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分析、會議紀要。

立訊精密機構路演的會議紀要,要點我簡單總結下:

1、疫情影響:蘋果沒有砍單,蘋果新品開發也沒有延後,安卓客戶需求降低10%,進一步的影響需要根據疫情來評估,公司對疫情應對的比較好,是近期蘋果唯一表揚的供應鏈企業;公司手機業務佔營收15%左右,而airpods、平板、蘋果筆記本等,其實需求並未受到疫情的影響;公司的通信業務維持著比較高的發展速度,汽車電子受影響有個位數的負增長;

2、行業發展空間:立訊最擅長的是模組,但是依靠管理和研發等多方面的優勢,不斷向上遊切入元件,向下遊切入airpods這樣的終端;目前年營收600億,但公司認為,即便不切入iphone 組裝,公司發展到2000-3000億年營收也沒有問題;

備註:這裡我補充說明兩點,從很多分析和跟蹤來看,立訊明年很有可能切入iphone組裝,如果公司順利實現在原有產線良率等方面的優勢,那麼營收和利潤將再上一個臺階;連接器因為低單價、對性能影響大,通常不容易被替換,所以容易向上下游擴張成為行業霸主,比如富士康,而精密結構件也是國內企業相對有優勢的賽道,容易誕生大市值企業,所以基本面反轉的長盈精密也值得看看。

3、其他方面:公司的優勢,是各方面帶來的綜合優勢,並非簡單的有蘋果的支持,現在是可以跟蘋果說不的;今年越南產能佔比10-15%,未來會到30%;SIP和iwatch,過去兩年投入多、產出少,但接下來兩年會有不錯的變化。

前期的估值分析,認為立訊近兩年維持30%增速是大概率,所以認為40元對應今年35倍估值,沒有的可以佈局第一筆;後來考慮疫情對盈利的影響,合理估值下調10%到36,對應36-40都可佈局,倉位結合自身整體情況看,因為消費電子上半年持續被影響,所有最後買滿所計劃的倉位,總倉位也別超過2成。

立訊精密 招商電話會議 20200320

出席人員:董事長王來春、董秘黃大偉

公司近況:

1、疫情的影響

目前沒有收到大客戶需求調整的信息,但是IOS手機短期肯定是有影響的。現在影響比例還很難說,海外疫情還在演繹。平板和電腦的需求還是比較平穩。目前AirPods產能還是歷史高峰,庫存水平與年前一樣很健康,影響有限。消費電子方面,國內安卓客戶和海外(除蘋果)的客戶,一季度需求影響10%左右,不僅是銷售的問題,還有供應鏈配套不齊全的因素。通信產品,一季度比原來的預期還多增長了20-30%,有友商消化不了的轉單。汽車比預期下降個位數的比例。

從經營來講,有兩部分的影響。一是庫存方面,因為疫情蔓延到海外,現在的庫存會比以前多。以前安全庫存2周,現在拉長到4-8周。一些特別比較敏感的材料公司都會備到8周,一般的材料4周。二是管理費用方面會增加。公司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對人員管理的投入也增加了,疫情期間為了穩定員工開出了2-3倍的薪水。

整體來說,業務的影響比較有限,手機佔比營收10-15%,算上安卓15%。單純從趨勢來看,如果延伸到2季度也是手機方面影響比較大。對於蘋果新產品的開發,目前沒有延後的消息。

2、今年公司的發展情況

消費電子:今年還是高速成長,主要受益於耳機、手機、SIP模組。北美的大客戶和國內智能方案客戶都超預期的發揮。消費電子還是2020年比較大的支持。

通信業務:發展很好,一季度非常態超預期。目前和華為、諾基亞、愛立信,產品包括CPE、RRU等ODM、OEM模式。數據中心,光模塊已有量的突破,雖然每月只有2000萬新增收入但是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

汽車電子:成長優於前兩年。自身的成長和收購的BCS渠道給立訊帶來很好的機會。目前已經成為奔馳、寶馬、大眾、福特、通用等一線品牌的供應商。特斯拉這部分成長也很快,現在逐漸推出的三個大的產品序列都是立訊在供,三個模塊加起來150美金(70+30+50)。立訊這兩年在汽車這個領域拓展還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從銷售方面來看,還需要2-3年才會爆發出來,近幾年每年保持20-30%增長,公司在歐美汽車客戶表現良好。

3、未來的產能規劃

未來會不會是世界製造?評估了14個國家,最可能是亞洲,亞洲首選是越南,距離近且人文相似。其次是印度,印度有內需的市場在。第三是馬來西亞和泰國。越南的產能今年佔比10-15%,未來提高到30%,但不代表國內產能萎縮,因為整體是增長的。

問答環節:

Q:消費電子訂單的能見度情況?

