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生死之事?


因为人生而日日体验生,却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感受死。那么多人匆匆离去,但谁也无法代替谁感受死亡。

我少年时代参加过很多葬礼,感受过亲人和友人离去的痛苦,但那是从相聚到永别,从担忧到痛苦,是在亲密的牵绊中断之后,自我情绪上的崩溃。然而纵使是最亲近的人,在临终之际,所散发出的死亡气息,对“我”们这个个体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我闻到的死亡气息,并不足以让我在面对自己的死亡时豁然开朗。

儿时深夜无眠,想宇宙深远,自我如此渺小,一旦死去,就是虚空,万物不再可感,万事不再可追,连虚空这样的概念都不再能感知。这种经历,我想不光是我和题主,甚至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我们从小是读着唯物主义长大的一代,我们不相信有灵魂。所以对我们来说,死亡没有归宿,死亡只是归零。

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死。几千年的哲学,都是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而存在。解决了吗?我觉得没有,大家只能拿出比较折中的方案,比如,劝你去信个教,相信你的灵魂能在死后被妥善安排往某处,但那其实还是永生的概念。很多人老了之后突然皈依宗教,大抵是这个缘由——畏惧那迎面而来的,无尽的未知和虚空。

罗素晚年写《我为什么而活》,但就它在哲学史里讲苏格拉底的态度,我觉得它也不愿意往死亡不可知论里走。它情愿构思出一个神曲里limbo一样的地方,幻想在那里可以和伟大灵魂们相聚。

话说回来,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大家都熬过来了。因为这是件无法反抗的事儿。人往往在年轻和老年时最为畏惧死亡,因为这两个时期闲暇最多,脑子和身体都会空下来,一空下来,可能就不由自主往某些地方拐了。

所以要我说啊,你并不是读书太少,因为读再多的书,再多的哲人,恐怕都无法解决你这属于全人类的困惑。你只是太年轻,太无事可做。你身上还没有背负中年人事业和家庭的重托,你还没有来得及让别人的人生挤占你的自我空间,你甚至也没有想到一个足够伟大的梦想去认真地实现自我。所以你全心全意想自己,想自己的生涯终端,你害怕,你痛苦,但是无济于事。

努力往前活吧,小朋友。等到你愿意为了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业付出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等到你的人生跟他人的人生产生密不可分的交集,等到你也有了像麦哲伦同学那样的经历。你接受着生,承受着死,还要思考着背负一切继续向前走,你的步伐会越来越沉重,落下的脚印却会越来越深。

到那个时候,你就无暇再去畏惧自己的死亡了,不是吗?

你可能会更想好好体验这与亲密之人,与所爱之事,所能尽力交集的,实实在在的一生。

而不是去展望那虚空。

祝好。


情感声音若辰


生于死我可能会有多一点真实的感触,2009年一天,我在田地干活,隔壁就是我叔家一大片苹果园,休息的时候随手摘个苹果也没洗直接吃了,小时候在田里真是饿了渴了都是摘了衣服擦擦就吃!我当时确实确实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就感觉不舒服了,浑身没力气还呕吐!胃里是难受整个人瘫了,结果家人吧我送到村里卫生院!还是不断吐,确实能闻到有农药味,我妈突然想起来赶紧给我叔打电话问苹果树是不是打药了!因为是早上打的药,下午我误食“毒苹果”!洗胃的时候我还有意识,等我醒过来时候已经在重症监护室第二天了,并且医生下过病危通知书了!看到两个手上全是针,从鼻子下去一个食管,还要从那根管子里面打清洗的药,周围病床上全是重症病人,那个时候真的很怕,每次来医生我想问他,我都会问医生会不会死!医生鼓励,并且安慰着在里面每一位病人!

后来想想在生死面前太脆弱了,每个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会恐惧,求生欲望得很强烈!




逝去的青春365


生与是自古都是一个较大的话题,但是我就不在此长篇大论了。因为有关于生于死的文章和书籍如汗牛充栋。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我的看法。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没有钱,我到一个私人的小煤矿去挖煤,那时候全是用人力挖,然后背出来。有一天,我正好要背煤出来的时候,就听见有人说井下抽水间电机燃起来了,快跑啊,然后我什么都不要了拼命往外面跑,一路上还看见有的人背着煤跑。我跑到外面之后发现自己全身发抖,但是看见有的人还在说笑。哪个时候我不明白,他们怎么笑得出来,他们为什么还背着煤跑,现在我明白了,这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我越来越觉得生死就是这么一回事。

一个人好不容易在世间走一回,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活给别人看,现在有太多的人就是活给别人看的,那样太累了!

