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什么从体制内工作辞职?

褚逸飞


做自己认为自己对的事情,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人生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职场小白客栈


首先许多人都没有资格给您解答问题,本硕博读完加上留学你应该30上下了。你的选择比全国99%的人都要丰富。


你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收入,完全可以尝试向他一样做培训不必要辞去自己的职务,如果你追求金钱其实并不难做到。最简单的,你将自己数十年来的学习经验修订成课程,放到线上售卖,都会是一比可观的收入。


你那位朋友说到底也是教其他人如何考试罢了,你自己策划一些课程,结合你之前学习的经验,自己做培训工作并不会比她差。甚至你可以找到一些在做课程的机构,你只负责授课,或者录制课程视频。其余的交个他人做。


曾经我在圆桌派听过窦文涛的讲过一个故事:富商的儿子在牛津做教授,富商很担心儿子不能像他一样富有,但是儿子就是喜欢罢了。都是个人选择,不要因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坚持初心。


马云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之后去创业,我认为以你的学历参考一下他人赚钱的模式,你应该很快就能复刻出来,如何赚钱根本不是你需要担心的。如果你有自己的学术理想请不要放弃。


如果你赚钱就去了解一下众多英语培训,那里需求一大把,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为了考研、应聘、留学等等事项需要英语培训,你可以先找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兼职看看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觉得你做的来,你就自己辞职出来干,如果你觉得太累就寻求一些低成本的方式,比如线上课程录制后卖课这些。


这就是我的一点愚见,这次也不求关注了,如果这位题主是编的题目,我就祝你梦想成真吧。


职场谈一谈


简而言之,就是:体制内的好,它有;体制内的病,它也有。

我不想列举老东家存在的种种弊病,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是“端了饭碗喊爹,放下筷子骂娘”,终究是一件为人所不齿的故事。

有些病,是体制通病,不是哪一家单位独有的问题。

而我选择离开,也不是“老东家”哪儿不好,而是我身处其中,再看不到“能成长得更好的自己”

“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情场达人


体制内辞职已经快二十年了,以前在公办学校里,觉得很多人和事都流于形式,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于是辞职到了私立学校,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既精彩又残酷无比。正如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私立学校的奇葩人和事一点也不比其他企业里少,那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之人,会抓住人心的弱点,把小人的技俩用到极致,但是往往却是这样的人反而更能混得风生水起,而真正有能力愿意踏踏实实教书的老师们反而被排挤打击边缘化。不过如果你问我离开公办学校后悔不后悔,我还是会说不后悔。因为无论怎么样你这一生都是要经历一些事情。公办学校有公办学校的优势,私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的优势,无论在哪里上班,只要不是带着混吃等死或者通过不劳而获手段抢夺别人的功劳的老师,只要自己本分勤劳,对得起学生家长殷殷期待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岁岁


92年女生,跳出国企,2个月的时间,在0经验0背景的情况下,转行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现已转正,薪水是转行前的1.5倍。一句话写体验: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二:

1、想对这段经历来个记录总结

2、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人们

我能理解那种,在迷茫中挣扎的孤独感,以及对沉没成本不知如何处理的无助感。

(一)我放弃了在大家眼里最好的工作

当年一毕业就进国企,把我高兴坏了,有面儿,大单位!有保证,铁饭碗抱得稳稳的,福利还好。我当时就认定,这就是我一辈子的归宿了。

可是只过了1年,我就烦透了这份工作,每天早上起来都不想去上班。

为啥?今天永远在重复昨天的事情,有什么好期待的,再感兴趣的事情做多了也会吐吧。国企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做什么、你能做什么都非常固定,不要越界、不要有思考、不要有想法,模仿前人的做法最妥当——大家都觉得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我和我同事也不是一类人,虽说我是去上班的不是去交朋友的,可你身边都是一些比你大10岁以上、而且思想保守的大哥大姐,每天谈论的都是中午吃什么、我老婆买了什么什么之类的家长里短,要不就是A他爸是谁他妈是谁、B35岁了还没结婚这这类的八卦。我像一个局外人,而且我不想再过10多年,每天都说这些话题,而且也只能说这些。

更可怕的是,我在这份工作上看不到未来。

1.我没有背景,晋升靠关系在国企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往后30多年我要一直当个小科员,把手头上的事情重复30年?再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很难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枪打出头鸟。

2.万年不涨的薪资。我一个工作了10年的同事每个月只比我多500,太可怕了。靠一份死工资生活,虽说饿不死,但想出去旅个游都得攒半年的钱。

我不想干这个了,但是我还能干什么呢?

