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广西北部湾说唱的精品曲艺,客家历史华丽故事变身。

木鱼,起源于明朝,清代以后兴盛,主要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南路是历史上广东高雷、钦廉和两阳的统称)一带。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及罗天尺《五山志林》中都记载过当时演唱的盛况。木鱼歌在其鼎盛时期,有记载说:“岁朝佳节, 农闲之时,榕树下,厅堂中,妇人围坐而歌。”清初学者朱彝尊更言“唱揽鱼声,都 来月下听”。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在广西北部湾客家地区, 金牡丹女起源于合浦县曲樟乡廉湖书院。 合浦县曲樟乡是北部湾客家的大本营之 一, 明朝弘治年间,一批批 客家人从福建辗转迁移到此, 后又迁往北部湾各地。 当时的曲樟地区叫做六湖桐, 有六个自然湖泊和大片大片美丽的田崖谷汀洲、鹤啸鸟啼、良流如歌,气派山水田园风光,至近代,于1958年修建了健得戏水,大湖水库两岸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湖边山脚下,点缀着一 六湖水库, 其山光水色,朝雾夕烟,渔排唱晚,流水竹风,让人油然产 个个村庄, 种超尘脱俗、 返璞归真的感受。六湖垌及后来的六湖水库两岸,客家人在此一生 蒙行生息,并就在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下,在木鱼歌的基础上诞生了不起民艺奇葩。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


话说清朝时有一间廉湖书院(又称樟木书院,当地人则称为红岭 客家木鱼。(其位于 今公馆至曲樟公路上的一个叫细山的山岭上,是合浦东 书院), 地区最大较早的-家书院,是世人所说的地灵人杰之地,文墨强 片客家 房汇集了一大批高才教师及优秀的学生,曾出过许多举人。据曲樟乡的岁的张梓先(2007年采访他时为79岁)说:“历传 书院’坐落在红检出。正座孔夫子像,两边有塑龙,浦北寨圩都有人来读。相传九人读书十人中功名,连伙夫都考上功名(秀才)。”而其中又以陈竹书为最突出者,其《祭江文》和《祭鬼文》惊天地、泣鬼神,近代则以香翰屏为最。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关中书院


木鱼先在珠江三角洲流行,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先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流行,然后其他地方有文化的人学习、传唱并模仿创作,从而也形成本地的流行歌曲。北部湾地区的客家木鱼就是在流行于珠三角地区的木鱼书基础上,经乡村的文化精英,也即廉湖书院的老师学生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创作并用客家话演唱而形成的(当时位于最基层而且少文化的农民是不太可能学习创作的)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最初的曲名为《 金牡丹女.书院情》

这其中还有一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有一年,廉州知府康府(康基田)亲驾书院督察“三年一试”的功名试。有一位来自广西博白的考生缪单坊,才貌出众,试毕在书院闲逛,孔夫堂前巧遇来自广东高州的该书院老举人金先生的独生女儿金牡丹,两人一见如故, 互赠信物许愿终身,金牡丹女以钗赠予缪单坊,缪单坊身无物件,即指孔夫堂上木鱼说道:“吾无俗物托付,就以木鱼击拍的. 鸳鸯对凤凰'为对接信号。”此后,金牡丹与缪单坊-别又是三年。当缪单坊中举骑马访书院已查无金牡丹音信,目睹人去院空,缪单坊心情澎湃,便用木鱼书套词谱出用客家话演唱的(金牡丹女,书院情》,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这就是北部湾地区客家木鱼的最初曲调与唱

词:

[括号前为吟唱, 下同]

相识恨晚书院识([和唱, 以下括号内的均为和唱]那个你呢牡丹女呀1 )

一别三年无音信 缪单坊,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中华易寻书院(那个你开金杜丹女呀!。)

目空书室缪单坊 (缪单坊, 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心慌重乱无主意(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你呀金牡丹女啊 (缪单坊,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回想別时孔夫前(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曾以木鱼作信物(缪单坊,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

提笔忆写当时景( 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

单坊心酸泪花流( 缪单坊,一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

借用木鱼歌调曲( 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凭唱木鱼表相思(缪单坊,一对鸳鸯对凤凰啊1)

金牡丹女缪单坊(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你呀金牡丹女啊(缪单坊,一对鸳鸯对凤凰啊1)

十年寒窗名及第(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 ) 回转寻技金女的(缪单坊,一对贺鲁对风风啊!

