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太難,高三女生跳樓自殺——今天的以及不遠處的那些悲劇

“同事的女兒今天上午跳樓了。”

身在長沙某機關工作的一個熟人,在微信群裡說起今天讓他感到震驚、“眼睛泛紅”的事件。“早上我還看到那同事了,還打了招呼。”

那位同事是機關裡的一位中層幹部,自殺女孩的母親。當天早晨,母女之間的矛盾剛剛升級,雙雙都撂下了狠話。到了單位以後,她的氣憤及很快產生的擔心,同事都感覺到了。

母親給女兒打電話,說著說著又吵了起來。過一會兒再打過去,就沒人接聽了。她有些慌了,趕緊往家趕,上樓一看,家裡所有窗戶都敞開著,地上放著一個桶,裡面有一些燒過的東西的灰燼。

母親又往樓下衝,她家住八樓,到了樓下,就看到了不幸的結局。

雖然與這個轉述者隔得很遠,我仍能感受到近在身邊的意外死亡造成的衝擊,何況是發生在花季的隕落——女孩兒只有17歲。幾年前,另一起中學生自殺事件,離我就非常近。那個小區叫“歐洲城”,距離我父母家非常近,我經常路過。

有幾個朋友,就住在歐洲城,有人目睹了慘狀,在幾年之後描述的時候還面帶驚懼。

那次悲劇的主角是個初三的男生,教師子弟,爺爺還是某學校的教導主任。事發時,男孩已經嚴重抑鬱,父親在家看著他,據說孩子趁父親中午打盹溜了出去,上了樓頂。歐洲城都是接近30層的超高住宅,目擊者描述了的場面太血腥,肢體飛散,我只能寫這麼一句了。


愛太難,高三女生跳樓自殺——今天的以及不遠處的那些悲劇

少年住的小區“歐洲城”


那個男孩,從小就受到嚴格的管教,成績不得滿分就要遭受家長的暴力。我的一位朋友,是男孩所在中學的老師,她形容那個孩子的日常,喜歡握著小拳頭背詩詞歌賦,他有他自己的世界,但沒有朋友,在學校被嘲笑,被排斥。

這位教師朋友,近幾年受到的學生自殺的衝擊,不是這一件,而是一件接著一件。還有一個男生,從她所在的初中畢業,不久在高中戀愛,受到校方和家長的強力打壓(那所高中相當於遼寧的“衡水一中”),幾乎是在家被嚴防死守,在學校成了“反面典型”。他的母親好像是某學校教導主任(又是教師子弟,忽略這個巧合吧),反向給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那個女孩先承受不住,自殺身亡,男孩也追隨而去,一對小情侶就這樣殉情。

在那所“遼寧版衡水一中”,連學生宿舍都安了監聽設備,全方位管理學生的言談,發現男女生走在一起都不行,如果手拉手,輕則停課,重則開除。這樣的規定,許多學校也差不多。據我那位教師朋友說,在她的學校,一些學生會悄悄告訴她,學習壓力太大了,異性戀又承受高壓,他們甚至“被迫愛上同性”。

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被家長和學校壓得太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求愛的寄託的可能被扼殺,被否定,甚至被示眾,青春期如何能承受得起。教育如此畸形,“我外甥女經常做的夢就是學校失火”。

朋友那所初中學校(當地重點),近年還發生過至少兩起少年自殺事件,都是在跳樓的過程被外圍承接,未造成致命傷害。而學生因為抑鬱而休學的,更是時有發生。

在我的朋友裡,也有好幾個人的孩子因為抑鬱而休學,有的是辛辛苦苦考到了歐美的學校。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曾公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


愛太難,高三女生跳樓自殺——今天的以及不遠處的那些悲劇

講述殘酷青春的電影很多,比如《少年的你》


想問問中國的家長,你覺得這樣的悲劇離自己很遠嗎?你真的確定你給孩子的壓力和管教他們承受得住嗎?你確定你瞭解這一代的內在需求和他們的煩惱嗎?自認為給了孩子一切的你,這一切裡面有他們需要的愛嗎?你又對自己的真實內心瞭解多少?

說回到那位自殺的長沙女孩,她與家長衝突的最直接原因,也與戀愛有關。她想與男朋友報相同的志願,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她的母親是一位性格很剛的人,做事果斷,雷厲風行。

女孩兒的屍體當天就火化了,即刻送回老家安葬,對未成年人的死,這是當地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