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今年 2 月,富士正式發佈最新旗艦 APS-C 無反相機 X-T4,國行價格單機身11790元,18-55套機14690元,今年 4 月上市在即

。這個價格著實讓不少持幣等待的用戶吃了一驚:APS-C 旗艦終於在價格上達到了中端全畫幅了!

索尼 A7M3 作為一款 18 年發佈的中端全畫幅相機,因為其全能的屬性深受各個層次用戶的喜愛,成為一代業務神機。今年一直有傳言 A7M3 的繼任者 A7M4 即將發佈,而 A7M3 目前的終端售價卻依然維持在 12000 元左右,和發佈之初差異不大,並和 X-T4 價格區間基本重疊,於是很多人便開始困擾:應該上旗艦殘幅 X-T4,還是上久經考驗的全幅 A7M3?

筆者還沒拿到 X-T4,但 X-T3 一直是我的 B Camera;A7M3 也是我出活的時候租的最多的機器,對於 X-T4 和 A7M3 的對比還是有發言權的。所以這篇文章也不會單純從數據方面做雲評測,更多的希望通過使用體驗來進行對比。下面我主要分三個方向談談這兩個相機。


攝像方面

先說最核心的判據,打算視頻直出的,毫不猶豫選富士,膠片模擬那麼多效果,比全畫幅帶來的淺景深什麼的直白多了。如果有好好拍視頻、做後期、有意識的進行視頻創作,再往下看。


第一個問題,富士的 10bit 420,是否是拍視頻多選 X-T4 的理由?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當然,如果你是專業用戶,很明確 10bit 在你的創作流程中不可或缺,那麼使用 X-T4 沒任何問題。但如果僅僅是因為 A7M3 沒有 10bit 而轉投富士,這並不是一個理智的判斷。

10bit 可以在視頻後期的時候更自由的調色,而 8bit 則相對更容易在後期調色是出現色彩斷層,這點沒錯。但在坐的各位,尤其是使用 x-t4 作為主機拍攝的同學,有幾個人能真的把 8bit 素材拉斷層?我自己用 A7M3 拍的多是記錄性質的片段,沒有複雜的調色,於是這裡借用 youtube 上旅拍領域很火的 Sam Kolder 大神的一個短片做展示:

視頻轉載自 kolder Youtube Channel,源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o3Zgupu_8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大多數人所謂的「重度調色」。Kolder 拍攝使用的設備多為 索尼A7系列、佳能1dx 系列和大疆的 Mavic Air,幾乎全部都是 8bit 的素材。在視頻中他還大量使用了摳像、遮罩等特效,這也是往常 8bit 被人詬病的一點——摳像摳不乾淨。不否認他的片子沒有摳到頭髮絲級別,但你能說摳不乾淨的畫面不可用、以至於影響創作麼?


那麼是不是視頻 10bit 也沒什麼用

我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有用沒用一切要從需求出發。面向更 Hi-end 的製作,別說 10bit 了,12bit ProRes 4444 都不一定覺得夠用,得上 RAW 才行。這也使得富士在很多場景下可以成為一個相對廉價的備機選擇。

索尼 A7M3 只給 8bit 這個事情我也是用一次黑一次,徒有CMOS 14+檔曝光的寬容度表現、和索尼目前能記錄最寬廣動態範圍的 S-Log3、S.Gamut3,卻只給 8bit 的記錄能力,這不是扯犢子呢麼!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我使用A7M3拍攝的一個視頻的截圖,上圖為 S-Log3原片的樣子,已經有可見的斷層,下圖為矯正曲線後的截圖

索尼的Slog3 在 8bit 記錄下會有非常嚴重的色彩斷層問題,你都不用調色,灰片就有斷層……

為此,大量索尼用戶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 S-log2 和 HLG,損失部分動態範圍。反觀富士,提供了 10bit,使用富士的 F-Log記錄就沒什麼問題。


