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選材和立意是記敘文寫作中兩個重要的環節,處於互相影響的聯動狀態。材料選得好,為挖掘主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題的挖掘和深化,又反過來制約、促進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就選材這一環節來說,和選擇礦點的道理是一樣的,礦藏的深度如何,質量如何,有無開採價值,這都是打井前需要認真考慮的。有些學生在選材時往往只考慮是否切題,卻很少考慮材料的主題潛能,正如魯迅先生批評的那樣:“將一些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這樣的文章當然不可能獲得好評。有時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裡,可以寫出主題深淺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並不具有什麼內涵,無論你怎樣妙筆生花,也很難挖掘出深刻的主題來。這就提示我們,在選材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估測一下材料的主題潛能,看看它們有沒有可開發性。

三、有較突出的“動態流程”的材料

由於記敘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規範,對選材相當重要的一點要求是:動態。“動態”,就是要求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在動態流程中表現某種主題,只有那種具有動態感、過程感的材料,才是記敘文真正需要的材料。從本質上看,敘事都是對已經過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這種追述在不同的文體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說明文中,運用的常常是“一般現在時”;在議論文中,運用的常常是“一般過去時”;而在記敘文中則常常要把它轉化成“現在進行時”。選擇具有動態感的材料,要注意動態發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線式的,因為那種直線式的事件、直線式的情感缺乏迴環蘊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優秀的作品中我們總會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內在情感、事件的發展過程,總是曲曲折折地向前發展的。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那些三迭式情節(如三打祝家莊、三打白骨精等),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範例,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