(二)我的转行血泪史

我想要一份晋升空间大的工作、我想要有活力的工作氛围、我想要一群年轻的同事、我想每天都接触新事物、我想让自己变成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职场人……我把我的想法和朋友说了之后,都建议我转行去互联网。

程序员需要会写代码,做产品需要工作经验,销售、文员这些我又不愿意干,挑来挑去只有运营了。有想法就要去做,我在网上搜了大量的信息考察了很久,最后选择开始自行学习。

1.我刷了100+节互联网思维课程

想要融入互联网,有互联网思维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你做事情的方法。而我的目标岗位是互联网运营,那么科学的运营思维更加重要。

我在网站上听了100多节互联网职业规划课以及互联网运营的做事思维课,单运营思维我就刷了3遍。

什么用户、内容调性、有效流量、转化……都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名词,更别提什么用户调查、AB测试、内容和渠道选择了,虽然老师已经用小白的话去解释了,可我第一遍听下来还是懵的。不过这坚定了我转行的信心,原来我在微博、微信上接触到的软文的背后,是这样制作出来的,我很感兴趣,这是一个新世界。

2.我写了20+篇新媒体文章

做互联网运营,文案是基本功,而且你饱读诗书、文采飞扬不一定能写出效果好的文案;反过来,你小时候作文写不好也并不代表你写不出好文案。好文案的背后是严密的思维逻辑。

虽说我自己是宣传科员,平时也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但是真的写不好新媒体的文章,这反而成了绊脚石。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文章,里边竟然用到了“据悉”、“表示”、“因此”这些报纸上才会出现的词,批改我作业的老师头很疼,建议我多上网,看看网民是怎么说话的。

为了让我自己说人话,有网感,刷微博、看豆瓣、刷抖音、看小红书、逛知乎、刷贴吧这些都成了我的日常必备。光看还不够,必须得多练。我在这些平台上发了大大小小20多篇文章,有故事型的,也有经验总结型的,写完了就去烦老师、烦同学,听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改再修改,逼着自己适应互联网试的表达方式。

培训班要求每个人都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把自己的公众号当项目经验去展现给面试官,要不然人家凭啥去相信你毫无工作经验,还能做好这份工作?

我的目标是,把自己的公众号当作一个产品、一个个人品牌去做,走完整个运营流程去证明自己,是有脑子、有能力做运营的。

我公众号的定位很简单,就是做小白成长记录的,一个完全没有互联网背景,还在体制内呆了那么久的国企员工怎么转型互联网的。我会发自己的成感悟、读书分享、运营基础知识等等。记录我的每一个脚印,而且也许还能帮到拿些同样想转行的小伙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ps ,我当时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资料包,包括文案+互联网思维+营销策划+数据分析免费课,还有简历模板和面试作品模板等,有需要的可以自取,去我的公众号【金枪鱼要成长】,回复“转行”就能直接拿走了。

莫要私信,真的不常看知乎啦。

(三)转行之后,我的现状

学完之后我就去了北京找工作,到现在,已经入职快2个月了,提前转了正,工资还加了500,涨幅不算多,但却是对我的肯定。说说我入职后的状态吧。

1.工作氛围很年轻,有活力

同事们都很好相处,对我这个新人也很照顾,闲聊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我最近又看了哪个综艺超好笑、哪个餐厅特别好吃,相互约电影、约逛街之类的。下班一起走的时候还会相互交流工作上协同的部分,成长收获唰唰的。

大家干起活来都非常有冲劲儿,私下也会看书报班提升自己,这种氛围也带动了我自己去提升,果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老板是85后,没背景,27岁就自己出来创业了,和我们做在一个地方办公,完全没有老板样儿,我们diss老板、吐槽公司是常有的事儿。

你想尝试什么新工作直接跟你老大说就好,平时给的权限也很大,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连横幅上写什么都要层层上报,一套流程走下来一两天就没了。

2.生活很丰富,收入也增多了,未来可期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加入了互联网,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宽阔了,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对于信息很敏感,整个人也变得有趣许多,成了朋友圈的段子手。