所以萬元級別、對於個人視頻拍攝者而言,什麼特性最重要

我認為,內容捕捉第一、鏡頭語言運用第二、視覺奇觀第三

第一條,內容捕捉對設備的要求是對焦快、準,低光照下更容易捕捉到高質量的畫面。就是老生常談的追焦和高感。對於 A7M3 和 XT4(XT3),追焦基本不分伯仲,我用下來都很放心。高感的話,很多人說富士有硬件級別幀內降噪,甚至還有答主說外錄也支持硬件降噪(目前的外錄機也都是要經過機身處理的啊……能應用硬件降噪理所當然),實際用下來xt3和a7m3比起來我個人可能會更喜歡 a7 的風格一些,xt3 給我看到的塗抹感太強了,不知道 xt4 是否有提升(xt3 和xt4的影像處理器與 CMOS 都是完全一樣的,有理由相信基本沒什麼提升)。

這裡放出我的 XT3 、A7M3 使用高感在暗光條件下拍攝的片段,並以 BMPCC4K 作為基準對比: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A7M3 @ISO12800, S-Log3, 4K/25p,100mbps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X-T3 @ISO3200, F-Log, 4K/25p,400mbps,請無視色彩表現,該場景拍攝時白平衡設置錯誤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BMPCC4K @ISO3200,BMD Film,4K/25p,12bit BRAW Q5

上述三個片段均僅在達芬奇中套用 ImpulZ 5207 250D Lut,無額外調整曝光、無後期降噪。請無視色彩表現,僅看細節表現,XT3 和 A7M3 的高感表現確實是兩個取向:A7 的素材套了 Lut 都在暗部可見彩色的噪點,但細節畫面沒有崩潰;XT3 的素材噪點很輕柔,但整個畫面塗抹感嚴重,直觀感受細節比較軟。

第二個部分,鏡頭語言運用,涉及到前期拍攝運鏡、後期剪輯等等。運鏡層面很多人很喜歡穩定器;穩定器的話別的家的我不熟悉,大疆的如影系列對於兩個機器都可以控制錄製等,倆機器也都是很適合上穩定器的大小,不分伯仲。那麼手持穩定呢?A7M3標稱 5 檔防抖,X-T4 默認 5.5 檔,搭配帶鏡頭防抖的新鏡頭可達到 6.5 檔,二者都可以機械防抖+電子防抖,且電子防抖下有裁切,大體上說能力上不分伯仲,不存在 X-T4 秒殺 A7M3 的說法,反正走起路來還是沒戲A7M3 在開足防抖的情況下大約 1.3~1.4 左右的裁切比例,而 XT4 則接近 2 的裁切係數。對於本來廣角就不太足的 APS-C 畫幅來說,這樣的裁切係數基本讓富士手持告別了廣角,算是一個劣勢。後期剪輯來說,A7M3 的素材是 H264 的編碼,XT4為了記錄 10bit 使用 H265 編碼,這樣一來對於配置較老的電腦 XT4 的素材可能回看都會卡,對剪輯硬件要求就高了不少。XT4 碼率比 A7M3 大 4 倍,而畫面並沒有得到質的提升,所以本質上更大的文件體積也會成為使用的一個劣勢。

當然 XT4 也可以選擇H264記錄格式、且可以選擇低碼率記錄,不過會損失畫質,也只有 8bit 了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A7M3、XT3、BMPCC4K 的素材對比,實際用起來其實 BMPCC4K 回看是最流暢的

第三個部分,視覺奇觀。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看到和平時日常不一樣的畫面是讓他們興奮和評價高的很大一個維度,於是淺景深的畫面、升格

的鏡頭運用就被很多人所喜歡。A7M3 因為全畫幅的緣故,相比於 APS-C 畫幅的 XT4 更容易營造出淺景深的效果,這點 A7 佔優;升格方面,XT4 可以比 A7M3 在 1080p 下獲得更高的幀率,4K下也可以進行 60 幀的拍攝,這部分 XT4 更勝一籌,如果有強烈的 4K 升格需求,XT4 必選。就日常使用而言,淺景深比升格場景廣,因此我會更傾向於用 A7M3。(當然需要明確一點,景深不是越淺越好;升格也不是萬能的)

