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code>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code>

作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為人所知,不是因為他在佛法上的造詣,而是由於他灑脫不羈的個性,他字字驚豔、句句驚心的情詩。

讀他的情詩會忍不住地心痛,卻又在眉頭沾了無可奈何的笑意,宛若看見他著了世俗的衣飾,行在拉薩的街市。

他不是什麼活佛,仍是一個風流少年。遇上喜歡的女子歡喜無限,但亦會苦惱感慨,佔盡天意並不難,佔盡意中女兒心,卻難乎其難。

每每讀倉央嘉措的文字,那高高在上的六世達賴,讓人能想到的卻只有雪域高原,藍的純粹的天和白的純粹的雲,空靈、恬靜、飄逸、灑脫。

史載,他在24歲那年捲入政治漩渦,在被清政府押往北京的途中,於青海湖溘然而逝,而民間卻認為他在一個大雪夜悄然遁走,從此下落不明。

更有人說,他去了傳說中的香格里拉,成了那裡的第一位客人。這個神秘活佛掩藏在史籍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漫漫情詩中又隱藏了什麼秘密?沿著倉央嘉措的足跡,讓我們一起尋找湮沒了三百年的傳奇。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從平民到活佛

倉央嘉措,原名洛桑仁欽。據說,他出生的那天,天降異像,天空中居然同時出現了7個太陽,一時間黃柱照耀,佛光東昇,紫氣沖天。

倉央嘉措的父母,扎西丹增、次旺望拉姆居住的那個村子裡,所有的人都為這奇異的天象而震驚不已。他們欣喜若狂,頂膜禮拜。據西藏奇書《神鬼遺教》預言,此意象為蓮花生大師轉世的聖蹟,應象而生的孩子將來必定尊貴無比,有萬佛朝聖之象,勢不可擋。

剛剛降生在世間,依偎在阿媽懷裡,吸允著甘甜乳汁的小倉央嘉措,對外面正發生的一切以及村民們對他降生的種種談論混然無知。他並不覺得自己與常人有如何不同,他和所有門巴族的孩子一樣,在青稞酥油茶、牛羊牧馬中漸漸長大,身上沒有絲毫的驕矜之氣。

公元1685年,倉央嘉措兩歲了,第巴桑結嘉措在拉薩聽說了門隅天降異象的傳說,特地派遣親信喇嘛前去秘密查訪,在經過15項的嚴格考察和辨認之後,倉央嘉措被秘密確定為

五世活佛的轉世靈童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倉央嘉措出生的時代,正是西藏風雲變幻,蒙藏滿漢各方勢力糾葛的多事之秋。在他出生之前,葛舉教派(白教)掌握著西藏的統治權對格魯派(黃教)實行壓制剪除政策。格魯派五世達賴羅桑嘉措與四世班禪羅桑曲結聯合蒙古勢力,密召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率蒙古騎兵進藏,一舉推翻白教王朝,建立了以黃教為中心的噶丹頗章王朝,並由此確立了黃教在西藏三百多年的統治地位後又經清朝皇帝冊封,達賴喇嘛成為西藏至高無上的政治領袖,但蒙軍入藏,也造成了固始汗操縱西藏實權的後果,導致了其後幾十年間各方政治勢力激烈的權力鬥爭

1679年,年事已高的五世達賴為防自己死後大權旁落,任命桑結嘉措為第巴(即藏王)。三年後,五世達賴圓寂。第巴“欲專國事,秘不發喪,偽言達賴入定,居高閣不見人,凡事傳達賴之名以行。”

十五年後,在清朝康熙皇帝的追問和指斥下,桑結嘉措才將五世達賴的死訊和倉央嘉措作為轉世靈童的消息公開。倉央嘉措就是在這種政治、宗教和權力鬥爭的漩渦中被推上了六世達賴的寶座。

1697年,15歲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坐床,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桑結嘉措念他年紀尚幼,無法在與拉藏汗的鬥爭當中領導信眾,所以當時掌握實權的仍是桑結嘉措。

一生只愛一個人

<code>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code>

有人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最適合的,是做一個女子的戀人。他不要做活佛,而只想要他的愛情。為見心愛的姑娘瑪吉阿米,他不顧宮裡的清規戒律,常常微服夜出,紛飛的大雪也阻擋不住他急促的腳步。短暫的二十五年生命旅途,他為她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絕的悽婉情詩。

在錯那的桑巴寺裡,倉央嘉措聞習佛法。他非常聰明,八歲就熟讀和掌握了《土古拉》、《釋迦百行傳》等經書。他還經常給桑結嘉措寫信,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15歲的他已經從一個稚童長成了一個體態均勻的美貌少年。在學習的間隙,他偶爾也偷偷走出去,在寺院外散步。巴桑寺地處山南錯那,屬門八族人聚集之地。該地抑制黃教,崇尚紅教,且生殖崇拜盛行,男歡女愛,情歌迴旋,僧人可以和女子通婚。

