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頭版:紓困經濟 需由政府來“兜底”?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至今仍未被控制,全球經濟因此滯留“寒冬”。疫情所引發的衝擊可能將使今年的全球增長降至2.5%以下,這是判斷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的臨界點。

全球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來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美聯儲帶頭拿出了大規模的貨幣政策,重啟多個次貸危機期間的重要手段,祭出零利率+7000億量化寬鬆,再拿出金融危機以來“商業票據融資機制”(CPFF)、“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PDCF)兩大“殺手鐧”,其他工具已十分有限。

美聯儲的政策變動牽動世界,全球央行相繼看齊降息,試圖集體“放水”解決市場流動性。但無法阻止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股市依然延續震盪下行。多國股市熔斷,開盤即觸發熔斷,“熔斷”成為近期市場的關鍵詞。

為避免恐慌情緒蔓延,遏制迅速下跌的股市,多國禁止股市做空操作,但各國限制做空更多是一種政治表態。空頭的存在實際有利於發掘市場忽視的信心,使市場價格更加有效。被限制賣空的股票不僅不會受益,反而用買賣價差和日內波動率衡量的市場質量會嚴重惡化。關閉股市交易也無法改變市場下跌。

時隔12年,全球再面臨一場艱難的危機。紓困經濟需要多管齊下,正確的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需要有,有針對性的經濟政策和財政措施亦至關重要。此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與2008年金融危機已然不同,央行盡其所能,其發揮的作用已經證明有限。隨著經濟受影響面擴大,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作為“最後的借款人和支出方”,或許政府應當承擔起“兜底”的角色,避免經濟陷入蕭條。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