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元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祥聘


北宋未至南宋初年,有一个杰出的诗人陈与义(1090-1138),是洛阳人,字去非,号简斋,他生于北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享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是政和三年进士,长于诗,亦工词,其诗词风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創立了简斋体,有《简斋集》十卷存世,被认为是继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并为江西派三宗。

陈与义生活的时代,正好是南人南侵北宋灭亡的时期,靖康之难家国之痛给他留下了悲愤欲绝的感受,随宋室南渡之后,他的诗风陡然转为悲壮蒼凉。

这时期陈与义写有一首著名的七律诗《元日》: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

这是一首标准的首句平起入韵七律诗,全诗格律严谨合道,中间二联句对仗工稳,诗风悲壮蒼凉。

起句便是不俗:“五年元日只流离”,已经是国难之后流离失所的第五个新年(元日)了,而且离开了北方的家乡,来到了南方,风俗习惯已大为不同,事事感非。颔联用“后饮屠苏”对“长乘舴艋”,因南方地区湖水众多,故常年都乘舟,惊觉此身已老矣。颈联中更进一步道出了拖家带口离别家乡的无可奈何,要丢下这剜心的家国之痛去学道隐逸却是有违内心的。尾联二句更是表现出了诗人心中那挥洒不去的思念故国怀念家乡的深深悠思,你看那岸边的草木都知道一年一度的节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是一身千恨,千恨一身,悲凉的淚水沧然洒落将衣衫都沾湿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