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

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 ,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 ,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 ,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辛弃疾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

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

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 》,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疾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

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

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

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 。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了。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张浚以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 ,主持抗金军事,陆游表示庆贺 。

这首词,随手描写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费力,而清妍自然之中,又自觉正反兼包,涵蕴深厚,举重若轻之妙,表现得很明显。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王自中,字道甫,《宋史》本传说他“少负奇气,自立崖岸 ”,故陈亮自青少年时代即以气类相近而与他结为刘琨祖逖之交。

然而,王自中登第后,由于长期屈原微职,夙志渐灰,两人的晚节末路,遂不免异向。因此,陈亮在这首怀念之词中,便对他提出了语重心长的责问与讽刺。

这首词语言虽较其他篇目委婉,但其中一种刚直愤激之气,却已活脱脱地展露在读者面前,仍不失龙的本色,从而使得这首独具一格的小词合成为他词作中的代表作。

陈亮这首词,也是表达对老朋友怀念之情的抒情诗词,但他却一反古人怀友诗词的传统写法,不落俗套,开门见山地运用嘲讽的笔调令人意想不到地表达对知心朋友的批评意见。

这确实是一种独具一格,使读者得到料想不到的志趣。但仔细回味,却又觉得作者情深意切,发自肺腑。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今称兰江 ,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

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 。

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

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 ,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 ,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这首词写的是青春的伤感。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入微,笔触清新自然。

此词颇受晏殊的影响,但黄升的词在思想境界上则此晏殊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淡淡的富贵闲愁,深沉得多,它反映的是在那个时代中,被禁锢的女性的追求和她们的失落与寂寞,更加富有社会意义。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

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 。

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

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在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刘著,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词风清疏,别具一格。只可惜岁月无情,大浪淘沙,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上片写离别滋味 ,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 ,思绪万千 ,大抒思念情怀。一首短短的小令,包含无限深情,传达如此的情意 ,长短句的语言艺术功能发挥得可称是淋漓尽致。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 。全词语浅情深 ,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在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此词认妍丽之笔写丝幽闺春夜的情思,明艳妩媚,尤觉动人,颇有晏几道的风姿。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这首词是作者在长安送别李之问时所作。上片写送别情景。出城相送,玉惨花愁,莲花楼下,柳色青青。一曲阳关,离人远去,留下了绵绵相思与怀念。下片写别后凄伤。

欲寻好梦,梦又难成。泪湿枕衾,辗转达旦。雨声和泪,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碎。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

《鹧鸪天》十五首之一。羌笛一声在天涯,江南几度寒梅香。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 " 思佳客 " " 思越人 " " 醉梅花 " " 半死梧 " " 剪朝霞 " 等。

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