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4.26萬援鄂醫療隊員零感染是如何實現的?



來之不易!4.26萬援鄂醫療隊員零感染是如何實現的?

  3月15日,在湖北省中醫院花園山院區,工作人員在急診輸液區消毒。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3月17日,各地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開始分批撤離。一同帶回家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26萬名援鄂醫療隊員“零感染”的好消息。
  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如何確保所有醫療隊員不被感染?“零感染”的成績來之不易,它離不開科學防護,也離不開眾志成城。
  先培訓再上崗 守住醫療隊員的安全防線
  “院感”,是這次疫情防控中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
  “院感”全稱為醫院感染管理,主要指預防和控制醫護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感染。若是院感防控做不到位,不僅會導致醫護人員感染,削弱醫療救治力量,還會加劇其他患者感染風險。
  “各地援鄂醫療隊員通常來自不同科室,感染科的醫生護士並不佔多數,其它科的醫護人員難免對新發傳染病防護不熟悉,因此做好培訓是第一步。”重慶市第四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員、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錢克莉目前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任院感專職醫生,她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援鄂醫療隊員是如何接受“崗前培訓”的。


  “我們到武漢的第二天,李六億教授就給我們做了半天的培訓,講疫情中的感染防控和個人防護。”錢克莉說,培訓考核共兩天時間,專家指導是第一項。
  在武漢,有一支國家衛健委派出的感染控制專家團隊,他們需要在每一支醫療隊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專門對醫療隊員進行感染控制和防護工作培訓,使他們能夠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感專家吳安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感專家李六億等都是專家團隊成員。
  作為較早到達武漢的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救治組成員之一,吳安華已駐守武漢兩個月有餘,其間做了100多場防護培訓,培訓了超過1.4萬名醫護人員。他和專家組發佈了院感指南,並確立了“先培訓再上崗”的原則,這在保證醫護人員“零感染”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戰場上沒有失誤重來的機會,必須熟能生巧,唯一途徑就是反覆練習。“我們這批有170多人,五六個人一組進行分組練習,主要就是穿脫防護服的演練。”錢克莉告訴記者,穿脫一次防護服需要花費1個多小時,醫療隊員們剛來武漢培訓時每天練習穿脫至少七八次,有人甚至從起床一直練到晚上睡覺,就是為了牢記各個步驟,做得規範到位。

  “有的隊員把自己捂得過於嚴實,這樣反而不對。”錢克莉說,一些年輕護士經驗少,容易緊張,除了戴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外,還把防護服拉到鼻子處,容易導致憋氣頭暈,“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還要講清防護原理和方法,用事實消除他們的顧慮。”
  “防護沒有訣竅,一切都是規範動作,就是要嚴格嚴格再嚴格。”3月19日,前一天晚上剛剛隨隊返程的福建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武夷山市立醫院ICU科護士長吳美蓮告訴記者,從2月4日抵達武漢到2月7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艙”這3天時間,他們隊裡的醫療隊員一邊學理論、瞭解新冠肺炎的傳染源與傳播途徑,一邊練實操、學習穿脫防護服、戴帽戴口罩等,醫療隊的院感醫生全程指導,“不嚴格防護就是不要命,所以必須考核合格後才能上戰場。”

來之不易!4.26萬援鄂醫療隊員零感染是如何實現的?

  兩位醫療隊員正嚴格按照牆上張貼的穿防護服步驟圖穿防護服。(受訪者範娟供圖)


  嚴執行強監督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目前馳援湖北、馳援武漢的外地醫務工作者幾乎是零感染,您覺得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什麼?”在3月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裡,主持人白巖松連線院感專家吳安華時問道。
  “一個是醫療隊管理得好,政府組織得好,選派的醫療隊員也都比較熟悉業務。另外,醫療隊的培訓、醫療隊員的練習和相應的監督檢查、防護做得到位,(能做到零感染)和這些是分不開的。”吳安華說。
  “領防護服時注意選擇大小型號,脫的時候動作務必輕柔、再輕柔”“口罩氣密性檢查沒有?來,我看看你的鼻夾塑形”“頭髮要捋好,一絲都不能暴露”……為了把好防控的每一道程序、堵住每一個漏洞,這樣的動作和叮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一院)感染管理科專職醫生周泓羽每天都在重複著。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衝在最前方、與病毒正面交手的戰士,那院感醫生可以算得上是戰士的“守護者”。只有指導、監督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做到位,才能不給病毒留下可乘之機。


  2月13日,來自重醫附一院的160名醫護人員作為重慶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的第10和第11重症病區。感染控制的絕對重要性,隊員的關注和期望……對擔任醫療隊院感組負責人的周泓羽來說,這些都是很大的壓力。
  院感防控是“100-1=0”的事,一點鬆懈疏忽都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周泓羽告訴記者,她最擔心的是隊員們操作熟練後反倒放鬆了防控意識。“周醫生每天都會在我們的微信群裡發‘感控提醒’,事無鉅細,提醒內容也會每天更新,生怕我們麻痺大意。”重慶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員、重醫附一院醫生王越說,院感組的指導和監督貫穿每一個環節,從防護隔離服的穿脫檢查、手部清洗消殺到醫療廢棄物的處理、膠鞋的消毒與擺放,從醫院到駐地酒店,從緩衝區到汙染區再到進行氣管插管、拔管等高風險操作的ICU病房,都有院感組的身影。此外,武漢市第一醫院也安排了督導員,與院感組共同守好感控防線。
  不只是院感醫生,每一位醫護人員、管理人員都是院感要求的執行者和督促者。“我是醫療隊200名護士的‘管家’,要對他們的安全負責。”江蘇省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範衛新是江蘇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2月9日抵達武漢後立即投入到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號艙的前期籌備工作。

