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连夜赶去救弘历,图里琛为什么喝一口李卫喝过的茶?

FOUBBI富皕酒庄


细节决定成败,《雍正王朝》能获得成功就源于这种对细节的处理,剧中的所有细节都是需要仔细推敲的!

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图里琛奉旨到江南保护宝亲王弘历,他快马加鞭来到李卫府上,用一种急切的语调大呼“有人要谋害宝亲王”,同时拿起喝完还不够,还慌乱的抓起李卫喝过得茶杯又喝了一口。

那么这个细节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信息,图里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图里琛确实非常着急,急需寻找新的靠山

因为雍正派图里琛去护送宝亲王弘历的原因是从隆科多嘴里得知弘时已经派人谋杀弘历,甚至是雍正已经被气的吐血了。

雍正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图里琛必须要找一个新的靠山,即新的皇位继承者弘历,否则弘时刺杀成功,图里琛的地位和性命不保。

所以图里琛是真的着急,以至于路上顾不得喝水,快马加鞭赶去执行任务。

2、作秀给李卫看,间接的向弘历表示忠心

李卫是雍正的心腹之人,雍正在八王爷发动“八王议政”阴谋之前把弘历打发到李卫身边,足以表现雍正对李卫的信任。

不仅是对弘历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给李卫效忠未来皇帝的机会。

现在这个机会也同样给了图里琛,图里琛也必然要表现一番,所以在图里琛进入屋子之前停顿了一下,酝酿了一下情绪,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目的是让李卫亲自护送弘历进京后在雍正面前说自己的好话,同时李卫在弘历年前也会说自己的好话。

同时也为了拉进和李卫的关系,表示亲近之意!

所以说这个细节,即是图里琛的真实心情,也有作秀的成份在内!


木头文化


《雍正王朝》可以说是有史以来非常典型的历史剧,尤其是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图里琛奉雍正皇帝命令去护送弘历回京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图里琛赶到后拿起李卫的茶杯赶紧喝了一口茶。

导演之所以这样处理有三个原因:

1、事情的紧急

雍正夜审隆科多知道了弘时要杀隆科多灭口的消息,知道了弘时密谋行刺弘历,夺取皇位继承权的浪子野心,于是连忙派出图里琛前去护卫,并且要求图里琛给李卫带口谕,要李卫带五百兵士亲自护送。

图里琛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赶往江南,此情此景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图里琛赶路的紧急,路上连一口水都顾不得喝。

2、图里琛的忠诚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图里琛在赶路过程中稍微休息一下,在路上喝口水的时间总是有的。而这一幕则表现了图里琛并没有因为没有人的监督,皇帝不在身边,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连喝口水的时间都不想耽搁,侧面表现了图里琛对雍正皇帝的忠诚。而这恰恰是图里琛的精明之处,图里琛能够深得康熙、雍正皇帝的信任,就是因为图里琛在细节之处做的非常到位。

另外这一点也是图里琛在李卫面前表现自己忠诚的一面,从而再次来获得弘历的信任,因为毕竟他是来护卫弘历的,经过这番表现,相信弘历即位后,图里琛同样会得到弘历的信任。

3、和李卫拉近关系

李卫是雍正皇帝当年还没有当上皇帝时的奴才,不仅是雍正最忠心的手下,还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比图里琛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更高。而且雍正将弘历安排的江南历练,就是李卫在身边伺候,弘历在江南都是李卫帮衬,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李卫在弘历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也很高,图里琛当然要和这个当今皇帝和未来皇帝面前的红人搞好关系了。

图里琛和李卫同喝一杯茶的举动不仅是为了和李卫拉近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向李卫表明自己的立场,自己是站在李卫这一边的,也是支持当今皇上和未来皇上的。

综上所述,这就是导演安排这个细节的目的所在,大家以为然否?


逝去即历史


图里琛是先喝光了一杯茶,还渴的难耐,把李卫喝过的茶也喝光了!就是口渴,时间紧迫,没时间重新换茶。

楼上的几位朋友都答是图里琛怕李卫下毒,所以喝李卫喝过的茶,完全是想当然的过份解读。

当时雍正让图里琛去江南救弘历时,是十万火急,图里琛是快马加鞭,不分昼夜赶到李卫的总督府。就算图里琛走后,有人得到消息也赶往江南也不可能超过图里琛。在没有电子通讯的时代,图里琛就是第一时间见到的李卫,李卫都不知道图里琛要来,怎么可能下毒!