有些人會說 APS-C 畫幅的 XT4 更接近電影拍攝使用的 Super35 畫幅,因此它更適合電影感畫面展現。私以為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Super35 是對 35mm 膠片的經濟性妥協的結果(把 35mm 膠片豎過來用,使得同一盤膠片可以拍攝更久),而早期的數字電影由於膠片時代製造的大量的電影鏡頭與較慢的像素讀取速度,也只更多的使用 Super35 大小的 CMOS 進行拍攝。而更大畫幅的拍攝一直存在,比如 65mm 的 IMAX 膠片。如今CMOS 技術大發展,VistaVision 的 CMOS、全畫幅的 CMOS 都在新的攝影機上使用,可以低成本的獲得淺景深還是會獲得很多導演和 DP 的青睞的。


最終總結一下攝像方面的事情:A7M3 和 X-T4 不分伯仲,不要過分的追求參數上的好看,實際使用體驗和自己喜歡的拍攝手法才是重要的

。如果讓我選,我選 A7。


攝影方面

還是先說最核心的判據,不想修圖、喜歡直出選富士有意願做照片後期、甚至創作的,再往下看。


攝影的核心肯定是相機後面那顆頭,其實拍視頻也一樣,只不過目前來說視頻拍攝中器材對創作的侷限會相對大於拍照片時器材的限制。那麼攝影方面我們就主要說說 X-T4 和 A7M3 可能帶來的一些限制。

首先,寬容度與動態範圍,(有關動態範圍和寬容度的問題這裡不說了,自己搜)。寬容度可以簡單理解成對光信號的敏感程度,寬容度高的相機由於可以更細緻的記錄明暗,所以在後期可以將亮部、暗部還原出來、達到拍攝者想要的狀態。動態範圍(當然也和噪聲有關),大體上可以理解成它決定相機感光器能記錄的、從最黑到最亮之間的範圍。

在實際應用中,寬容度和動態範圍影響主要兩個方面:照片內是否可容納大光比(日出日落、屋裡窗外、大背光之類的)和曝光失誤時的容錯率

那麼來看兩臺機器的動態範圍表現(由於 X-T4 目前網上還沒有詳盡的動態範圍測試結果,又因為 X-T4 和 X-T3 的CMOS、圖像處理器完全一致,故此處直接引用 X-T3 的數據作為參考),數據來源Photons to Photos Sensor Data: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大概就是,A7M3比 X-T4 (X-T3,下不贅述)動態範圍會大一些。根據民間對於 A7M3 和 X-T4的寬容度測試,A7M3 一般認為是 14+檔寬容度,而 X-T4 只有 12 檔左右(亦有說 13+檔)。說了這麼多,反正就是,A7M3 後期的空間比 X-T4 大不少

我的實際使用中,倒是沒有數據上反應的差距那麼大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這是我使用X-T3 拍攝的一張曝光失敗的圖片,增加 5 檔曝光後依然是很可以接受的狀態。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這種極黑、極白的場景也一樣 hold 住。


其餘的限制:連拍速度,X-T4 在裁切+全電子快門的情況下最高可做到 30 張每秒的連拍,甚至超過了專業單反的級別,A7M3 則是 10 張每秒,比 X-T4差一個級別。如果對拍運動、拍高速移動的娃或者貓主子有剛需的不用猶豫……

高感方面,A7M3 的感光單元要大 X-T4 不少(5.93um 和 3.77um),理論上干擾會相對少、高感會更棒。我沒有嚴格測試過,但從我使用 a7m3 的經驗看,偶爾開上 12800 甚至 25600 都是能被接受的,主觀上認為比x-t4好些吧。快門速度,在電子快門的加持下最快可做到 1/32000s,A7M3則是中規中矩的 1/8000s。


最終總結一下攝影方面的限制,對於一般的創作來說,這兩個相機都基本上不會成為創作的瓶頸,被人詬病最大的 X-T4 寬容度不如 A7M3 的問題,在實際使用中也並不顯著,在某些專業用途上,X-T4 甚至在能力上超過 A7M3。這部分,著實可說 X-T4 完全不慫,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老觀念也該改改了。


日常使用

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兩個相機作比較:便攜、續航、屏幕、鏡頭群及配件

便攜方面:X-T4 和 X-T3 略大一些。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網圖,來源 TheVerge

於是繼續按照之前用 X-T3 的狀態來說 X-T4:

富士 X-T4 新機上市在即,能打敗萬元神機索尼 A7III 麼?