在這裡,寺院外面常回蕩的一些纏綿的情歌,這些情歌常常打斷了倉央嘉措對於佛教思想的冥想。

在巴桑寺的遠處有一座雄偉的大山,那就是著名的苯日神山,在這座神山上有一顆巨大的神樹,神樹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經幡和祭品,此樹高聳入雲,經常有云霧繚繞,恍若仙境。倉央嘉措經常從寺院的窗口凝視著這顆神樹,懵懂的猜想的那情歌中所歌詠的意味。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不久以後,倉央嘉措遇到了一個叫瑪吉阿米的少女,飄逸靈秀的瑪吉阿米,讓他念念不忘,心馳神往,兩個人不知不覺產生了感情,墜入了愛河之中。

<code>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code>

這首詩裡處處洋溢著戴望舒筆下《雨巷》的哀怨,靜謐與空靈,骨子裡流淌的是一種冷豔的悽婉的美。希望和失望,幻滅與追求,都交織在詩人的心頭。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不就是擦肩而過的心頭的瑪吉阿米嗎?那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又何嘗不是披著迷茫情緒的倉央嘉措呢

他是他今生今世在茫茫人海中遇到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令他牽動心絃的人。為了她無論快樂或者傷心,他都是心甘情願的。可一個活佛默默地愛上一個塵世間的女子,這份愛一開始便是錯上加錯。

僧人有僧人的戒律。在西藏,自

松贊干布時起,僧人中便出現了規定的修為的《十善經》,其中《十戒》中明確規定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這十條戒律。只要犯一條。便要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中,而倉央嘉措的動了凡心,愛上了那個女子,便將這個“不淫” 戒徹徹底底地犯下了。

他掙扎過,想過放棄,他想過把那個姑娘從腦海中徹底忘掉,他逼著自己不去想她,不去眷戀,不提她的名字。他閉目端坐,頌讀經文,可越念,心中越亂,愛與痛苦混在一起,分不出究竟是經亂還是心亂。

他索性轉起經輪,他知道轉金輪一圈,便抵得上念頌《伏藏經》一次,他一遍一遍轉動經輪,也是在救贖自己的靈魂。

但是經輪飛轉,經文被一遍遍轉過,他卻發現自己在佛前苦苦哀求的,不是為了超度,卻只是為觸摸她曾經撫摸過經輪的指尖。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1]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喜樂平安

他真的是愛了無可救藥的愛了,那向上燃燒的火苗如同張開的雙臂,他不顧一切地撲向它,只要能靠近它,他不在乎毀滅

傳說每到深夜,倉央嘉措便換上便服假髮逃出宮去,與瑪吉阿米幽會。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拉藏汗外出的事情,就這樣傳遍了整個布達拉宮,活佛竟然在夜晚離宮夜遊,並且每次都在天明時候喝得倉央嘉措酩酊大醉地回到宮內,這可是比天塌下來還要嚴重的大事。

格魯派高層的僧侶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大家對倉央嘉措的言行紛紛表示了自己強烈的不滿,認為這是“迷失菩提”

、“遊戲三昧”。

受到指責的不僅僅是活佛倉央嘉措,還有第巴桑結加錯,大家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桑結加錯,認為他存在嚴重的失職行為,要他及時汲取這次教訓,以後要好好擔負起教導倉央嘉措的職責,再也不能讓類似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倉央嘉措被一陣異響吵醒,他光著腳走出寢宮,看到廣場的正中,執法喇嘛敲的一面做的“阿姐鼓”。響徹雲霄的鼓聲刺激著他的耳目,強烈的天光也映得他睜不開眼。

他看見第巴桑結加錯站在高臺之上,威嚴的面孔不帶有任何感情。倉央嘉措顫抖著,指向著臺上那面阿姐鼓問道:“那是什麼?”

桑結嘉措面無表情地說:“不能讓你精心修行的俗物,我已經替你妥善的解決好了,這面鼓,說是用那個叫瑪吉阿米的妖女的皮製成的。”

頓時,天旋地轉,倉央嘉措倒在了“阿姐鼓”前。

當他醒來時,那面用瑪吉阿米的皮製成的阿姐鼓已經被桑結嘉措付之一炬、灰飛煙滅了。理由是在西藏只有純潔女人的皮才配製成阿姐鼓,這面不潔的鼓不能留存在世上

天氣越來越冷,倉央嘉措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黑暗。因為愛情與幸福於他已成了一個永遠無法擁有的蒼涼。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他不在紅宮接受禮拜,也不在白宮參習佛經,他把自己關在一間小屋裡,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感情,然後反覆吟唱這一筆筆用手寫下的黑字,他用這種方式銘記他曾經的幸福,決心用這種方式了卻他剩下的殘生。

