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许多游戏厂商不约而同地踏上了“炒冷饭”的道路,这种风气蔓延到了游戏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大厂们都在想尽办法炒着冷饭,把原来能赚钱的IP翻新下再继续赚钱。

而今天我就想和各位聊聊关于厂商炒冷饭的一些原因和我对于炒冷饭的看法。

关于“重制”和“重置”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们先说说“重制”和“重置”的区别,以《刺客信条3》为例,有人觉得这游戏没什么新意,那么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重制”和“重置”的区别了,在英文中有remastered和remake的区别,“重置”说到底就是加了个美颜,而“重制”那可是真的要回炉重造了(如《生化危机2重制版》)。

但是无论是“重制”还是“重置”其实都属于炒冷饭的行为。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刺客信条3:高清重置版》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画面对比


厂商炒冷饭的意义何在?

除去有些吃相难看的重制,更多的厂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去炒冷饭,现在3A游戏的开发时间越来越长,开发成本也越来越高,于是厂商们对于新IP越发谨慎。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像《最终幻想6》诞生的时代开发人员只要几十人即可,到了《最终幻想7》和《最终幻想8》则是一两百人的规模,然而到了《最终幻想13》和《最终幻想15》,开发人员达到了数百人之多。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而对于游戏公司而言,口碑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家游戏公司愿意活在差评之中,前些年《使命召唤》系列、《生化危机》系列以及《最终幻想》系列的口碑下滑已经引起了所属公司高层的重视,但是在新时代要创造经典的难度比过去难得多,从商业角度来考虑,大多数公司的战略都是偏向保守的,毕竟财务报表现维系着公司的根本,敢于创新的风险实在太大,所以即便口碑下滑,大多数游戏公司还是更喜欢推出那些经典系列的续作而不是推出原创IP。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使命召唤:二战》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生化危机7》


《使命召唤:二战》和《生化危机7》可谓是动视和卡普空的回春之作。

所以厂商需要一个更长的缓冲期,期间他们要争取盈利,同时让系列作保持热度,“炒冷饭”就成为了一石二鸟的选择。

而说到“炒冷饭”,卡普空可谓是大师级别的厂商,炒的一手冷饭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美曰其名:经典IP重启计划


在卡婊这里“炒冷饭”可不只是为了给新作赚奶粉钱。重制游戏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些经典游戏重新回到公众视野,《洛克人》在这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卡普空先是推出了新的《洛克人遗产》在获得了极好的反响后,便及时推出了《洛克人11》这一套操作可谓是让卡婊赚得盆满钵满。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洛克人》可谓是许多玩家难忘的回忆


“冷饭”对玩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当然,以上都是从厂商的角度考虑,而从玩家的角度出发,那么无非就两个点:新玩家可以补课,老玩家则可以延续情怀。

一款优秀的游戏对一代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适时炒冷饭,那玩家不得不说句真香!例如此前的《生化危机2》。

卡普空此次的重制完全就是在原作的设定与剧情的基础上做了一款新游戏。保留了原作的核心内容与场景,将游戏的模式和游戏操作全都推翻,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制作”。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卡普空是真敢做


如果让一位刚刚接触《生化危机》系列的新玩家去玩98年的《生化危机2》,我想大多数新玩家都会被劝退。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画质和游戏一样“经典”

也许老玩家可以接受,但许多新玩家可接受不了这古董画质,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生化危机2:重制版》这样的存在来为《生化危机》系列提供新鲜血液。

而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游戏就是同样发行于98年的《塞尔达传说:时之笛》。

当年N64上的《塞尔达传说:时之笛》是第一款FAMI通、IGN以及Gamespot的满分游戏,同样也被各大媒体普遍认为是“史上最佳游戏”,这个游戏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创造了现代3D游戏的标准,还有寓言式童话故事所隐含了对人生、对世界以及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而后来在3DS上重制的时之笛,除了画面完全重制外,还加入了新的挑战模式,让这部经典名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因为N64实在有些久远,所以其此次重制到了3DS上不仅可以让老玩家重温经典,同时也给了一众新玩家补补课的机会,这样优秀的“冷饭”可谓再来都不嫌多的,包括现在回过头来游玩这款游戏也依旧能给玩家带来惊喜。

那么炒冷饭一定像《生化危机》这样吗?

这倒也不是一定要完全推翻重制,虽然作为玩家当然希望能做成那样。

对于重制游戏我认为有两点是理应保证的。(画面更好应该是重制的基本要求)

  • 更多不同于原版的细节或额外的任务剧情。
  • 有意义的重制或重置。

第一条很好理解,不就是收集品或者DLC嘛。主要是第二条,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这里的有意义不是单单指画面革新,还涉及硬件的更新换代。

像时之笛这样例子还有不少,另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在PS3末期推出的《最后生还者》,这部作品也理所当然的推出到了PS4上并更名为《最后生还者:重置版》,虽然这次只是重置,但同时也加入了“拍照模式”,也给了不少游戏摄影爱好者一些便利,其画面也不止于升级,并且重置到了性能更好的PS4上也是意义重大。

画面对比: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如今NS、移动平台庞大的市场都是厂商们盯上的对象。不过在许多经典游戏重现的同时,也难免导致一些浑水摸鱼的现象。例如个别打着“重制”的标签吸引眼球,而充其量只是“重置”的一些游戏。

结语:如何看待“炒冷饭”?

如果如果看见自己十分喜欢的游戏重制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不过也只有像《生化危机2》或《最终幻想7》这样有着知名IP加成的作品才敢“完全重制”,而大多数重制游戏都是靠着“既可以讨好老玩家也可以吸引新玩家,还能大大提升口碑和公司形象”这样的想法去重制游戏。

这里拿《鬼武者:重制版》举个例子,我个人认为这部重制算是比较差的(感觉主要是卖情怀,游戏本身顶多算画面重置),虽然重制版推出期间卡婊大作频出,我们也不好过分要求卡普空,但各家媒体给出的评价也确实合情合理。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IGN仅给出6.5分

《鬼武者》足够优秀,但重制版放在现在并不足以满足玩家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说到这里一些激动的朋友想必会想说,XXX天下第一,有情怀就够了之类的话。

不过虽说像这样的重制游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玩家需求,但还是免不了惹来议论,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当今“炒冷饭”成风,许多“重制”游戏充其量也就是比原版高清一点(真的和原版打个高清补丁没啥区别),却打着“重制”的旗号卖情怀,这也许不足以砸了这些大IP的招牌,但如果厂商选择为了满足玩家目前需要或只是为了赚钱而赶制一部过于糟糕的重制游戏,在我看来真不如“画个饼”来得实在,即便等待新游戏的过程确实很难熬,但也比我们的青春回忆被伤害更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许对于一款游戏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但在为情怀买票的同时也应怀着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去评价这些重制游戏。也应能让厂商意识到我们玩这些重制游戏不单单只是因为当年的感动或是回忆,而是因为这款游戏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经典。


浅谈目前游戏厂商频频“炒冷饭”现象

于此希望今后的重制游戏能够让我们心目中的“天下第一”永远延续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