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來源丨花生地(ID: Amber201606)

推薦丨小多少年時(ID:xiaoduoui)

小多推薦語:


雞娃十年,孩子上了六小強(海淀區實力最強的六所初中,俗稱“六小強”)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彷彿一天能當兩天用。


這是下文作者,一位北大畢業碩士媽媽的切身感受。


她認為,每個人利用時間的效率不同,但是時間管理絕對是值得付出後天努力的一件事。而要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必須“加法減法”兩手抓,關鍵還要付諸行動。


相信看過後,您也會有自己想說的話,歡迎寫留言,和大家分享~


-01-

家裡老大上了六小強後,我更深刻地發現,人和人是有先天差距的。

比如說,小5,我娃通過踢球結交的好友,是其他班上的,既是海淀區足球隊主力,又是學校管樂團雙簧管首席。每天放學,不是參加足球集訓就是樂隊排練,學習成績還不耽誤,照樣在班上名列前茅。

老大還有一個女同學,才12歲,倒是已經出版了7本書,還送了我們一本。我拜讀了下,寫的是童話,想象力豐富,文筆細膩。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 我娃同學出的書其中幾本

我現在可以基本做到,不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但是,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我還不總能做到。

足球我不會踢,雙簧管我不會吹。文章我總會寫吧,書我也出過吧,但是看看人家孩子,這才叫著作等身啊!再說人家還沒耽誤學習,再看看我自己,我就知道為啥花生不會樂器,踢球最多班上稱霸,寫個作文還經常讓老師叫重寫,因為——

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啊。

我建議每個家長,看到別人家孩子,先彆氣急敗壞地拿自己孩子和人家,而是先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比比,你就會變得心平氣和沒有任何脾氣。

-02-

最讓我迷惑的是:這兩個小孩都是怎麼利用時間的?

前幾天,有個浙江金華的校長寫了篇《孩子的時間是個常量》,說家長對孩子的時間要有敬畏心,不要報太多培訓班,不要隨便用課程和任務擠佔他們的日程。這篇文章收到了劇烈的反響,火遍江浙滬包郵區。

對的,我對這兩個小同學的時間特別有敬畏心,因為他們的時間根本不是什麼常量,我們一天24小時,他們一天倒像有48小時。不然呢,同樣是上學上輔導班寫作業吃飯睡覺,他們是拿什麼時間來練特長和寫書的呢?

我懷疑,他倆一個是哈利波特,一個是赫敏,都是潛伏在學校的魔法師,會玩關於時間的魔術。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於是,我就派老大去向他倆請教魔術的“咒語”。


和別班女孩打交道,老大怕人說閒話,他只問了小5。

小5說了3條:

  1. 自己最喜歡踢球,反正就當成玩了。
  2. 各種踢球地點或培訓班要麼離家近,要麼是爸爸接送(我看到幾次都是他爸爸門口電動車接送)。
  3. 學習還得媽媽抓,媽媽管得嚴點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03-

小5太過謙遜,他同時做好幾件事情,還比只做一兩件事的孩子都做得好,說明了一點,

人和人之間是有天賦上差距的。

最容易上手的時間管理方法是什麼?

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因為每個人做事的效率天生是不一樣,就像同樣基礎的孩子做作業也有快慢,學習藝術更是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正比。雖然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但畢竟提升空間是有限的。

你不要老想著如何進一步提高效率,每天能有更多時間做事情,而是要跳出原來的思維方式,看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太多了,是不是可以減少那些對自己不重要的事情?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定義不重要的事?