而且剧中的情节是这样:图里琛到了两江总督府,那真是滚鞍下马,跟门卫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直接举着腰牌进了门。一进门,叫了一声李大人,李卫很吃惊:你怎么来了?

图里琛:宝亲王呢?

李卫:去扬州了!

图里琛:去扬州了,糟了,有人要暗害宝王。(图里琛端起茶几上的茶,一饮而尽,这杯茶就放在李卫对面的客位上,李卫当时也在喝茶,听到图里琛说有人要害宝亲王把茶碗嘟在茶几上)

李卫:有人要害宝亲王?来呀,去扬州。(李卫起身,图里琛也起身,端起李卫喝过的茶一饮而尽,可以说是边走边喝,实在是时间紧急)

图里琛不像隆科多是个投机分子,他不光是康熙忠实的侍卫,同样忠实雍正。李卫更不用说了,是雍正捡回来的小叫花子,是雍正的家臣,对雍正的忠心就不用说!

雍正大牢里夜审隆科多,隆科多供出八王议政逼宫的主谋是八爷胤祀和弘时,并且说雍正如果晚来一天,他可能已命不保,因为弘时对知情人都是痛下杀手。

雍正意识到江南的弘历非常危险,立刻让图里琛去救弘历,并且修书让李卫派五百亲信护送弘历回京。雍正选图里琛①是图里琛武功高强,能应付危险。②是图里琛办事沉稳,可靠。③是图里琛的忠心雍正不怀疑。

所以李卫一看到图里琛,就知有大事,否则图里琛也不会轻易离开雍正身边。当然彼此也知道对方是雍正最信任的人。

图里琛喝了两杯茶,第一杯是客位上的一杯,不知李卫给谁泡没喝,图里琛口渴难耐,端起来一口抽了,然后又把李卫没喝完的也喝光了!


寻桂子


图里琛作为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老人,而且还高居大内侍卫总管的职位,肯定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像她这样的人也肯定见识过不少皇宫里的肮脏事,自然了解宫里是怎么回事,因此,她亲口去喝李卫喝过的茶,也肯定是有深意的。

当时的背景是,雍正得知有人为了继承人的位置,因此准备对南下江南的弘历动黑手,而作为经历国九龙夺嫡,并成功夺的皇位的雍正来说,他自己那是再清楚不过了,于是火速派大内侍卫总管,图里琛南下江南,化解危机。

那么图里琛到李卫这里的时候为什么立马就喝李卫的茶呢?

首先,李卫虽然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这事发生在弘历河弘时两位皇子之间,图里琛不知道李卫的态度如何。如果说,李卫的立场是偏向弘时的,因此给图里琛的茶里面,下点蒙汗药,喝了就睡觉的那种。这是要是耽搁了图里琛救人的目的,那罪过的就大了。


因此,深知自己的目的的图里琛,一到地方后,就喝了李卫的水,一方面确实是赶路口渴,但是另一方面还是他对李卫的不信任。

毕竟这是涉及到皇家继承人的事,一点也马虎不得,所以才有了图里琛喝茶的举动。


这个历史很正


《雍正王朝》中,要论职场“老油条”,图里琛当之无愧。他不仅在康熙朝深受信任,在雍正朝也能如鱼得水,不出意外的话,到了乾隆朝也能平安退休。在处处都是坑的宫廷,图里琛能够屹立不倒,凭的还是自己的高情商。营救弘历时,他在两江总督府喝水时的手忙脚乱,就表现出他的立身之本。

时间紧,任务重

雍正摆平胤禩后,仅仅只是结束了他这一代人的夺嫡,下一代的储位之争随之上演。通过狱中的隆科多,雍正已经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也感受到弘历的危险。因此,他才会派图里琛去江南救弘历。

图里琛出发时,就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弘历是大清王朝下一任接班人,跟雍正走的近的人几乎都知道了。事情办成了,弘历得救,图里琛就立了一件大功,还能得到下一代皇帝的信任;一旦任务失败,弘历有个三长两短,他自己也吃不饱兜着走,说不定还要被弘时盯上。因此,图里琛救弘历的任务,其实也是救他自己,他丝毫不敢耽搁。

何况,从雍正杀弘时之后,图里琛给弘历的眼神来看,他很早就已经投靠弘历。他一向忠心耿耿,这次未来主子有生命危险,能不急吗?

