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在『被蘋果官方警告』過後,微信今天終於全面上線了『Dark Mode』,也就是期待已久的深色模式。


用戶在iOS系統中設置深色模式後,無需另外操作,微信即可自動適配,進一步優化用戶使用體驗,深夜使用微信更方便。


適配後也有『bug』


用戶更新最新版微信後,打開 iPhone “設置”,通過“顯示與亮度”,調整為“深色”,微信即可自動適配“深夜模式”;或調為“自動”,夜晚自動適配。打開“深色模式”後,微信首頁、聊天頁面、發現頁面、公眾號文章頁面、視頻號頁面、搜一搜頁面、微信支付頁面等都將自動轉為深色。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如果需要關閉“深色模式”,用戶只需打開 iPhone “設置”,通過“顯示與亮度”,調整為“淺色”,即可關閉。目前,安卓版本也已灰度測試完畢,即將全量上線。


深色模式有幾點優勢:提高低視力和強光敏感者的可視性,以及讓用戶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更好地使用設備。還有一些影響就是,如果你的手機屏幕是Oled材質,深色模式也能讓手機續航得到提升。


從這次微信更新的深色模式可以看出,騰訊的微信團隊還是在此基礎上做了不少的優化和適配工作。比如在深色模式下,微信的界面的背景色也會隨之調整,為了適應暗色背景,聊天氣泡的色彩也進行了調整,使其在視覺上並不會顯得突兀和刺眼。


再比如朋友圈分享的鏈接,可以看到微信專門做了『黑灰』色的適配,以區分二者的層級關係,便於瀏覽和閱讀。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但其實也有一些缺陷和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微信的小程序還並沒有適配,用戶如果在暗光環境下在微信和小程序之間切換,可能就會被突然『亮瞎眼』,體驗並不友好。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就是微信公眾號的適配問題。大多數公眾號都會藉助第三方的編輯器進行排版和編輯,但這些第三方編輯器中的很多原始素材都是基於淺色背景開發的。再說微信的深色模式下,這些圖文排版的效果就會『露餡兒』。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即便是在前兩天因為排版效果大受好評的蘋果官方的微信內容,在微信最新的深色模式下也不能避免在一些小細節方面穿幫。


這其實就是各大應用商和開發者沒有遲遲適配深色模式的原因。


深色模式並不簡單的是將自己的應用『黑化』,而是需要在新的暗色調背景下作出一系列的開發和適配,這背後需要付出的工作量並不小。


很多開發者都將「深色模式」和之前很多應用和軟件都具備的「夜間模式」的概念相混淆。在進行深色模式的適配時,只將其功能開發簡單的理解為『不刺眼』,而忽視了用戶的觀看體驗。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例如知乎的iOS客戶端很早就適配了iOS13的深色模式,但知乎在採用了深色背景的前提下,將字體、圖片一律進行了暗化處理。這種黑色背景+灰色字體的設計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顯示對比度的降低。日常使用時,普通燈光環境下字體看上去就非常吃力。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而反觀iPhone原生的APP,在這一點上都做的很好。能夠保證在深色模式下,該顯示的內容清晰,完整。即便是在強光環境下,也能夠辨認。


在去年的 WWDC 大會上,蘋果人機交互團隊的設計師 Raymond Sepulveda 曾對 macOS 的深色模式使用場景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他指出,只有閱讀瀏覽或是內容創作型 App 才需要長期啟用深色模式,比如文字或代碼編輯。它們會藉助黑底白字的高對比度特性來讓用戶視線保持集中,其它大部分軟件對於深色模式的需求反而並不強烈。


並不是所有APP都適合


所以這其實就牽涉到第二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APP都適合深色模式。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最典型的就是淘寶這類的電商APP,在它們的用戶使用場景下,非常依賴於利用視覺元素完成對用戶的信息傳遞和引導,但深色模式天然就在這方面並不具備優勢。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淘寶適配深色模式的難度相當大,因為它有多個技術框架、數百個入淘業務,要兼容多種品牌體系、各式各樣的商品和內容、全年紛繁複雜的大促會場等等。這就需要對應用內所有頁面進行顏色語義化設置,設計與開發量將無比巨大,無異於把整個APP重新開發一遍。


其實對於『什麼是好的深色模式』這個問題,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指導中做了回答:


  • 不要使用 100% 黑色
  • 使用不同層級的黑色和陰影來體現層次感
  • 在黑暗模式下更換原先的顏色
  • 創建一個新的,黑暗模式下的調色板
  • 少量使用顏色避免花裡胡哨
  • 確保有足夠的對比度


有意思的是,對於電子設備來說,深色模式可能並不是什麼新功能,而是某種迴歸。在 20 世紀 60-80 年代時,當時計算顯示設備是陰極射線管(CRT),但卻只能支持單色的顯示。就像我們在黑客帝國中看到那樣,黑底綠字是當時單色顯示器的常態。


你可能把「深色模式」和「夜間模式」弄混了……


直到後來mac和微軟的圖形界面被普及後,白色作為電子產品圖形交互界面的底色就成為了常態。


從這個意義上看,深色模式也算是『致敬經典』了。當然在現階段,它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這需要眾多的終端廠商、應用開發者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