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笔记和典型题

完整版请百度《精研学习网》在首页搜索栏填入关键词

第1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笔记和典型题1.1 温习笔记

一、亚欧大陆农耕国际和游牧国际的构成

1农耕国际和游牧国际的呈现

(1)农耕国际

约距今1万年前,从日本、朝鲜,经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再到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不列颠岛,构成了一条长弧形的农耕国际。

(2)游牧国际

约距今1万年前,在农耕国际的北方,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细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至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也构成一条长弧形的游牧国际。

(3)农耕国与游牧诸族

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其北方游牧诸族两相对应。

①东亚:农耕区域主要是汉代我国,其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胡人),东北有乌桓、鲜卑(东胡),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

②中亚、南亚: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和印度,其北游牧各族有康居、大宛、大月氏等,间亦从事农耕。

③西亚:南有帕提亚帝国,我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等游牧民族。

④欧洲:南部农耕地带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则为斯基泰和萨尔马特等游牧民族。

2两个国际的互相往来和浸透

(1)布景

①农耕国际久已使用铁制东西,播种面积不断扩展,手工业如纺织、金属锻炼和金属加工、制陶和造船等。总的说来,在经济和文明上比较先进、国家和社会组织比较完备。

②北方游牧国际或仍处于原始的阻塞状况,或刚刚进入阶级社会。其主要生产部门是畜牧,即偶有兼事农耕,在其全部经济中也不占重要地位。手工业更是微乎其微。

③南部的农耕国际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明的开展上比北方游牧国际先进,北方游牧民族所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都从农耕国际获得。

④从历史开展的全过程看,农耕国际和游牧国际的构成,带有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的性质,互相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

(2)往来方法及影响

①在平和时期,两个国际进行经济文明交流是一种触摸和往来的方法。在战役时期,暴力冲突和战役则是另一种触摸和往来的方法。

②两个国际既互相往来,又互相浸透,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阻塞,促进不同民族和文明的集合。

二、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亚洲东部游牧民族的散布

(1)匈奴(又称“胡”)

公元前3世纪末迄公元3世纪初,匈奴称雄北方游牧国际,大漠南北蒙古草原都受其操控。

(2)乌桓与鲜卑

①在匈奴东方是东胡,我国春秋时期称山戎,战国后统称东胡。东胡原驻牧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②汉初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年)击破,其中一支退居大兴安岭的乌桓山,故称乌桓;另一支退居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山,故称鲜卑。

③北走的鲜卑,初因乌桓阻隔,未及通汉,后来势强,匈奴西徙,其尽占匈奴之地。

(3)月氏和乌孙

①匈奴的西方是月氏和乌孙。月氏人和乌孙人居于“敦煌、祁连间”。大体上散布于肃州(酒泉)以西至敦煌之间的为乌孙人;肃州以东至张掖之间的为月氏人。

②在月氏人的南方为羌人,在乌孙的西北为塞人。

(4)丁令和坚昆

在匈奴北方为丁令和坚昆。

①丁令,又作丁零或丁灵,春秋战国时散布在贝加尔湖区域西至阿尔泰山以北。公元前后,东部丁令曾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西部丁令则游牧于额尔齐斯河至巴尔喀什湖之间区域,均属匈奴操控。

②坚昆,又作隔昆、结骨或居勿,属突厥部落之一。西汉初受匈奴操控。公元前1世纪70年代,脱离匈奴操控,移居叶尼塞河上游,创建叶尼塞文字。3~4世纪又处于突厥汗国的操控之下。唐时称黠戛斯。

2秦汉时期亚洲东部的民族迁徙

(1)布景

秦汉时期,亚洲东部的民族移徙,大多都与匈奴的活动有关。匈奴在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其扩张性和掠夺性更为强化,他们以暴力攫取财富和掳掠人口为荣。

(2)匈奴概况

①匈奴各王驻牧地,东起大兴安岭的乌桓、鲜卑西部边界,西至阿尔泰山脉,绵亘数千公里,遍及大漠南北。

②其社会组织以部落为基本单位。一个部落多达3000~4000人。约当战国末年,部落联盟开端构成,部属24“国”即部落,其首领称“王”。部落的基层单位为“帐”。

③战国时期匈奴手工业已有相当开展,能制造各种铜器和铜兵器。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开端进入铁器时代,呈现铁制东西和铁制兵器。

④匈奴社会在脱离原始氏族准则后,社会分裂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集团。

⑤战国时期,匈奴屡为北方边患,燕、赵、秦三国不得不在北方分别构筑长城,以御匈奴马队。

⑥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利用楚汉相争之机,极力向外扩张,成为亚欧大陆游牧国际东部的强大政治势力。

(2)民族迁徙

①东胡族向北大移徙

公元前206年,冒顿单于举兵反击东胡,东胡三军溃走,东胡族向北方大移徙。

②月氏和乌孙的西迁

战国和秦汉之际,长期游牧于河西走廊区域的月氏和乌孙的西迁,也是因为匈奴的进犯而促成的。

a.乌孙

公元前177年,月氏打败乌孙,乌孙部民四散,多避居匈奴。

b.月氏

榜首,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战败月氏,迫使月氏西迁,后抵达天山北伊犁河上游区域驻牧。

第二,公元前139~前129年,猎骄靡在匈奴支援下打败月氏,月氏被逼再次西迁,过大宛(今锡尔河中游费尔干纳盆地),据阿姆河北岸之地。

第三,少量月氏人未曾西迁,留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区域的羌族融合。西迁的月氏习称“大月氏”,留在祁连山的残部称“小月氏”。

③匈奴的迁徙

a.汉初与匈奴交兵,屡战失利。汉武帝时对匈奴开端进行反击,匈奴屡次失利。

b.匈奴操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加剧,五单于争位,内讧不已,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榜首,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逼西徙,后被西域汉将所杀。

第二,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康复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平和往来。南匈奴移居塞内,散布于晋陕北部和内蒙西部区域,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找资料,上《精研学习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