当一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一个焦点时,他就能全力以赴。图里琛马不停蹄地跑到江南,见到李卫后,按照常理,同僚见面总少不了一番恭维,但他连一句废话都没有。他是真的着急啊,时间就是生命。暗杀弘历的人,他心知肚明;夺嫡的残酷性,他也了然于胸。他要与时间赛跑,赶在弘时行动之前,把弘历救出来。时间紧人就容易着急,一旦着急就顾不上喝水这种小事了,管他谁喝过的水,解渴就行了。

“喝”给李卫看,表现事情的严重性

官场或职场上有个不成文的“陋规”,临时性不是很急的事,不晓得拖到猴年马月。李卫是两江总督,平时公务缠身,忙着摊丁入亩,忙着搞应酬。你图里琛如果表现不急,人家李卫更不会当回事;你忙忙品尝茶水,人家李卫只会更加悠哉游哉;你敢淡定,人家李卫为了尽地主之谊,只会好酒好肉地为你接风,更加耽搁时间。

在事情紧急的情况下,再说出有人要暗害宝亲王,肯定比慢慢说说更有效果。弘历就在李卫的地盘上,刚刚被李卫招待过,你图里琛有条不紊地说人家有危险,这很难让人相信。所以,要想引起李卫的重视,图里琛要表现出急迫感。

拉近与李卫的距离,双方利益捆绑

图里琛去江南救人,不是他以及几个随从可以搞定的,需要李卫的配合,但他之前与李卫又不熟。怎么办?临时公关。图里琛喝了李卫喝过的水,其实也是给他的暗示:

一、你的水就是我的水,我的也是你的,大家同朝为官,不分彼此,此刻应该同舟共济,否则覆水难收;

二、我喝了你剩下的水,你也分担一点我剩下的担子,事情办成了,功劳就像这杯水,我们一起喝;事情搞砸了,你我共同承担,到时连水都没得喝;

三、我欠你一杯水的人情,今后有人给你泼脏水,我可以替你搞定。

事情办完后,李卫是要回京复命的,要把工作过程给雍正汇报的。图里琛心里也清楚吧,李卫几乎就是雍正的干儿子,受信任程度不是他能比的。图里琛本就一个“戏精”,当初在热河,康熙撞破太子和郑春华那点时时,他就假装“有事”,跑得远远的。这次故技重演,剧情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演戏,他导演好喝水的细节、人情,将来李卫把此事告知雍正,比图里琛自己说更有说服力。

秋媚说:图里琛这种“人精”,“精”在能够随时望风而动,也能对皇权数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他是一位被宫廷侍卫耽搁的“影帝”,能在细节上演到滴水不漏,能让外人分不清真实面目,虽是一个小人物,却能在夹缝中游刃有余。


秋媚读史


导读:这个确实是剧情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反映出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夺嫡的残酷。弘时参与夺嫡是九龙夺嫡的延续,也是《雍正王朝》剧情中与推行新政并列的小高潮。明知希望渺茫,但是弘时在野心的推动下从雍正元年的科考案开始积极开始夺嫡的准备。在争夺父皇圣心无果的情况下,弘时居然派出杀手去铲除在江南李卫处历练的弘历。在隆科多吐口以后,雍正连忙派大内侍卫总管图里琛连夜出发去江南保护宝亲王弘历。图里琛喝茶的细节就是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他在很多细节处理上都做的不错。图里琛抵达扬州李卫处之前李卫并不知情,所以图里琛用李卫桌上的茶水喝茶深刻反映了当时夺嫡的残酷和图里琛的谨慎。图里琛作为面露猪相、内心嘹亮的大内侍卫总管,此时来扬州承担着保护皇位继承人宝亲王弘历的重任。所以图里琛不得不小心谨慎,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弘时派出杀手打算铲除弘历,图里琛临危受命南下解救宝亲王。情况紧急,没有那么多时间喝茶叙旧

