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凭什么说窗含西岭的是千秋雪?窗含西岭传达了什么信息?

吴山野士


窗含西岭千秋雪:透过窗户看到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说明自己的房子座落在风水宝地,既有黄鹂鸣翠柳,又有白鹭舞青天。既看的到不远万里自东吴来的船,又看的到西岭的千秋积雪。东吴的船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西岭的雪是时间上的遥远。黄鹂翠柳是听觉上的惬意,白鹭青天是视觉上的风景。杜老夫子将自己的草堂住宅周围的远近上下甚至是时空上的风光描绘得让人如临其境,果然是美哉妙哉。

此绝句一共四首,这一首是第三首。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

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

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

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

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

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

根居隙地怯成形。


桑門書生


杜甫的这首绝句堪称写景唐诗中的极品,要想知道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得先了解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杜甫24岁时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之后辗转游历,因被权相李林甫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755年,一个芝麻小官河西尉落到了杜甫头上,但是杜甫发生“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感叹,朝廷于是将其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官职看起来貌似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看门的小吏。这时的杜甫已经43岁了,然而却是穷困潦倒,小儿子也因饥饿而死。

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一度避乱梓州。安史之乱结束后的756年,杜甫回到成都家中。他认为叛乱平定,国家会走上正轨,人民不会再流离失所了,心情自然大好,这首绝句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平仄合规,更主要的是意境优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且颜色明净绚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映衬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写的是静物,色调素淡,窗外虽然仍是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马头上却停满了东吴来的数不清的船只。冷峻的积雪尽管千年不化,但码头边的船只却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那就是战乱结束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又恢复到了应有的状态。

整首诗虽然看上起是写景,并且写得非常优美,但上乘佳作在写景时往往会融入诗人的心情或者愿望。这首诗堪称情景交融的完美之作,在诗人眼中看到的是勃勃生机的希望,因为春天来了,客商们也来了,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胸中有苍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愁眉不展。要知道,杜甫在些这首诗时,小儿子可是刚刚去世不久。他非但没有丧子之痛而悲戚幽怨,反而写出了这篇希望之作,也只有这样的胸襟才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唱的佳作。


原度拾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歌唱,构成了一副具有喜庆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那常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的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

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也就是说,诗人从窗口可以望到百里之外的西山群峰,诗人能望到西岭群峰,就相信诗人说的西岭是雪山。一幅是初春生机勃勃的画面,一幅是白雪覆盖的西岭群峰,说明窗含西岭的是千秋雪。


李风戈读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说明时间是在春末夏初。西岭的雪到夏天了还不化,那雪是不是有千年之久呢?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凭据。有了凭据,推理便可以成立。

窗含西岭说明这是东窗,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是读书的地方,东窗映雪是不是有寒窗苦读的味道?

窗是房子的构件,这句话说明房里有人往窗外看。西岭是山。窗含西岭不正说明人在山侧,人在山侧这不是仙字吗?

寒窗苦读是一种修炼,见证了千秋雪,那么有没有一种修炼得道成仙的感觉。千年修炼还不成精。于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来接杜甫出山做官了。

第一句起,两个黄鹂鸣翠柳,暗示应时而出。

第二句承,一行白鹭上青天,暗喻高洁之士被提拔。

第三句转,窗含西岭千秋雪,转到自己,工夫不负有人,学有所成。

第四句合,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来接了。

你读到杜甫那种得意了吗?

你还觉得这是在写风景的诗吗?




吴山野士


作为一个成都本地人,我来回到你这个问题!窗含西岭千秋雪,这里面的西岭,指的是地处成都大邑县的西岭雪山,距离成都市区95公里,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高峰。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直到今天,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在成都市中心的高楼上,人眼即能看到银光灿烂的雪山!杜甫所处的时代,没有工业污染,没有雾霾,没有高楼大厦,所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能很轻易的看见西岭雪山。所以杜甫会说是千秋雪,5000多米的海拔,积雪四季不会融化。窗含西岭说明了那个时代,空气质量很好!





善一趣谈


首先说一句,杜甫没有欺骗我们,“窗含西岭”的雪就是“千秋雪”,常年不化。

公元762年,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面对初春一派生机勃勃,心情大好,写下一首即景小诗,流传千古。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雪山处在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常年积雪覆盖,唐代时人们经常看到这座雪山,把它称为西岭,杜甫叫着也顺口就写入诗中,到了清朝之后民间才有“大雪塘”及“庙基岭”的具体称呼。

下图是在成都市区拍的雪山

能在市区里看到雪山,想一想就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