A:公司產品都是滾動式的,沒有這個概念。公司的產品有調整的主要是手機,大客戶暫時沒調整,其餘客戶大約影響10%。安防、平板、電腦、可穿戴都沒有太大影響。

Q:通信業務友商轉單的原因?

A:春節時候放假和疫情的影響,友商消化不了。這是非常態的增長,但我們也會盡量留住客戶。

Q:通信這塊業務的情況?

A:在通信這塊,基站的部分去年佔1/3,今年會超過1/2。基站的成長會比耳機更快。

Q:公司體量已經很大,保持高增速難度很大,戰略方面會保持中高速的增長到什麼時候?預計做到多大體量的時候會有增長瓶頸?

A:同質性比較高的業務,對我們來說就有很大空間。在現有生態下,不含手機組裝的情況下,預期營收做到2000-3000億的規模是沒有特大的挑戰。

Q:我們不斷地切入新的領域,並能很快做到較高的良率,是內部什麼因素使得立訊表現這麼優秀?

A:我們團隊的使命感,團隊協作+使命必達+主人翁精神,很多核心員工在立訊二十多年,一直保持創新的幹勁。關鍵還是在人。從我往下有兩階主管,不到300人,和公司發展的觀念契合很重要。舉一個例子,SIP我們五年前就開始關注,那時只有兩三個員工在關注,前年有十幾個人,到今天有三千多人投入在這塊。所以我們都是先做分析,評估客戶,分析友商優點和痛點,做細緻的沙盤推演。

Q:SIP的技術方向和產能情況?

A:公司自動化有優勢,產能上半年會部4條線。公司對SIP發展抱有很大的追求,崑山廠還預留10條線、其他廠區也有預留10條。

Q:消費電子(非蘋果)疫情影響-10%,通信+20%,是在什麼基數上來說的?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嗎?

A:通信業務來講,以我們對自己的預期超出20-30%,可能是友商轉單。消費電子來講,今年一季度有一些產品線,比如說非蘋果客戶下修主要是物料配套,但是目前海外疫情並沒有反應過來。大客戶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下修,但肯定還是有影響。

Q:一季度通信比較好,數據中心是否也放在裡面?從產品來分的話,是光模塊還是電連接產品好?數據中心的看法和佈局?

A:數據中心裡面一些高速產品還是好很多的,光模塊基數比較小,數據中心有友商丟單的因素。基站也很好,這裡沒有友商的因素。

現在在數據中心散熱也是和我們產品併成一個模組,公司機殼也在介入,但是在整個模組裡面一起配套,主要產品還是電源和連接器方面。公司現在在數據中心供的產品線的完整性和全球前三大龍頭是沒有差異的,但是最大的挑戰是客戶有多RD、推進較慢。數據中心在國內會比較快,國外會比較慢一些,主要是基於行業生態,還是要有耐心的去服務客戶。

Q:汽車電子的產品佈局,除了傳統線束外,精密結構件、車內中控等是否有佈局?

A:汽車中控我們有個團隊30多人,還在燒錢。汽車目前還是以賺錢為目的,觀察多一點,投入少一點。

Q:公司資本開支方面?

A:公司現在每個BU都是獨立的經營單位,無論是資本支出,每個單位都是摳的很仔細的,近兩年來公司財務指標進步非常大。雖然SIP會增加一些投入,其他產品線基礎投入足夠了,不會有很大的增加。所以資本支出還是會保持穩定,不會有很大的下降也不會有很大的增加。

Q:立訊未來會不會有新的業務拓展?立訊多個BU成熟度不同,未來立訊在上市公司體內是否會有分拆的想法?

A:國家有分拆上市的政策,對我們團隊是很好的機會。

Q:未來會有新的公司整合進上市公司體內嗎?

A:對上市公司不利的事情我們不會做。

Q:假設悲觀情況,大客戶受疫情影響很嚴重的話,公司有什麼應對方案?

A:坦白的講,我認為丟失的需求不會完全回補。我們負債率不高,最壞的情況就是業績方面的影響,利潤少一些、增速低一些或者不增長。

Q:立訊承接業務的思路是大客戶給我們任務還是我們主動去做?