一个人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回,就要做出一点有益于这个世界的事情。无论这个事情是大是小。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好。如果能认更多的人因为你而受益就更好。

一个人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回,就要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让你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在他们有生之年尽到自己的孝心,不在呼你能给他们什么。只要你能把心交给他们就行。其次要感恩自己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怕是仇人也要感恩。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你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精彩!

如果我们真正的做好以上几点,那怕生命随时离去又有何憾呢?


求职指导师


题主你好!非常高兴可以回答你这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需计较。

大约在6年前,我家隔壁有一个大学生在外地读书然后就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一两次,这一年的端午前夕,他回家了。因为在上一年公司比较忙过年也没有能回来,这次回来是放的年假,年假是一个月。这一天他开车去市里面,在出门不久他给家里人传来了噩耗,他出车祸了。这天早上有一点毛毛雨,那是一个右转弯下坡,他正常行驶在遇到弯道前他减速,车子不受控制的到了对方车道,撞到了一辆大客车,客车准载39人,实载14人。大客车顺势往右打方向想要避开,结果直接翻车了,往右侧侧翻致下面一条公路了,14人全部送往医院,而他没伤一根汗毛。他哽咽着述说这一切,犹如亲临现场。

听了以后我觉得人生一辈子生与死就是一瞬间,我们无法控制人生的自然规律,所以用平常心对待吧!最后祝看到这个回答的所有陌生人生活愉快!


川蜀农村一哥


生死很大,也很小。越是优秀的人越把生死看得很淡。年少时就见过亲人离世,甚至去过医院安放故去之人的地方,当时心里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是自己最爱的家人。

日本有部电影(入殓师)讲诉替往生者最后送行的故事,非常的人性化,但是现实不太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也不太喜欢以前必须穿寿衣的传统。曾经听朋友讲过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离世了最后换衣服的时候非常之不堪,感觉人跟动物没有两样。

日本是个老龄化的社会,在一个纪录片中长寿村的老奶奶跟记者说自己活这么久真是太无趣了。宋美龄享年105岁,据说她最后的晚年过得非常不好,不断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先自己一步离开这个世界。

想必真正想要长命百岁的人并不多吧。


播客来


怕。。。。。。

不敢怎么想,怕睡不着觉,总觉得临睡前的今天似乎有点遗憾,而明天又会在睁眼的一刹那瞬间来临。

也许是对这个世间有更多的期望,或者担心离开时同出生般没有任何记忆。因此,对鬼神之说也会在心湖中产生了一丝期盼,期盼还能再看看未来的风景,期盼下一个精彩纷呈的“我”的人生。


治愈系小栈


死亡并不可怕,人类无须对死亡感到恐惧。死亡存在于生命的旅途终点,宛如傍晚天边的晚霞终将散去。死亡引领着一个个生命体从生到死的过程,好比从黎明的白昼到太阳落下后的暮夜一样画上句号,但它同样是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它甚至与生命初来人间时一样绚丽、璀璨……

死亡是让一个鲜活的生命慢慢步入尘埃感受生命的过程,然后灵魂飞升星空化作孤星俯瞰苍茫大地。庄子认为,这一切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不必为此而悲伤。死亡仿佛只是改变了生命存在的形式,似乎只是更换了生命存在的方式而已,然而,不管生命体存在与否,它都将永远跟随大道化作世间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一切生命有生必有死,这是任何生命形式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作为生命体而言,生是希望,生是力量,死就是生命终点的谢幕!有意义,也有价值。然而。

作为高智慧的人类,由于拥有自我意识和认知,人能够将生命作为意识的对象来看待——能够将“我本身”作为思维的客体来认识,也就是说,无论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延续都成了自我意识的对象物。


生活中的点滴记事


生死在一念之间,一念曰生,一念曰死。生是死的重生,死是生的死灭,生死本来是一物,确非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有些人提到生死是想不开了,有些人提到生死是想活明白。不管是想不开还是想活明白,生死即是问题也是答案。

世间没有所谓的不幸,也没有所谓的好命,有的只是苦着自己的苦,乐着自己的乐。



尚禹成


我真的很怕死,我觉得我还没有活够!

我今年23岁,我还没有毕业,没有一份工作,不知道社会的复杂,还没有去孝敬父母,没有和朋友挣到钱了一起游山玩水,还没有看够好看的影视作品,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改变…

如果是天灾我可以接受,其他的我都接受不了,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不要去做伤害他们的事情。


上帝的宠儿用户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害怕死亡吗。我说不怕因为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是自然法则。当然自然死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因为疾病或者遇害。因为人有不甘,不甘就此死亡。人都是很贪心的,都希望多拥有。其实我也是个害怕死亡的人,没有人真正能够坦然的超然物外,看淡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