  分區、分組負責,將防護責任落實到人。“我們所在的方艙醫院分6個區,有560張床位,共100名醫生、200名護士。”範衛新牽頭制定了近乎嚴苛的院感防控監督機制,將責任落實到6個區域、10個組,在做好護理人員的防護培訓工作、督促護士認真執行防護服穿脫操作規程的同時,及時排查安全隱患並整改到位。
  上下齊心 共同守護白衣戰士
  在疫區中心武漢,感染的風險並不僅僅來自醫療過程,飲食、住宿、交通等環節同樣不容忽視。
  “我們醫療隊員能安全戰鬥到底,離不開武漢的有力保障。”談到“零感染”,王越覺得這不只是因為醫護人員防護做得到位,背後還離不開來自各方力量的支持。
  除了技能儲備,醫療隊員還需要進行體能儲備,吃好睡好休息好是提高免疫力的關鍵。“我們6小時一班,三班倒,上夜班的話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江蘇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寶應縣射陽湖鎮中心衛生院護士範娟告訴記者,起初是抱著“吃苦”的心去武漢的,雖然救治工作確實辛苦,但在其他方面,武漢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照顧,“因為2月天氣冷,他們還專門送來了小暖爐。吃飯的話每餐至少六個菜,隊裡還特意請來了江蘇的大廚給我們加餐,做家鄉菜。”

  為保護關愛一線醫務工作者,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印發通知,從薪酬待遇、工傷認定、職稱評聘、生活保障、輪休休整、心理調適、人文關懷等十個方面出臺了10項措施。對各地援漢醫療隊,武漢市用心全力做好接待協調和生活保障工作,免除白衣戰士們的後顧之憂。
  “今天是我們醫療隊入駐武漢第三十天,感謝你們一個月來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讓我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去。”撤離武漢前,四川省第二批援漢醫療隊隊長黎旭代表醫療隊向服務保障組組長、武漢市江漢區人武部副部長張志國遞交了感謝信。
  不僅是醫院,駐地的防護工作同樣不容疏忽。為做好對四川省第二批援漢醫療隊員的後方支持,服務保障人員每天對酒店公共場所消毒8次以上;醫護人員下班後,為他們進行體溫檢測和全身消殺;結合醫護人員每日上下班時間,安排34臺次車輛全程保障交通出行,隨叫隨到。
  周泓羽告訴記者,他們醫療隊從方艙醫院回到駐地,有一整套感控流程,包括入口全身噴灑消毒,手部、面部精細消毒、隨身物品消毒、更換口罩、脫衣區脫外出服、穿衣區穿內區服、房間汙染區再次脫衣、半汙染區清潔全身,最後,才能換上乾淨衣物,進入房間的清潔區休息。

  “注意,脫防護服的時候再輕一點”“電梯已有4人,下一趟再上”……在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駐地,四川省人民醫院超聲科醫生、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黨支部紀檢委員敬勇每天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提醒從醫院下班回駐地的醫療隊員。
  嚴明的紀律是打勝仗的有力保障。“監督工作做好了,防護紀律才能到位,後勤保障才能順暢,隊員們才能在醫院心無旁騖地開展工作。”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黨支部書記王學傑說。
  多名接受記者採訪的援鄂醫療隊員表示,除了武漢當地的工作人員外,患者們的理解、關心和照顧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甚至保護著他們。王越在她給武漢的“情書”裡寫道:“‘醫生,我們隔遠一點。’這是我在你的病房裡聽到的第一句話。當時我心頭一暖,向前一大步,握住那位病人的手說:‘別怕,我們穿成這樣就是為了能靠近你們呀。’”
  專業的醫療防護物資是醫療隊員不可或缺的“護甲”,但湖北作為全國疫情中心,恰恰是醫用防護物資需求量最大、卻又最緊缺的地方。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需求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地醫療隊在馳援湖北時也都帶去了儲備物資,各級各部門在短時間內調集了大量防護物資投往一線,與此同時,社會各界積極籌集捐贈,不少企業加班加點甚至“轉行”生產防護物資。僅以口罩為例,截至2月29日,醫用N95口罩日產能、日產量已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求。

  從除夕首批醫療隊連夜出征,到現在醫療隊陸續離開湖北、離開武漢,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全國各地派出的340多支醫療隊、4.26萬名醫護人員全部平安——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有多難?
  白衣戰士是離病毒最近的人,也可以說是最可能被感染的人。零感染背後,是醫護人員時刻繃緊的神經、滴水不漏的防護,是他們被口罩勒紅的臉、洗皴的手。
  感染控制是系統工程,科學指導、嚴格執行和充足的物資保障缺一不可。零感染背後,是衛生部門和院感專家的專業護航,是各醫療隊的規範操作,也是全國上下一條心、一盤棋的守望相助。
  “謝謝你們,為我們拼過命!”武漢市民的這句話道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謝謝你們,安全歸來!”醫護人員平安,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 柴雅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