對我們不重要的事,是那些既不能給我們帶來價值又不能帶來愉悅的事,或者是看起來似乎能帶來短期價值和愉悅、但是卻危害我們長期價值和愉悅的事情。

判斷任何事情對我們或孩子重不重要,都可以套進這個衡量體系去。

有些孩子覺得玩網絡遊戲很愉悅,也能在短期內提高他打遊戲的水平,但如果放在長時間線來看,這種愉悅只是一種短期的刺激,而不能帶來長期的滿足;如果不是將來要從事電競或遊戲設計,對孩子未來也是沒有價值的。


-04-

上課外培訓班重要嗎?這也可以用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愉悅來衡量。

老大有一個同學,一週上了6個輔導班,每天奔波,但是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反而造成他上課不專心,語文課在做數學課外作業,數學課在打瞌睡,因為反正有課外班嘛。而且他自己也不是很喜歡這個狀況,覺得很疲勞。

那麼這就是既沒價值又不能帶來愉悅,培訓班對這位同學來說,就是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砍掉一大半,先聚焦在校內——認真上課,把學校傳授的知識掌握好。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屬於另一種情況。她特別熱愛學習,課內的東西她吃不飽,所以她會主動讓媽媽給她報培訓班,而且都是那種比較難的。

而且效果的確很好,她也成了學霸自己也很高興。那麼,課外培訓班對她來說,既有價值又有愉悅,是一件重要的事,完全可以保持下去。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那麼,還有一部分家長會問,孩子上了培訓班,的確有進步,但他不喜歡,怎麼辦?

那就要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比如說輔導班對孩子的確有幫助,孩子只是覺得辛苦,但是這種辛苦是可以克服的,那麼還是需要堅持一下,因為進步本身也能帶來愉悅。

但是如果課外培訓班多到影響到孩子的休息,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那麼即使有幫助,也是要調整的,因為身心健康和學習熱情是最寶貴的,也是孩子能夠成功或幸福的前提。

養育孩子,家長一定要把健康和熱情放在第一位,任何長期危害這兩個前提的事情都可以放棄。

既然孩子時間有限,效率提升空間也有限,我們就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讓孩子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不如在高水平上做一件事情,這就是做減法的學問。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05-

我倡導的“柯基”——科學雞娃,不是隻做減法,還是有很多加法可以做的。

從每天24小時來看,時間是個常量,但是從孩子可利用的有效時間來看,時間卻是不穩定的,是個極有彈性的變量。

孩子每天的睡覺時間、吃飯時間、上學時間是很難改變的,剩下的時間如何規劃如何管理,就變得非常重要。娃和娃的後天差距,也主要在此。

可不可以多做一點事情呢?完全可能。

再回到小5給我們的答案,就很有參考意義,他說的就是做加法。

  • 自己最喜歡踢球,反正就當成玩了。

在玩的同時,培養足球特長,做一件事相當於兩件事,既有價值又有愉悅,這就是時間的魔術。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前段時間中小學生藝術節,家裡的妹妹接受了電視臺採訪,她說了這樣一句話:

“樂團每天都要訓練,樂團訓練也提高了我們管理時間的能力,學習累了,吹黑管也是一種調劑,一種休息。”

至於老大,雖然沒發展起什麼拿得出手的特長,但是每天打籃球和健身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休息。

做作業做累了,他還會喜歡翻地圖冊,或者讀幾頁課外歷史書來換腦子。正因為喜歡地理歷史,並把這作為放鬆的手段,所以在期中海淀區地理統測裡,他考了99分全校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把玩當成培養興趣或特長,要求家長不能太功利,不是家長覺得孩子該培養什麼愛好,而需要孩子發自內心熱愛,就是碰到困難也會願意去克服。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至於小5說的第2、第3點:

  • 各種踢球地點或培訓班要麼離家近,要麼是爸爸接送。
  • 學習還得媽媽抓,媽媽管得嚴點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我們看到了什麼?

1.家長管理孩子是要有科學分工的,爸爸也要參與。

2.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學校近、培訓班近才是王道,這樣才可以省下更多時間來學習和發展愛好。

3.對於自律性比較差的孩子,特別是男孩,他們連自己都意識到,自己學習是需要人管的,比起家長放任自己、或者完全讓自己摸索要來得更有成效。

時間就像一個魔法師,你偷懶什麼事情都不做,也就這麼過去了;你雖然付出了辛苦,但是做了不少長期來看既有價值又愉悅的事情,自然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和收穫。

每個人都有天賦上的差距,利用時間的效率也大大不同,我們要承認自己的侷限,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後天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縮短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用心對待時間,時間也會用心對待你。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自家孩子上了海淀六小強後,關於孩子後天差距的事,我想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