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原版《红楼梦》,至少得看多少遍才能读懂?

锺舒漫shersher


“一曲红楼终须散,绮梦幻影尽成空”。繁华的,是不愿醒来的红楼一梦。

初读红楼是小儿书,彩色的绘本,一页不过六七行字,黛玉初入贾府的故事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我的青春以宝黛为爱情的标杆。情大于欲,纯良的爱情乃天下女子所求。

再读红楼是讲义本,蒋勋老师的红楼全集,十本。细腻的笔法,解析了那深奥的红楼中种种的温情、放纵的人欲、叵测的权谋当然还有深宅大院中公子小姐们的文艺。

又读红楼是原本,古言体,见着许多生僻字。因读过讲义本的缘故,故事情节大多了解,虽有艰涩之处,但仍能读得顺畅。字里行间,曹雪芹对这个梦的描述太过细致了,行住坐卧,饮食男女,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画卷,每个角落都是那样的清晰,每个人物的性格,也都是那样鲜明。金陵十二钗分正钗十二人,副钗十二人,又副钗十二人,三十六个性格身份各异的女孩子都有史书工笔。

若问红楼要读多少遍?我的回答是,一生。一个绮幻的梦,一场盛世烟花,不管结局是悲是喜,都是完完整整的一生。

有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同一本书会给心灵带来不一样的感悟。不仅是红楼,还有很多书都值得用一生来读。

人的一生,看尽浮华,阅尽人事,终究不过是梦一场,同红楼一样。





苏雨墨


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已经成为专门的一门学问——红学。像这样的巨著,我认为要经过粗读了解概要、细读了解情节、精读慢慢品味,还要结合着以往红学大师们的观点和自己的读书心得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个鸿篇巨制,以上是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阿军说电影


对于一部名著的认识是多角度的,如同《误了悟了红楼梦》一书就是从一体两面的角度出发,对其阅读也是常年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65c000ab4c0735b7e55\

悟澹


读红楼梦的几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余少年时曾读红楼梦,只觉书中人物爱情甜蜜,离别凄惨,又听的几首红豆曲、葬花吟,不觉潸然泪下。青年时读红楼,也识得红楼中人,成长中的烦恼,悲欢离合,情非得已。年届中年,再读红楼,细细品味,却觉得人生百态,经历风风雨雨,谁不是红楼个中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一段红楼往事。

原来这红楼梦,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时期,读出来到有不同的感悟。余今将红楼梦理解之境界做几层归纳,让各位看官有个趣味,对各位自己的一篇红楼有个评价。理解红楼梦的境界分六重:

一重,没读过红楼梦,却也知道有个贾宝玉,也知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因为红楼文化的传承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里了,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重,少读红楼。少年时读红楼,凭着兴趣爱好,只读自己喜好的美好的一面,比如贾宝玉生于富贵之家,生活无忧无虑;再比如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只觉得无限美好却丝毫感觉不到个中愁滋味,因为没读到。

三重,细读红楼,乃知书中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利益瓜葛,也能感受到大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怒哀愁,也看家族内关系盘绕,矛盾冲突,如看宫斗剧《甄嬛传》一般,嬉笑怒骂、悲天悯人。如此境界,只能看到书中正面描写,却悟不出书内之真谛。

四重,读懂红楼,当今之红学界者,多为愿意研究红楼梦者,能透过书中文字表面,看到背后所影射的真东西,于是才有了红学界的各种猜测。二百年来,能真正读懂红楼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多年以来,信息不发达,很多史料故事不能为广大学者所公知,只能以自己的认知内猜测某段红楼文字大概影射何人,何时,何事,却无定论。如今互联网高度发展,信息发达,却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研究书中真意了。

五重,真读作者深意,由字面意思,读出背面之下一部宏大的史诗巨著,细研究书中不写之写,故事可以讲的比书中文字多出十倍,方不辜负了作者满纸荒唐言,字字皆血泪。如此境界,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史书所不写的真实历史故事。山石道人目前也正在此境界攀升之中,但还有更高一重境界。