A:彼此吧。現在我們比三四年前選擇權更大一點,可以say no。如果業務只是量的堆疊而沒有質的改變,那我們不接。

Q:為什麼大客戶把越來越多的業務給我們?

A:從來沒有讓客戶傷心。比如這次疫情,大客戶供應鏈唯一受表揚的公司。

Q: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哪些?

A:人才還是比較大的挑戰。現在我們佈局海外,步伐不像在國內那麼快。人才篩選是很大的挑戰。相比技術,人才是我們最看重的。

Q:研發費用率會有上升嗎?

A:像SIP業務,我們五年前就開始關注,只投入兩三個人。從關注到立項還有很長的距離,立項的項目我們都是百裡挑一,立項之前的投入都不大。

Q:立項預期今年要做iWatch的組裝,與友商相比優勢在哪裡?什麼優勢使得立訊可以拿到50%的份額?

A:立訊是從顯微鏡低下做零件、從零件做到精密模組、做到精密的系統集成,我們的很多友商是從大的臺式電腦等大的產品做到小的產品,所以優勢一定在我們身上。

Q:立訊對iWatch銷量的預測?過去幾年iWatch的成長性並不是很好,未來看好嗎?

A:我認為跟健康相關而且功能不斷增加的產品,肯定會持續成長。

Q:對TWS未來的趨勢怎麼看?

A:有線耳機每年十幾億的需求,未來都會由不同品牌的無線耳機取代。

Q:如果研發新產品,對BU的考核是不是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自動化、成本控制能力能不能形成很好的協同?

A:我們有KPI,但不是說做到什麼樣就給多少激勵,更多的是強調公司利益最大化和團隊協同。研發到量產過程:從0的1的部分,有幾個人研發;從1到10,自動化部門協助;10到100,交給BU去做。

Q:iphone組裝,以前交流時提過說立訊不想做。現在公司怎麼考慮?

A:無論是什麼業務,都是從公司健康成長考慮,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賺錢的角度出發。零組件的整合、自動化的提升 、全球佈局的基礎、客戶商業談判等方面考慮。

Q:在大客戶身上投入多,會不會耽誤基站、汽車電子等板塊的成長速度?

A:可能是資本市場比較關注大客戶,就覺得我們在大客戶上面投入很多。公司是多領域均衡佈局的,通信和汽車板塊有很好的成長,安費諾也會感受到我們的壓力。

Q:一季度費用比較多,主要是招工環節還是用工環節?會不會有持續性?

A:一次性的,因為疫情的影響帶來的。春節期間我們有幾萬員工在加工,其餘1/4的員工休假。疫情發生後休假的員工不能復工但依然要發工資,加工的員工就得發雙倍工資。

Q:疫情增加了費用,那資本開支計劃會不會下調?

A:目前沒有下修的計劃。如果有變化也只是遞延,而不是總體量的減少。

Q:19年哪些產品比較超目標?

A:沒有什麼產品超目標,內部來講只是達標而已。平平穩穩,正常水平。

Q:拒絕了哪些產品?出於什麼因素拒絕?

A:比如,未來產品是無孔的趨勢,如果有的產品跟這個趨勢是相反的,我們就拒絕,不會未來賺三五年的錢而去接。我們選擇有質量的訂單。

Q:與富士康的業務越來越同質?

A:立訊跟誰都不像。通信方面,我們是ODM的,友商們是OEM的。消費電子方面,我們優勢在模組,不是說往EMS的方向走。

Q:疫情,大客戶的新產品,有意外的變化的話,公司怎麼去應對?對公司生產的安排有沒有什麼衝突?

A:需求還是在的。雖然我不認為會報復性完全補償。如果新產品延遲,老產品也會滿足市場需求。以前是高峰低谷,不發新產品銷量會比較平滑。

Q:供應鏈上面,有沒有什麼品項會有變數?

A:目前還沒看到。海外還沒出現大規模停產的趨勢,至少到開會前還沒看到變數。

Q:疫情是危機,有危也有機,有沒有看到什麼併購機會?

A:如果立訊收購哪個公司,只是為了爭取時間。因為技術我們自己都能做出來,如果有公司性價比比較高,而且可以幫我們爭取到時間,會考慮收購。不會因為疫情去撿便宜。

董事長總結:

疫情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階段性的,大家不需要恐慌。今年兩個產品線比較有挑戰,SIP和iwatch,近幾年是投入多、產出少的狀態,但未來接下來兩年會有比較好的貢獻。整體看公司經營無需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