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


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

核心观点

美联储推出历史最强的宽松政策组合,零利率提前到来,第四轮QE开启。当前市场存在三大类风险,美联储宽松的应对尽显无奈。我们认为市场预期的拐点出现需要关注下一步针对这三类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正文

美联储推出历史最强的宽松政策组合,零利率提前到来,第四轮QE开启。

1) 此次美联储在3月3日紧急降息50bp之后再次紧急降息100bp,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维持在0%-0.25%。这是美联储历史上最大的降息幅度,超过最严重时期降息75bp的强度。

2) 同时美联储还下调了贴现窗口利率150bp,鼓励银行动用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工具,并将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准备金比例降至0。此举意在维持信贷市场的稳定,加大银行对企业和居民部门的逆周期信贷支持。

3) 此外联合欧元区、加拿大、英国、日本、瑞士央行加强离岸美元流动性管理,降低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25bp,最新互换利率为OIS-25bp。主要是为了缓解近期离岸市场美元流动性的短缺,有利于其国内外信贷的扩张。

4) 重启第四轮QE:未来几个月(coming months)将至少净购买7000亿资产,其中包括至少5000亿美债和至少2000亿MBS。美联储时隔6年重启第四轮QE,短期内节奏很可能将超过前面三轮。

当前市场有哪些风险:1)新冠疫情风险:显著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2)资产价格风险:特别是美股和回购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资产泡沫破裂和流动性风险;3)杠杆与债务风险:OPEC会议意外谈崩,沙特价格战引发原油危机,触发了美国页岩油和企业债市场的杠杆与债务风险。

为应对风险,美联储大幅降息的背后尽显无奈。

首先在疫情的外生冲击下,需求侧的刺激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透支了未来的政策空间,此为无奈之一。而超级宽松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市场压力倒逼降息之后再给出负面投票已为常态,此为无奈之二。不得不承认,特朗普的一再施压和对联储理事的调整正在弱化美联储的权力,而叠加疫情对大选年经济和市场的冲击,美联储直接将利率降到0再无可降,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回应。

我们认为市场预期的拐点出现需要关注下一步针对市场三类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与08年很大的不同在于,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不在于金融市场本身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没有必要通过类似08年大幅降息和QE的方式去出清市场的有毒资产,而且要以透支所有的降息空间为代价。市场当下真正的困境其实在于疫情不确定性冲击下,衍生的对于美联储和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担忧。越是降息和淡化疫情,市场反应可能越负面。要想扭转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就应该对症下药,给予各项政策效果更多的确定性,这也可能是未来市场预期真正扭转的信号:1)疫情风险: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戴口罩、强制隔离、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等;

2)资产价格风险:更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支持货币政策;3)杠杆与债务风险:协调主要产油国缓解原油危机,为页岩油等有违约风险行业提供定向支持,防止企业债市场风险扩散。

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

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

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3月16日发布的报告《美联储货币政策点评:美联储的无奈VS市场三大风险》,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