公司每周一、三、五都有下午茶,还养了一只猫,你困了饿了都可以稍微开下小差,管理非常人性化。不像从前,隔三岔五都有突袭检查,气氛很压抑。

现在我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消费也升了一个等级,周末去市郊爬个山、旅个游,和朋友约一家小贵的餐厅也不会肉疼。并且我知道,我如果好好干的话,收入还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因为在这里是不论资排辈的,一切靠实力说话,很公平。

互联网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

好啦,唠叨了这么多,这半年来,有过退缩,想呆在舒适区不想去外面的世界冒险;有过纠结,会担心转行后的生活还没有现在好,也担心自己不适合互联网,做不来工作,刷课看同学转行帖子的时候又非常兴奋,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好在我终于顺利转行,怎么说呢,“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转行没有也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但也不像你想得那么困难。

共勉!


建造师老鱼


“体制也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人的想出去。”BY 丫米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台词,用来形容体制化的过程。如何知道你是否被体制化了,我想只有当你某一天离开体制,你才会深切感受到,身在棋盘中的棋子往往难以看清棋局。

一行有一行的规则和生存法则。是否合适恐怕做过才有发言权。笔者刚毕业就进入体制内,因受学校考公大环境和实习经历的影响,让我对公务员这个职业产生了好感,当时实习单位还不错,导致我产生了一种自以为正确的错觉。我以为自己喜欢这个职业,工作几年后,才发现并不适合。

这个念头是我工作两年后,依然要奔赴各大考场参加遴选考试时产生的。考试是一项成本不低的事,尤其是像公考、遴选这类流程多,跨时长的考试,工作后还要忙于考试,企图通过考试而不是通过踏实工作积累经验,来换平台上升时,我怀疑这是在做一件重复的事,我的人生好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而换了一个平台后职业发展的空间仍受限时,我发现这是个性价比并不高的工作。

做个很简单的比较,来算了一笔账吧。如果毕业后,重新读一个一线城市名校的财经类硕士,出国留学一年,或进入企业重新开始进入高薪行业,毕业年薪大概率已是10-20万了,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市场价值会不断升值。

我为什么会陷入这个低回报的循环中呢?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好久,最终我还是决定离开体制了。可能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自己的脑袋处于生锈的状态,我喜欢学习新的东西,我需要一点外在竞争让我充满活力,因为我还年轻,不想年轻时就变成一幅老态龙钟,生无可恋的模样。


顺康


你好!我是静静。一个从体制内辞职后转做服装的女生。所以,我想,我有资格回答你的问题,也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给到你帮助。


看了你过往的成绩,本硕博连读的学霸,确实很牛了。但了解了你的现状后,也确实为你感到失落。因为,你没有从现在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才会产生与人对比出来的落差感。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想要离职转型的念头呢?

  1. 工作中没有找到自我价值感
  2. 对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或不认可
  3.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4. 薪资问题

以上4点是引起你从体制内离职想法的最关键因素。那么,到底要何去何从呢?

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要找到内因。先从现在的工作中来看,问问自己,这个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可以将你的价值发挥出来并且能从中得到认可和能力提升。给自己的工作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弄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在此工作。

第二点,要通过分析明确一下你的这份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通过与领导及同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深入的了解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能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第三点,抛开现在的工作不说,问问自己,对于你的未来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及整体的发展规划。分析一下你的优势、兴趣、机会都在哪儿,找到你的老鹰翅膀,才可以飞的更高。

最后一点落在钱上,从你的问题中,我看到使你产生辞职念头的更大因素是:薪资。你的失落感更多源于你对金钱与你自身价值的匹配度没有清晰的认知。而只停留在与人的对比当中。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要问一下自己,你对现在的薪资不满,是因为与自己的价值和付出不匹配,还是比你认为同等水平的其他领域的人薪资低太多?这很重要。但无论如何,也不建议你是因为钱或钱的因素占很大部分而有想离职的念头,那样,你将会成为钱的奴隶,即便是换了赚钱更多的工作,依然会有其他的失落感产生。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至少要弄清楚以上几个问题!