六重,看书,如见真人真事一般,了解作者写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意图,将其演示给大家看,以警世人,方悟人生真谛。此境界,可见真悟道,弹指一挥间多少风流人物、痴男怨女于滚滚红尘之中经历爱恨情仇,顷刻灰飞烟灭。正是: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辗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接下来,山石道人为各位系统的解读红楼梦,欢迎大家留言提问,余为各位真爱红楼者一一作答,如觉得山石道人评的好,欢迎转发交流。





山石道人评红楼


这怎么说呢?国风认为,如果单纯的,只为把它当一部小说来看,认认真真的看一遍,基本的方略也就知道了,故事的内容也就明了了,也没有什么懂不懂的了!


但如果非要执着于红楼梦中的真相,那么我告诉你,最起码四五个版本找全了,包括脂本和程本。每个版本认认真真的读上四五遍,还要参考一下各家红学流派遍著的外围资料!才有可能略微看出那么一点点的异同。反正各家所长,总有一种理论会把你圈进去,让你钻入红学的牛角尖!

至于真正的真相是什么?基本上现在的各个流派都是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家言论才是真相!到底哪家是真相?恐怕只有找曹雪芹本人问问了!



红楼梦一书,就因为这其中的万般谜团,迷中之迷。两百多年来才让无数读者欲罢不能!意图从中看到一点点的真相!大概只要红楼梦这本书存在,这种争论就会永远存在吧!


所以我倒要奉劝众位读者,不想自寻烦恼的话,就头脑简单的看一遍算了!别想着追寻这个那个的真相为妙!


国风1974


我个人认为,看《红楼梦》不是一遍、两遍就能看懂的,而且在不同年龄段,又有不同的理解。

小时候看《红楼梦》,就是看个热闹,好多字都不认识,搬着字典查,就当识字了。

到少年和青年时期看《红楼梦》,主要就是看爱情故事,把别的无关的内容都跳开不看。

中年以后,再看《红楼梦》,就是看作家的各种描写手法,看作家对人生的感悟、理解。

对于创作者来说,着重是看曹雪芹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即使是写诗,林黛玉有林黛玉的风格,薛宝钗有薛宝钗的风格。

林黛玉,很有写诗的才华,诗词中描写了她的心高气傲。而宝钗的诗,则写了她的野心和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现在看再《红楼梦》,就看出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红楼梦》就是南柯一梦,梦醒了,人生也就到头了。我看了《红楼梦》,就和贾宝玉一样,有一种看透人生,不再追求人生所谓的自由、幸福和美满,这些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要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人性,就要做到心平气和,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争不抢,命运给予你的就勇敢地接受,当命运不给你的也不要埋怨,做好自己就好,得不到的也不要伤心难过,得到的也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子龙zh


《红楼梦》不是一遍、两遍就能看懂的,在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都有不同的理解,小时候看《红楼梦》,就是看个热闹,好多字都不认识,就当识字了。

到少年和青年时期看《红楼梦》,就是看一个爱情故事,把别的无关的内容都跳开不看。

人到中年以后,再看《红楼梦》,就是看作家的各种描写手法,看作家对人生的感悟、理解。

对于创作者来说,着重是看曹雪芹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即使是写诗,林黛玉有林黛玉的风格,她很有写诗的才华,诗词中描写了她的心高气傲,宝钗的诗,则写了她的野心、她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现在看《红楼梦》,就看出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凉,《红楼梦》就是南柯一梦,梦醒了,人生也就到头了,我看了《红楼梦》,就和贾宝玉一样,看透了人生,不再追求人生所谓的自由、幸福美满,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要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人性,心平气和地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争不抢,命运给予你的就勇敢地接受,当命运不给你的也不要埋怨,做好自己就好,得不到的也不要伤心难过,得到的也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这就是我读《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


王采玲说


对于经典著作来讲,都是时间和智慧的沉淀,都是经得起长时间推敲和品味的。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和人生阶段读它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综上所述,对于这样的经典著作来讲,它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藏,越早读越早受益。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抱着一颗平和的心境去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透过文字去了解它所蕴含的人生况味。相信你能领略到属于自己独有的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