雍正子嗣相对单薄,成年的只有三个弘时、弘历和弘昼。弘时对学习不感冒,但是从雍正登基后就野心勃勃布局夺嫡。弘昼大智若愚、荒唐,对皇位没有任何野心一心做个富贵王爷。弘历从小就聪慧博学,从热河狩猎崭露头角后就被康熙带入宫中亲自调教。康熙对这个皇孙非常满意,甚至雍正登基也有小弘历的原因。在二月河原著中康熙就继承人问题咨询过方苞,方苞一句“观圣孙”也成为雍正继位的原因之一。况且胤禛对弘历也非常满意,所以雍正登基后弘历作为继承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面对皇位继承人弘时当然不甘心,从雍正元年的科考舞弊案中就传统主考张廷璐为组建自己夺嫡团队营私舞弊。因为李绂的原因科考案事发,弘时组建夺嫡团队暂时受挫。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夺嫡失败的老八胤禩从张廷璐的供词中窥探出弘时的野心。所以在弘时偃旗息鼓的时候挑动弘时夺嫡,自小就对八叔亲近的弘时最终上了套加紧夺嫡的步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丧心病狂的弘时甚至串通八爷党、九门提督隆科多进行武力逼宫。利用关外铁帽子王爷间接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的兵权,加上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的步军统领衙门几乎有九成胜算。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逼宫被怡亲王胤祥带兵破解了。没有暴露的弘时孤注一掷,派出杀手前往江南计划杀死弘历。

雍正从审问隆科多才知道逼宫案背后的幕后主使居然有弘时,意识到情况紧急的雍正才派大内侍卫总管图里琛连夜南下解救弘历。从京城到江南江南何止千里之遥,危机似火的情况让图里琛根本来不及认真喝水吃饭。所以在问道弘历去扬州后希望立刻出发的图里琛没有时间等上茶,抓过李卫的剩茶喝两口就行了。


作为接触过多次皇家秘事的大内总管图里琛在两位皇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不得不谨慎,虽然对李卫放心但是为了防备万一口渴难耐的图里琛只喝李卫的旧茶

那么图里琛除了没时间等上茶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心思呢?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夺嫡之争向来是残酷的,弘时和弘历作为雍正的皇子雍正的心腹都得拥护。弘时为夺嫡究竟走到了什么地步图里琛不清楚,作为雍正心腹的李卫是否有可能被弘时拉拢图里琛也没有十分把握。按道理讲忠于雍正的两江总督李卫应该不会介入夺嫡时间,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借助整顿旗务的八王逼宫案弘时都成掺和进去,派出杀手前来江南刺杀弘历是否会牵扯到李卫?

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不肯定,图里琛也不敢完全放心。因为图里琛带来大内侍卫已经是最快的救援队伍了,任何意外都不能出。别说茶水有毒,就是有蒙汗药之类的让图里琛耽搁一会也许弘时也就得逞了。所以即便是雍正信得过李卫让他带500人协助图里琛,但是老图还是小心喝李卫的剩茶。


小结:

图里琛粗中有细,能够担任康熙雍正两朝的大内侍卫总管自然经历了太多的阴暗。所以即使奉命解救宝亲王弘历,在一些类似喝茶之类的细节还是采取了保守的以防万一的保险措施。所以他喝李卫的剩茶,除了确实情况着急来不及喝茶叙旧外就是谨慎小心的习惯在起作用。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在《雍正王朝》里面,九王夺嫡随着四阿哥胤禛继位而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出现的是雍正的三个儿子争夺储君的斗争,其中最极端的争斗是三阿哥弘时派出杀手追杀在江南“镀金”的四阿哥弘历,图里琛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他被雍正派往江南保护弘历,并且负责通知李卫加派五百侍卫护送弘历回京。


图里琛的出现与弘时的所作所为密切相关,那雍正继位之后,弘时做过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私自泄露考题,让张廷璐背锅。

雍正继位之初,接着追缴各省藩库亏空,这时隆科多举荐诺敏出任山西巡抚,诺敏上任不到半年,一举补齐了山西全省的亏空,雍正获悉后非常高兴,送给了他一块“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

谁知此事被田文镜看出猫腻,最后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揭穿诺敏欺君罔上的伎俩,原来藩库存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诺敏向晋商借来的,银子的形状大不相同。


诺敏被斩之后,十三阿哥胤祥向雍正建议开恩科,吸收新鲜的血液进入官僚队伍之中,为推行新政发掘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春闱恩科顺利举行。这时三阿哥弘时看到了机会,希望借助科举拉拢一批自己的势力。

在八爷胤禩的举荐下,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被任命为主考官,张廷玉为了为避免弟弟犯错又举荐了三爷门人李绂为副主考官,希望清流能够在关键时刻拉住张廷璐。