官场得意位居上(那个你呀 金牡丹女呀! ) 书院寻旧浮单坊(择单坊,一对驾套对 凤凰啊! )

金牡丹女缪单坊(

你呀金牡丹女啊 防(那个你呀金牡丹女呀1 ) (缪单坊, 一对鸳鸯对凤凰啊1 金牡升女何(缪单坊, 一对鸳鸯对凤凰啊: 〈升八度唱〉 )

此曲一经唱出,流行得快)。 同时, 缪单坊为寻找有 金牡丹女, 和乞丐,并赠一定的酬金, 牡丹。 就这样, 《金牡丹女》 让他们四处传唱,以此曲教会当时的戏班储 ,以歌传情,以歌寻找金女

明(曲樟), 后又广泛流行于两广客家人聚居地,尤其在今合浦曲樟、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公馆、 白沙、 闸口及博白县、浦北县、广东廉江市等地为传唱,几乎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是现实的折射。从金牡丹女的这个传说中,折射出如下事实: 传说是 将院有 一个叫做缪单坊的书生,认识了在书院教书的金先生的女都是文化人,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创新,从而形成了客家木鱼。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按照传说,因为此曲先是教会当时的戏班和乞丐,所以在以前,国大位的场合, 主要有两个:是会唱木鱼的乞丐, 像说书艺人随街卖艺样挨家逐户 户演唱,作为谋生手段。二是民间艺人或是乡村农民歌手开大话馆演唱。这往往在夜晚进行,一个主唱, 众人接腔,场面更加热闹。 安家木鱼唱词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七字 句,两句一节,有特定的 “缪单坊”为腔调作衬腔。演唱者用木鱼或梆筒击节,以掌握节拍,边敲边唱,或一人单独演唱,或由一人领唱,众人接腔。客家木鱼曲调吸取当地客家民歌节奏、韵律及艺术特色,形成了一种明快流畅、 曲调做扬、节奏酒脱自由、百听不厌的说唱曲艺形式。客家木鱼易学易唱,男女老少皆宜,有喜心悦目的感受。基调可重复、对唱、联唱、独唱,亦可清唱或器乐伴奏。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客运飞机飞起来,在起飞跑道从机场在日落时


其基本曲调如

下:

传统的客家木鱼,表演时由一人手敲木鱼,另一人以客家话吟唱,后 客家木鱼来增加二胡、三统、扬琴、琵琶等乐器伴奏,并发展成对唱、群唱等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客家木鱼反映的内容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歌颂男女纯真的爱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抗争。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客家木鱼,多以反映农村生活、生产建设和赞美家乡为主。唱词也由原来的“缪单坊”派生为“牡丹花”、“依都呀“,“对鸳鸯对凤凰啊”派生为

“那个呢呀百花依齐放”、“朵朵葵花向太阳”、“一对鸳鸯对红花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于近日在济南落下帷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合浦“公馆木鱼”入选本次非遗曲艺周参演节目序列,并在非遗曲艺周的驻场演出中精彩亮相,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合浦县“公馆木鱼”是用客家话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传于合浦县公馆、闸口、曲樟、白沙一带客家人聚居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于2012年5月被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2016年香港世界民族曲艺比赛荣获第一名,由公馆镇老人协会领队参加比赛。

公馆木鱼之客家:金牡丹女,故事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131个曲艺节目进行了展示,492位非遗曲艺传承人参加演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84家媒体发布了有关新闻信息。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的举办,既是推进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举措,也是以民族曲艺传承繁荣发展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具体行动。


音频:刘春

发布:2020.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