某次爬山前,兩個人攜帶的裝配一覽,可以看到 A7 和 X-T3 大小差異很細微

機身大小實際上兩個機器相差無幾,但 A7M3 的握持感受比 X-T3 好上不少。X-T4 加深了手柄,按說握持會比 X-T3 好一些,但從圖上看依然不如 A7 寬,故盲猜不如 A7 握著舒服。重量上,a7m3的 650g 略重於 X-T4 的 600g,不過 50g 的差異大約也顯現不太出來……


續航,A7M3 讓我真正認為微單的電池開始可用了,基本上出門 2 天的旅行,拍視頻拍照片拍很多,5 塊電池還有富餘。這次 X-T4 達到了CIPA 600 張的水平(對比 A7M3,在使用 EVF 取景的時候 CIPA 610 張,使用 LCD 取景則 CIPA 710 張),和 A7M3 達到了一個量級,但仍有差距,但實際用起來也應該不會成為擔心的點。(作為重度 EVF 取景偏好者,深有體會)


屏幕,A7M3 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之一,

X-T3 的屏幕就已好過 A7,這次 X-T4 又進一步加入了翻轉屏,如果有自拍需要,這個絕對不容錯過。當然我並不認為 A7M3 屏幕差會成為放棄 A7 的理由,這麼小的屏幕本來就是看個大概。


鏡頭群和配件,這可能是目前二者差異最大的部分了。我並不單純想說鏡頭群誰更好些,而是更重要的是保有量的問題。保有量會直接聯繫的二手交易是否活躍、鏡頭是否好取得的問題。索尼 E 卡口在十年前就開始用,索尼從微單一直到自家頂級電影攝影機 Venice 都有使用,鏡頭線之完整、相關配件之豐富、相關產業之發達(租賃、維修)在無反當中沒有對手。理智的講,入索尼的系統,不管是未來脫手,還是臨時起意租一些不常用的鏡頭(如大白炮拍個鳥、24GM 拍個星空)都非常方便;而富士的保有量擺在這,這種玩法基本行不通,二手交易掉價也會比較嚴重。因此長期來看,使用索尼系統相對划算


本段總結的話,續航和便攜性可打平手,屏幕方便 X-T4 有翻轉屏完勝,而從鏡頭群的培養和後續投入看,A7M3 還是更加理性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基於自己的體驗,對於兩個相機的比較。

總結一下,核心判據:如果打算直出視頻、直出照片使用,選富士X-T4不要猶豫。

除此之外,視頻層面有 4K/60p 剛需的選 X-T4對 10bit 有剛需的選 X-T4,防抖和追焦二者並沒有拉開差距,無腦吹噓 10bit 色深意義不大,A7M3 一樣拍好片。照片層面對極限高速連拍有需要選 X-T4。如果沒有這些極端的需求,A7M3 確實是個更加成熟和理性的選擇

A7M3 作為一個萬金油業務機憑藉自身優秀的產品力(全靠同行襯托)才使得一臺 2018 年發佈的相機至今都沒有怎麼掉價。X-T4 作為富士首次上探到這個價位的產品,專業性能滿滿,從一臺小眾的、文藝範的小機器變成了專業備機,用戶群體其實和先前的產品並不一致。當然,如果 X-T4 能在未來價格回落到一個更加誘人的區間,相比還是會更加吸引人一些吧。

那麼,你怎麼看?你會更看好富士 X-T4 還是 A7M3?在評論裡留言告訴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