在八爷以及弘时的威逼利诱下,张廷璐倒向了弘时。至于胤禩和弘时的关系,在《雍正王朝》里面很早就有铺垫:在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扬州募捐的时候,四阿哥的孩子弘时病了,当时八爷过去看望了弘时,并且许诺,等到弘时的病好了之后,八爷领他去玩鹰。从这里可以看出,弘时和胤禩的关系非同一般。

胤禛继位之后,推行新政,渐得民心,胤禩知道获取皇位无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希望可以扶持弘时继位,达到控制朝局的目的。

正是在胤禩的串联下,张廷璐倒向了弘时。在某一天雍正叫大起的拂晓时分,弘时和张廷璐一起提前进宫,偷看了考题,并把考题通过伯伦楼泄露了出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副主考李绂去伯伦楼吃饭,遇到了售卖考题的商贩,出于好奇,李绂花70两银子买到了考题。没想到科考当天,李绂发现自己买到的考题竟然和雍正出的题完全一样。

当李绂要求查封考场,立刻向雍正汇报时,遭到了张廷璐的激烈反对,最后在李卫的帮助下,科考舞弊案告破,张廷璐被杀。

在张廷璐被杀之前,八爷胤禩故伎重演,密审张廷璐,让他写出了供词,供出了幕后主使弘时。



科考舞弊案之后,雍正开始怀疑是弘时在搞鬼,但是出于爱子心切,没有当面揭穿他。白白牺牲了张廷璐。

二、参与八王议政。

在弘时不断消沉之时,胤禩找到弘时,把张廷玉的供词当面销毁。这重新激起了弘时争夺储君的欲望。

虽然雍正有十个儿子,但是能够长大成人并且有能力参与储君之争的只有弘时、弘历和弘昼,弘时虽然排行第三,但是前面的都夭折,弘时就成了皇长子。

倒向胤禩的弘时决定参与“八王议政”,希望可以逼迫雍正退位,自己提前登基。他首先向雍正建议整顿八旗军务,接着利用口误,把整顿旗务说成协防兵务,让关外旗主王爷带兵进京,并且控制了丰台大营合西山锐健营的兵权。

幸亏五阿哥弘昼迷途知返,把这一重大变故告诉了正要参加“整顿旗务”会议的十三阿哥,十三阿哥迅速返回,谎称去看太医,夺取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兵权,在危机时刻,扑灭了八爷主导的“八王议政”的逼宫行动。

“八王议政”之后,十三阿哥卧床不起,不久病逝。雍正把十三阿哥的死算到了胤禩的头上,把胤禩革职、削籍、抄家。


雍正派三爷胤祉和弘时、弘昼、图里琛负责抄胤禩的家。在与胤禩的单独谈话中,胤禩告诉弘时:雍正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有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夺取储君之位才是完全之策。假如雍正一死,而弘历还活着,你弘时将没有任何机会。

三、派杀手刺杀弘历。

在胤禩的鼓动下,弘时决定派杀手刺杀正在江南历练的弘历。

于此同时,雍正秘密审讯了因参与逼宫被羁押的隆科多。隆科多爆出了“八王议政”的主谋是胤禩和弘时。


雍正意识到弘历有危险,立刻派侍卫总管图里琛率领“粘杆处”特工南下江南保护弘历,并且通知两江总督李卫派五百军士护送弘历进京。

当时图里琛滚蹬下马,一路高举腰牌,跑着进了两江总督府,一看到李卫就说:“糟了!”接着喝了李卫桌子上的一杯茶水。回答完“有人要害宝亲王弘历”之后,又接着喝了李卫喝剩下的另一杯茶水。这是为何?

一、当时雍正帝身体日渐衰弱,弘历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图里琛为了自己后半生的仕途着想必然要向弘历表示忠心,而李卫是雍正潜邸时的奴才,更是他的心腹。自己的慌张和急促能够向李卫传递自己一路辛劳、根本没有功夫喝水的状态。日后弘历继位,李卫必然汇报此事,到时候,图里琛必然会受到重用。

二、图里琛喝掉李卫的剩茶,是暗示李卫两人的关系很铁,两人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护弘历平安回到京城。

