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夫妻档” 同守志愿岗


战“疫”“夫妻档” 同守志愿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安定门街道值守“疫”线,有这一对对夫妻,他们参与值守、消杀、测温,用行动展示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为你戴红袖标,是我的仪式感”

“您好,有证吗?”

“拿出来亮一下”

“好嘞,您收好咯,这边测个温”

.......

韩桐亮值守的车辇店胡同内多医院、酒店、超市、停车场、餐馆,来往人群也比较密集。半个小时不到,胡同口就已经通过了12辆车、68位居民和9个外卖小哥。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对居民查证测温、对车辆查证、检查后备箱;外卖小哥则还要多一步——登记。从上岗到换岗的2个小时里,韩桐亮跑前跑后,连水也来不及喝一口,直到妻子王桂英前来换岗。

“我5点从单位下班,6点到这里换他的班,他回去做点饭,吃了就去赶8点的夜班。”妻子王桂英笑着说,有时候丈夫也偷懒,为了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中午就把下午的饭也做出来!

就这样,一个每天白天上班,值晚上6:00—8:00,一个隔天8点夜班,值下午4:00—6:00。赶上两人都上班的时间,他们只有这个换岗的间隙可以见上一面。

每次换岗,韩桐亮都会细心的替妻子戴上红袖标,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仪式。他说,这不仅是仪式感,也是责任的传递。

自2月底报名,到如今他们已经坚守了近20天,虽然见面时间少了,但是共同抗“疫”的担当让彼此的心更近了,他们说,愿意坚持到这场抗“疫”阻击战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刻。


“你只管报名,我替你守”


“你只管报名,我替你守”

这是丈夫马维斌对妻子吴丽春的承诺,她报名,而他去值守。怎么样?是不是比“承包鱼塘”更浪漫、更“霸道总裁”?经过岁月沉淀的“狗粮”是不是吃起来更加“上头”?

2月份,分司厅社区开始招募胡同卡口值守志愿者,作为党员的吴丽春积极响应,报名参与。由于身体不好,值守了几次,吴丽春的腰、腿就开始“唱反调”了,但是一向要强的她强忍着伤痛依然坚持值守。

作为朝夕相伴的丈夫,怎么会看不透她的脆弱。他心疼,但是也不忍打消她的积极性,于是马维斌替妻子扛下了值守的重任,每天按照排班表,站在胡同口对过往居民、车辆进行逐一检查。

如果,你发现一位身姿挺直、憨厚寡言的老先生在签到表上写下十分女性化的名字“吴丽春”时,请不要声张,因为这是他对妻子无声的宠溺。


“支持你,就和你并肩而立”


“君在东公街、我在小经厂,日日思君不见君,同守志愿岗.......”

李清河是分司厅社区的老党员,也是社区治安志愿者,平日里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只要提到“李叔”,就连社区新来的社工都要忍不住夸上两句。疫情来袭,他不仅自己报名值守,还发动了妻子一起参与。

“我和老伴身体还可以,防疫值班的工作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社区的一份子,守好咱们家门口是我们应该做的。”

报上名后的日子,李清河和刘淑珍夫妻两人每天都参加值班,无论刮风下雨,他们一直都坚持在各自的卡口上一丝不苟的做着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候还要求社区多给排几个班。

两人的身影遍布东公街、小经厂、大经厂等多个胡同点位,无论早中晚,只要哪里缺人,他们都积极去“补位”。有时候,两人值守同一点位;有时候,两人一起出门,奔赴不同点位;有时候,值守同一点位不同时间,传递一根“接力棒”。虽然分开的时间更长了,但眼里的爱意愈加浓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