在看得見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見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假如真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苦辛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隨所願。”他用這種方式與瑪吉阿米在虛幻的世界裡聚首。

世間最美的情郎

1705年7月,爆發了蒙藏兩軍之間的一場惡戰。結果藏王桑結嘉措被俘,不久被處死。

很快,取得勝利的各碩特蒙古拉藏汗把格魯派的僧人召集在一起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在這次會議拉藏汗提出,終日沉迷於酒色,不守清規的活佛倉央嘉措分明就是已經死了的桑結嘉措找來的“假”達賴,他懇請眾僧人聯合起來向康熙稟報這一事實,並請皇上將其廢除,重新再立一個真正的達賴喇嘛。

這幾條控訴倉央嘉措的罪名完全是汙衊之詞,自然不會得到廣大僧人的認可。即便就是倉央嘉措沉湎於酒色、不守清規的罪名,那也只是違反了黃教的教誨,與“假“達賴並沒有任何關聯。

出於政治的考慮,這個荒謬的罪名竟很快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認定,康熙帝立即派侍郎赫壽等人赴藏,命其將倉央嘉措從布達拉宮的達賴位置上廢黜,“執獻京師”,並且敕封拉藏漢為“翊法恭順汗”,賜金印一顆。

1706年6月27日,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押送北京,行至青海湖畔,被謀害,時年24歲。

但三百年來,民間一直有人傳說,倉央嘉措其實並沒有死在青海湖畔,而是在一個風雪悽零欺凌的夜中悄然遁走,從此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消失在熟識他的人們的視線之外。大雪紛紛揚揚,掩埋住了他前行的腳印,再也沒有人知道他流落何方。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code>身憐密愛誓終身,勿抱琵琶向別人
自理愁腸磨病骨,為情憔悴欲成塵/<code>

這——也許就是這個傳奇的情歌王子最好的歸宿吧。

讀倉央嘉措,讀他的情詩,彷彿在讀一個傳奇。那傳奇的詩歌,傳奇的人生,多情的惆悵,都令人好奇,令人心痛。《體願經卷》中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剎那間,似乎有種被一語擊中的無所適從。隔著歲月的風塵,倉央嘉措並沒有遠去,他的一句“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在天地間悠悠傳誦,至死不絕。

倉央嘉措是一個謎,一個不朽的傳奇。在歷史上所有的喇嘛裡,他是最讓人難忘的一個,也是最為民眾傾心的一個。他是最深入紅塵的活佛。在出世中有飄逸,在平靜處有傳奇,沒有慧心的人是不可能作為這樣的一個人存在的。

他後人留下的是”天下第一有情人“的風雅形象。靈山搖搖,招引著超越世俗的朝聖者艱苦卓絕的行進,而作為活佛的倉央嘉措,卻在這條充滿希冀的路上,演繹著一段令人扼腕的情愛悲劇,給求聖者們捎去生命中最真實的感動。

他短暫的情感事現,最終的生命歸宿,至今都還只是個秘密,但無論怎樣,他帶有悲劇色彩的一生,總是能給我們人間某些正面的啟示。

人的靈魂觸鬚無處不延伸,人之靈魂,無形、無相、無聲、無語、無味,卻廣大如虛空。而靈魂的玄機,卻是我們人類無法理解透徹,也無法調控和掌握的。

人的過失也許就來自於靈魂深處的一面。至於人性中固有的愛恨情仇,數千年已經上演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或許當我們的靈魂感悟的觸鬚,偶然間契合了佛陀當年“中道”覺悟的因緣之際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也許,三百多年前西藏雪域高原那個蒼涼瘦削的背影,能指引我們摒棄人性中虛偽的情感,依然邁向自我靈魂不斷超越的喜悅之路。

流轉百年,歷史是一首朦朧的詩。倉央嘉措的一切,被埋葬在布達拉宮神聖莊嚴的宮牆之下,留給我們是如水般纏綿、如絲般輕柔、爆裂著蓮花盛開般的光芒的情懷。

如果你是當時的女子,你一定會喜歡上他,聽他吟詩,聽他淺唱,聽他講經。他位高權重,甚至神聖不可侵犯,卻又叛逆不羈,這些成就了他傳奇性的一生。

寫在文後:愛情如蓮,禪意而芬芳,人們忘不了他,忘不了他因愛而愈加神聖的心。讀倉央嘉措,讀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在一切往者身上,我們活了千遍萬遍,彷彿經歷了累世累劫。那一切,已是我們的前身,恍然若夢。人生如夢,似水流年,終歸是一縷青煙,一抔黃土。很多時候,我們轉山轉水,卻轉不過塵世的輪迴。世人願意相信自己的美好,願每個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倉央嘉措。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解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和情感之美


作者隨緣:溫柔浪漫的雙魚座女主,對生活有夢想有激情,珍惜那些看起來平淡的幸福時刻。相信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