三,为了安全。李卫是雍正的奴才,图里琛是雍正的心腹,李卫自然不会害图里琛。但是此时弘时派出的杀手已经紧随其后来到江南。如果图里琛等着喝李卫让人给他重新沏上的新茶,中间必然要经过下人之手。而下人之中,有没有可能是弘时派出的杀手假冒的,如果有,那图里琛必然会被毒死。到那时,形势会变的非常糟糕。只要弘时继位,图里琛的整个家族必然遭到清洗。为了安全起见,图里琛只有喝李卫的剩茶了。




弘历安全回到北京,雍正决定为弘历继位扫清障碍。在畅春园密室中,雍正一杯毒酒赐死了弘时。


品读春秋001


雍正王朝在这部电视剧中各方面处理的都不错,图里琛奉雍正皇帝命令到江南去救正在江南游历的宝亲王弘历。因为弘时为了能够夺储成功,派了杀手去暗杀宝亲王弘历。



图里琛到达两江总督李卫处的时候可能过于紧急,还没来得及喝水,就直接喝了李卫的茶水。这一方面说明图里琛所担承担的任务非常的紧急,所以根本来不及去再另外倒水,直接把李卫剩下的茶水给喝了。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图里琛非常的谨慎,因为他救宝亲王那是秘密行事,所以不能够有任何的差池。而李卫作为两江总督,他喝的水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图里琛喝他的水就不会误事。毕竟在这个时候如果再另外倒水,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下了毒要或者蒙汗药,自己死了是小,一旦误了救宝亲王的事,那可就是追悔莫及了。



也许有人说李卫对雍正皇帝非常的忠心,肯定不会干那种事情。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卫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但是弘时弘历都是雍正的儿子,所以李卫到底偏向哪一边,还不好说。照说李卫作为聪明人 不应该牵扯到皇帝立储的事情之中去,但是也难保弘时有没有拉拢过李卫。一般情况下图里琛还是比较信任李卫的,只不过这种关键时候还是小心为好。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导语:“八王逼宫”失败以后,皇三子弘时被雍正皇帝委以查抄胤禩、胤禟府邸的差事。在逼宫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弘时,似乎找到了毁灭罪证的最佳机会,开始于抄家过程中公报私仇、肆意而为。看到弘时的具体举动,廉亲王胤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将弘时再度设计,挑唆其暗害弘历,以求摧垮雍正皇帝心底最后的防线。

得知消息的雍正皇帝,紧急委派御前侍卫领班图里琛前往江南李卫处,营救正于江南“镀金”的皇四子弘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被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两代帝王深为信任、倚重的御前侍卫领班——图里琛,在皇四子弘历继位以后会落得如何下场?

皇三子弘时被雍正皇帝狠心处死以后,皇四子弘历“姗姗来迟”,欲为自己的三哥“求情”:

皇阿玛,我三哥呢?

一声“三哥”,将皇四子弘历以怨报德、胸襟宽广的正面形象完美塑造,同时也让雍正皇帝再次明确了自己重视手足之情,不愿“惹得皇阿玛、皇额娘伤心”的储君形象。

被雍正皇帝直接打断问话以后,皇四子弘历将眼神看向了立于一旁的图里琛,图里琛一个点头暗示,弘历似乎明白了一切,心中那块最大、最沉的石头终于落地。

这说明什么?

1、雍正皇帝想对皇三子弘时处以极刑的打算,图里琛早已经提前透给了皇四子弘历。

2、图里琛的点头暗示,代表着雍正皇帝先前准备处死弘时的打算,已成事实。

3、更重要的,这个被康熙、雍正两代帝王深为信任、倚重的御前侍卫领班,已经明确站位于皇四子弘历,已经可以基本确定在乾隆朝的显赫地位。

也就是说,这个位置敏感、易得皇帝信任更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御前侍卫领班,基本宣告了仕途的成功。

图里琛的成功之道何在?

连夜前往江南营救弘历的图里琛,曾经在李卫面前有过一个细节特写——喝了一口李卫喝过的茶!仅凭这一细节,就足以证明图里琛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必然结果。

从隆科多处打探到弘时意图谋害弘历的消息后,雍正皇帝紧急安排图里琛:

你带上几个人连夜赶到江南去,见到弘历之后,叫他立刻回京。另外,叫李卫带上五百人亲自护送弘历。

图里琛接过密旨后,回道:

皇上放心,奴才全明白!

图里琛明白了什么?