接下来,来聊聊我当时为什么从体制内辞职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读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以后,我先是在北京的一个高端商场做销售的工作,我超级喜欢这个工作,并且业绩很好,薪资对于当时来说也还不错。但家里人总觉得,一个女孩子,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家里人都在政府机关单位工作,后来托关系把我安排到民政局做居家养老相关的工作。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简单,完全在我能够搞定的范围内,且同事关系也相处的很好。薪资嘛,与我之前的销售工作相比,差了三倍多。但家里人觉得稳定且不用太累对于女孩子来说已经可以了。就这样,我在局里工作了两年,连续两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但我并不以为喜,因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力所能及而已。到了第三年初始,主任拿一张表让我填,是一个晋升科长的提拔申请,我当时就傻了。因为,在局里两年的工作,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没劲,完全没有体现出我应有的价值,并且所谓的成绩也都不费吹灰之力。尽管,很多人还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但我清晰的知道,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就在此时,一个曾经一起做销售工作的同事,已经在一家品牌公司做销售经理,她们公司老板又接了一个国际服装品牌的代理,正好缺一个负责人,她得知我已经厌烦了局里的工作,便与我商量,我真的是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了服装公司的面试,第二天就去了公司面试,因为之前有过销售经验再加上体制内为人处事的历练,在一起面试的5个人中,脱颖而出。当天即同意三天后上岗,出差深圳总部做培训。

第二天,星期一早上到局里办公室,我拿着辞职报告直接到主任处辞职,没和父母做任何沟通,直到现在我都清楚的记得那个主任对我几乎是连喊带骂说我不识好歹,但我依然没有动摇任何念头,毅然决然的离职了。

就这样,一入服装深似海,我喜欢服装这个行业,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这十几年,因为热爱而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后来,家人偶尔还会提起我在民政局工作的事情,按他们的计划,我现在也应该是个像样儿的级别了,但我依然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依然对自己当年的选择而感到喜悦。

这就是我从体制内辞职的故事,我想说,当年我年龄尚小,也没有本硕博的高的学位,我虽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当时,我清晰的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所以,我辞职了。

对于工作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 工作是体现我们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环节,而本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定论,当然,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值点在哪儿,然后,去寻找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去做出成绩。
  2. 工作不光可以体现自我价值,更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工作也不是生命的全部,但这部分很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当感觉到你的心态和生活已经被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时,就要停下来考虑一下自己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了!
  3. 了解自己的价值和兴趣,千万不要只为了钱而工作,那样,你将越来越没有自我,没有了自我就会削弱创新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没有兴趣,而沦为赚钱的工具。但是,任何有价值体现的工作都需要你的热情、兴趣和创新。

论证部分

可以试想一下,在没有了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之前,我们能做出怎样的决定呢?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停下来向内看,看清自己,理解自己。解决迷茫的最好办法是先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而不应该去和别人做任何比较。因为,往往人们在失意时,看到的都是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得的多的部分。那是不真实,不客观的。

想必,你现在的工作应该不令你感到喜悦,而你也应该没在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问一问自己,在工作中创造了哪些价值,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社会这个大课堂,真的比学校的学习要精彩而复杂多了,赚钱是其中一部分。但如果,这个工作能让你在里面学到更多新技能,能够通过实践来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那么我想,未来钱是会源源不断的装进你的口袋的。所以,考虑自己该不该总体制内离职,不该由当下的薪资而定。

最后总结

你拥有着本硕博的学历学位,本就是个高精尖的学霸级人才,不要迷失在比较中,不要迷失在金钱的诱惑里。你这么好的条件,该好好理清思路,问问自己,现在这个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发展前景是不是你向往的,工作内容是不是你感兴趣的,未来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了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清晰的规划,然后在理性的状态下做出有可行性的决定。

可以参考别人的建议,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领悟属于自己的意义。但最终的决定要由自己来做。你看到了别人年入百万,但有没有看到年入百万背后付出和辛苦!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早日理清自己的思路,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热爱且感兴趣的事情,创造更大的价值,赚更多的钱!


静听花开326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名从体制内辞职的老师。我辞职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家庭遇到特殊情况,体制内的工资收入不算高,对家庭生活有影响,所以必须要换一份收入相对来说更高的工作。另外,决定从体制内辞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原本体制内的工作,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天看似忙忙碌碌,但是对自身的能力成长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我很害怕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家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但是对于要不要从体制内辞职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的需求。因为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收入高,压力肯定也大。体制内收入低,也一样会给你带来成就感。所以,还是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想一想,你五年、十年之后,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被眼前的一些情况所迷惑了,给自己做一个中长期的规划。等你想清楚了,做出决定,那不管是什么,你都会很笃定,你知道自己今天的决定,五年十年之后会带来怎样的结果。等你有了这份笃定,那不管身边人会说任何意见,都不会影响到你了。

所以,请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掌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