明白差事的重要程度;明白差事的紧急程度;更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之大!对于图里琛而言,这件差事的成功与否,能够直接决定自己乃至身后家族的生死存亡。

但在抵达李卫的两江总督府,见到李卫之前,图里琛官威赫赫、气定神闲,大踏步的走向后衙,全然没有紧张模样,更没有身负擎天重任的表现。可等图里琛见到李卫以后,图里琛几乎直接扑向李卫:

宝亲王呢?去扬州了?糟了!有人要暗害宝亲王!

说话之际,图里琛端起桌上的茶就喝,在李卫下达“来人,去扬州”的命令时,图里琛又端起了李卫的茶杯,一饮而尽,然后慌忙跟随李卫前往扬州。

从刚进衙门的气定神闲到见到李卫时的紧张表现,再到将李卫喝过的茶一饮而尽,图里琛明显在表演,在向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李卫表演,更是向李卫背后的雍正皇帝表演。

但问题的关键是,图里琛的表演,想要给李卫证明什么?

1、图里琛在李卫面前的慌张表演,能够直接证明自己从京城一路奔波的辛苦,更能证明自己赶路的急切和慌张,从而向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李卫,表现出对雍正皇帝所派差事的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等到李卫进京,图里琛的具体表现必然会被李卫汇报给雍正皇帝,忠诚、尽职的形象会进一步得到稳固。

2、对于早就站位于皇四子弘历一边的图里琛而言,即使没有雍正皇帝的委派,也必定不希望弘历遇害,可他为什么在见到李卫之前如此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很清楚弘时的阴谋必定不会成功,也很清楚弘历早就做好了应对弘时谋害的一切准备。作为雍正皇帝手下“粘杆处”的主管领导,图里琛对于隆科多举报弘时的内容,早就了如指掌;对于弘时谋害弘历的具体打算,早就明确。为了“将计就计”,为了光明正大的除掉唯一的夺嫡对手,提前从图里琛那里得知消息的弘历,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弘时派来的杀手。

既然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为何不留下几个活口当作人证?为何刘墨林这个坚定站位皇四子弘历的新锐官员会死于杀手刀下?

留了人证,是能直接证明弘时的暗杀计划,但同样能够证明弘历的早有准备;刘墨林不死,又如何能证明弘历的“猝不及防”,又如何能坐实弘时的罪大恶极呢!

图里琛用一口茶,向李卫更是向雍正皇帝证明了自己对弘历安危的担忧,更撇清了自己和弘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弘历并不清楚弘时的具体计划,才能保证弘历“将计就计”,对弘时予以绝地反杀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说到底,图里琛在李卫前面完美的细节处理,向雍正皇帝证明了自己的尽忠职守、忠诚侍主;更对弘历的全盘计划进行了毫无破绽的掩饰,让其顺利除掉了唯一的夺嫡对手。仅凭一口茶,仅凭一个细节,就足以证明图里琛的政治智慧、权谋手段。能够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信任、倚重,图里琛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雍正王朝》绝对是一部好剧。作为一部历史大剧,除了把雍正树立的太“大公无私”了外,大多数是符合历史的,几乎可以作为康熙雍正时期的“清史”来看。

这部剧之所以是精品,很多细节都值得推敲。比如,康熙在二废太子的时候一并圈进了十三阿哥,康熙把帽子摘下再带上的细节,就是在父亲和帝王心态之间的转变;在比如,年羹尧在升任陕甘总督之前去八爷府,四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不得不在四爷书房外跪了一天,然后利用给四爷洗脚,求得四爷的谅解。四爷顺坡下,叫他一起去吃饭。之后,年羹尧有这样一个动作:弯腰要去拿洗脚水,然后没拿,转身走了。这个动作充分表现出年羹尧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也为后来事情的发展铺了路。

如题所说的,图里琛连夜赶去救弘历,赶到李卫官署,喝了李卫喝过的茶。这个情节也非常好:

首先,是事情非常急迫。图里琛肯定的星夜兼程,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玩儿了命从京往李卫那里跑。

再则,合服图里琛身份。他虽然在大内任职,皇帝身边红人,但毕竟是武将出身,没那么讲究,粗人一个。

还有,他和李卫的关系。因为都是雍正近臣,关系不错。

最后,在李卫那里也不能耽误时间,必须立刻走。哪能四平八稳地等人上茶?

《雍正王朝》这部剧,从导演、编剧,到焦晃、唐国强,再到图里琛这种配角,都在剧进行精雕细琢。所以,出了好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